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于右任三次甘肅之行及其詠隴詩

        2011-12-31 00:00:00王勁
        絲綢之路 2011年18期

        [摘要]于右任先生是近現(xiàn)代我國享有盛譽的文化名人,他出生于陜西,對祖國的大西北有著深厚的感情。于右任一生曾多次度隴,足跡遍布隴上。在此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詠隴詩。他的詠隴詩寄托深遠、典雅含蓄,表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真摯的民主主義革命情懷和愛國情操。

        [關鍵詞]于右任;詠隴詩;愛國情操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1)018-0123-05

        “壯士每多登隴坂,詩家端愛唱邊聲。”?譹?訛

        筆者很欣賞上面所引的詩詞專家的話,從古到今,大西北歷來是詩人們的豐收之地。讀了于右任先生的詠隴詩,這一觀念在腦海里更加深刻。

        于右任先生一生酷愛作詩,從少年到老年,從大陸到臺灣,都樂于以詩人自命。有關資料說:“于翁晚年自訂舊作,有近900首?!苯旰{兩岸所出的于右任詩集有三種:《于右任先生詩集》,計約800首;《于右任詩詞集》,近700首;《于右任詩歌萃編》850余首。?譺?訛于先生詠隴的詩、詞、曲共42首,三種本子基本上都收入了,約占1/20。比之于先生在甘肅全部不到三個月的駐留時間,其詠隴詩的數(shù)量之多和質(zhì)量之好十分明顯。

        于右任先生的詠隴詩貫穿著他詩歌的一貫主題——民主主義的革命情懷和愛國情懷,其思想意義相當積極,創(chuàng)作手法上體現(xiàn)了他寄托深遠、雄奇?zhèn)?、通俗兼有典雅、明暢而又含蓄的詩風,在藝術(shù)上也是上乘的。

        于右任先生第一次度隴是在1922年。

        先是,1917年7月,孫中山號召掀起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運動,陜西革命黨人起而響應,成立了陜西靖國軍。1918年8月,在陜西革命黨人士的要求下,于右任從上?;仃兙腿侮兾骶竾娍偹玖?。陜西靖國軍與投靠皖系的地方軍閥陳樹藩“血戰(zhàn)歷年,苦心孤詣”(孫中山先生贊語),?譻?訛贏得了聲譽。但是,到了1922年,在入陜北洋軍的強大軍事壓力下,靖國軍大部分接受了改編。只有楊虎城繼續(xù)樹靖國軍旗幟于武功,迎于右任先生到此設立了“總

        司令部行營”。1922年4月,楊虎城督師大戰(zhàn)于興平、武功間,兵敗退出武功。5月底6月初,于右任自鳳翔離陜,擬前往廣州找孫中山先生。楊虎城率部退入北山,陜西靖國軍的歷史至此結(jié)束。

        當時,陜、豫道阻,于先生決定經(jīng)隴南入川赴滬,再去廣州(后來在上海就與因陳炯明叛變由廣州北來的孫中山先生相會)。這一段經(jīng)歷,臺灣出版的《于右任年譜》如此記載:“(一九二二年)六月,先生入甘肅境靈臺、崇信,再南向涇渭水上游逾秦嶺(當為隴山)經(jīng)清水至天水,沿途所見多珍奇植物,先生素喜研究植物,覓鄉(xiāng)人作導,備問草木名實,與所攜植物圖籍比索學名,分別門類,采集標本。皆有詩篇以記其事。先生在天水稍作勾留,再南行經(jīng)徽縣,復經(jīng)陜境洛陽縣、陽平關,泛嘉陵江,到達重慶。劉湘、楊森等延先生住張家花園,留居匝月,乃乘輪東下,轉(zhuǎn)赴上海?!?譼?訛

        上述記載雖備而欠詳,下面征諸地方文獻及有關資料,細敘于右任先生這一段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以供研究地方文史和于先生生平者參考。?譽?訛

        于先生欲度隴,當時統(tǒng)治甘肅的北洋軍閥附庸陸洪濤的甘軍和隴南小軍閥孔繁錦都是靖國軍的死對頭,于先生一行三四人只好隱姓埋名,微服上道。自靈臺入甘肅境,于右任先生即有詩:

        靈臺原上望,何處是秦關?

        東去無歸路,西來有萬山。

        詩成補游記,兵敗恥生還。

        學道誠宜早,行行鬢已斑。

        (《靈臺道中》)

        由靈臺到崇信,繼而翻越隴山,沿途綺麗的風光、豐富的林產(chǎn),激發(fā)了他無數(shù)的詩情筆意。隴山,古稱隴坂,即六盤山南段,自陜西省隴縣西北伸延于陜甘邊境數(shù)縣,南北走向,約100公里,海拔2000米左右。山勢陡峻,為渭河平原與隴西高原的分界。于先生在《度隴雜詩》中寫道:

        隴山終日行,勉強能騎馬;

        草木不知名,揚鞭問樵者。(之一)

        昔時赭山陰,今日赭山陽;

        上下百余里,開山種大黃。(之二)

        空谷無耕鑿,名花自開落;

        惟有食山人,年年采白芍。(之三)

        幽艷居丘壑,孤芳欣有托;

        茅屋兩三間,門前種芍藥。(之四)

        路出華、清縣,?譾?訛大黃葉如扇;

        日炙或淋雨,皆能覆君面。(之五)

        盡管深谷大澗、崎嶇陡峭的隴坂給他帶來了旅途的艱辛(于先生另有詩云:“世方喪亂我釋兵,逾隴猶如喪家狗?!薄熬抿T腰背酸,久走足心痛?!保匀灰月渫匦劢〉墓P觸勾勒著隴山的挺拔,以及山前山后圃里百卉盛開的景象。

        當時,隴山森林尚未經(jīng)采伐,到處遮天蔽日,虎豹出沒。在寂寞的旅途中,于先生遇到了回族人民,受到了親切的接待。這反映在他的一些詩句中:

        投宿竹林寺,摩崖時隱見。

        昔年焚王宮,今作回回店。

        回兒六七齡,自云天賜劍。

        我杖六股藤,兒曰此木善。

        容欲擇佳者,山前山后遍。

        轉(zhuǎn)瞬緣樹枝,攀崖枝獨擅。

        隱約十丈間,樹動兒不見。

        兒登我戰(zhàn)栗,杖得兒歡忭。

        問兒懼怯否?曰如平地便。

        深林有大蟲,遇之使人顫!

        (《竹林寺》)

        張家川是回民聚居區(qū),于先生瞻仰了中國伊斯蘭教的圣地之一——張家川宣化崗拱北,在這里,他回望亂峰崩云的隴山,放眼眼前的河川,吟道:

        振臂一呼此啟疆,河山耕牧勢猶強。

        早時騎射雄西北,今日威儀視帝王。

        萬戶蒸騰風又雨,一川填咽海還桑。

        天荒地變真閑事,金碧參差宣化崗。

        (《張家川》)

        張家川南行到清水縣城。于右任先生被這里盛產(chǎn)的大麻及編織輕巧、美觀耐用的麻鞋所吸引。?譿?訛他想到杜甫度隴時因窮困潦倒曾留下“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的詩句,感慨良多,有《清水縣麻鞋歌》一首問世,后為隴上人士傳誦許久:

        清水縣,縣城下,麻油田,被四野。老農(nóng)自矜產(chǎn)麻好,并謂麻鞋制作巧,聞客明日西南行,愿祝輕足過蜀道。吾聞昔時杜陵叟,曾著麻鞋兵間走,秦州風雨鄜州月,困頓關山頻搔首。世方喪亂我釋兵,逾隴猶如喪家狗。騎驢俱蹉跌,騎馬防驕縱;扶杖偶步行,兩足如起重,久騎腰背酸,久走足心痛;人生到此方自悟,除卻自力全無用。老翁老翁吾語汝,世有利器在人控。昔余歸秦川,間道經(jīng)鄜延,潛行破瓦溝,百里無人煙。建節(jié)守涇渭,戰(zhàn)爭四五年,父老苦差徭,大事寸不前。河北兵強世無兩,將軍跋扈生他想。運去難為窮塞主,時來爭作降王長。轉(zhuǎn)徙涇原復岐鳳,馬嵬一戰(zhàn)難敵眾;西北風云掃地空,新鬼吞聲舊鬼慟。一語未畢淚紛下,雞鳴催上長征馬,熊羆在后豺狼前,革命之難如斯者!

        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于右任先生在逆境中堅韌、樂觀的精神。靖國軍的奮斗失敗了,但他毫不氣餒,激勵自己和同志要堅持民主主義的信念,繼續(xù)前進。清水之后途經(jīng)天水,于先生寫過這樣兩首《隴頭吟》:

        隴南流水向南流,處處花開倒掛牛;

        消卻行人無限恨,眾香叢里過秦州。(之一)

        隴南流水向東流,照見征人度隴頭;

        馬上高歌莫回顧,老來兵散過秦州。(之二)

        野薔薇,當?shù)厮追Q倒掛牛,天水為古秦州。天水南行到徽縣,在這里看到了橫亙在陜甘和巴蜀之間的秦嶺,于先生的心頭又平添了幾分愉快。他信口吟道:

        乘曉驅(qū)黃犢,村農(nóng)意倍閑。

        征人何自苦,萬里幾時還?

        月下過秦嶺,云中望劍關。

        今朝一豁目,微雨洗前山。

        (《秦嶺》)

        途經(jīng)徽縣時,于先生遇該縣郵局局長楊楊村。楊是天水西鄉(xiāng)楊集寨人,思想進步,博學多聞。這次偶遇于先生,觀其風貌,異之,陰詢隨者。當即款待,殷勤照拂,護送出境,成為莫逆之交?!短焖h志》記此事云:“民國十一年六月,陜西靖國軍兵敗岐山、鳳翔,總司令于右任從參佐三數(shù)人微服失騎走隴上,出危途荊棘,尋常不敢道姓名。楊楊村與于遇清水郵局,深致誠悃,于亦欣然訂交,殷勤款曲,步步追依,送之出境?!贝颂幩浻?、楊相遇于清水,當為誤記,當時于先生的隨行人員王陸一后來所寫的《通知楊楊村先生》中,記載此事甚確。?讀?訛楊楊村調(diào)任清水縣郵局局長是1925年的事,其女兒楊素宜的回憶可證明這一點。?讁?訛后來于先生一直念念不忘楊楊村雪里送炭的盛情,于楊楊村在清水郵務局長任內(nèi)時,來信約去共事。因當時全國郵政受英國人控制,英籍巡員不準辭職,楊乃以升學為由,幾經(jīng)交涉,方才獲準,遂前往西安國民聯(lián)軍駐陜總部與任總司令的于先生相會,并在其屬下工作,時在1926年12月。?輥?輮?訛1928年,在于先生安排下,楊楊村到南京,先后在國民政府審計部、監(jiān)察院審計部供職7年。1934年12月,楊楊村病故,年僅37歲。于先生聞訊,扼腕不已。于先生在南京湯山置贈葬地,與對面山麓自己的別墅相望。安葬時,于先生親臨主祭,并致送挽聯(lián)曰:“是西北一苦同志,是西北一真同志?!?輥?輯?訛在隴南行程結(jié)束時,于右任先生寫下了《徽縣早發(fā)聞耕者嘆息聲》一詩:

        早起行鐵山,月明似天明。

        田夫立隴畔,朦朧不能耕;

        但聞語太息,今日天又晴。

        關心民瘼、關心民主革命前途的孫中山先生的信徒于右任先生途經(jīng)隴上的詩作,被昔日的地方文獻廣為收載,也比較廣泛地流傳在民間,成了人們十分珍愛的精神食糧。于先生道出的不僅僅是他的個人感懷,也道出了人們愛鄉(xiāng)愛土、熱愛生活的情感。在另一首《清水早發(fā)》的詩中他寫道:“破曉放耕牛,一一上山去。乳牛引小牛,爭向草深處?!边@首優(yōu)美如牧歌的小詩,令我們想起了杜甫《秦州雜詩》中“牛羊嶺上村”、“正閉小蓬門”?輥?輰?訛的詩句。于先生時年已過40歲,卻寫出了這般天真爛漫的詩篇,實在難得。

        于右任先生第二次度隴是在相隔19年之后的1941年。

        1941年10月,時年63歲的于先生,由重慶到西北考察,2日抵西安,旋過蘭州、趨敦煌。10月5日,恰值中秋節(jié),于先生行色匆匆地到了莫高窟。環(huán)顧周圍,瀚海茫茫,古寺寂然,三危山下,殊鮮聲息。其時,畫壇大師張大千正在窟洞臨摹壁畫,于先生當晚即在張大千先生的臨時住所,邀眾把酒賞月。參加者有高一涵、馬云章、衛(wèi)聚賢、曹漢章、孫宗慰、張庚由、張石軒、任子宜、李祥麟等人。席間,大家談道敦煌文物歷年來不斷受到外人竊奪,現(xiàn)存的大量藝術(shù)珍品得不到妥善維護,許多洞窟瀕于坍塌;因受惡劣氣候的影響,有的壁畫大塊脫落。而當時有關方面對敦煌國寶卻持漠然態(tài)度,聽之任之,在座諸人無不痛惜。在以后幾日的參觀考察中,于先生對敦煌藝術(shù)無法估量的價值和它瀕臨毀滅的危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于是作《敦煌記事詩》八首,表達了他急切希望重視敦煌藝術(shù)寶庫的保護與研究的心情:

        仆仆髯翁說此行,西陲重鎮(zhèn)一名城;

        更為文物千年計,草圣家山石窟經(jīng)。(一)

        立馬沙山一泫然,執(zhí)戈能復似當年;

        月牙泉上今宵月,獨為愁人分外圓。(二)

        敦煌文物散全球,畫塑精奇美并收;

        同拂殘龕同贊賞,莫高窟下作中秋。(三)

        月儀墨跡瞻殘字,西夏遺文見草書;

        踏破沙場君莫笑,白頭才到一躊躇。(四)

        畫壁三百八十洞,時代北朝唐末元;

        醰醰民族文藝海,我欲攜汝還中原。(五)

        斯氏伯氏?輥?輱?訛去多時,東窟西窟亦可悲;

        敦煌學已名天下,中國學人知不知?(六)

        丹青多存右相法,脈絡爭看戰(zhàn)士拳;

        更有某朝某公主,殉國枯坐不知年。(七)

        瓜美梨香十月天,勝游能復續(xù)今年;

        巖堂壁殿無成毀,手撥寒灰檢遺篇。(八)

        這些詩作,首首是愛國心曲。于先生還有一首《騎登鳴沙山》詩云:

        立馬沙山上,高吟人馬歌。

        英雄不復出,天馬更如何?

        相傳,敦煌為天馬產(chǎn)地。漢武帝時,鄉(xiāng)人每于黃昏時,在鳴沙山下月牙泉邊看到有駿馬來飲泉水,極其壯觀。然人不能近,稍有聲息,即飛馳而去。后有人用計捕之,進于武帝,武帝大喜而作《天馬之歌》。此刻,于先生有感于國家憂患重重,面臨強敵,所以發(fā)出了“英雄不復出,天馬更如何”的感喟。

        接著,于右任先生轉(zhuǎn)赴安西萬佛峽。這是一次極為艱苦的跋涉。萬佛峽在安西境內(nèi)南部榆林河崖畔上,距敦煌縣城140里,路途坎坷,多為險道。從者慮其年過花甲,到敦煌已是一路風塵仆仆,不宜再長途顛簸,多示阻意。但于先生熱愛文物之心甚切,堅持一行。遂乘坐當?shù)卮竽据喤\嚽巴芰挚撸ㄈf佛峽石窟群的正式命名)。入峽(即榆林河流道),風光險峻,水激風狂。于先生為能有機會一臨此境而幸,心情豁然。洎察看石窟壁畫后,更感到建立敦煌文物研究機構(gòu)迫不及待。有《萬佛峽紀行詩》四首:

        激水狂風互作聲,高巖入夜信分明;

        三危山下榆林窟,寫我高車訪畫行。(一)

        隋人墨跡唐人畫,末抹元涂復幾層;

        不解高僧何事去?獨留道士守殘燈。(二)

        層層佛畫多完好,種種遺聞不忍聽;

        五步內(nèi)亡兩道士,十年前毀一樓經(jīng)。(三)

        紅柳蕭疏映夕陽,梧桐秋老葉兒黃;

        水增麗色如圖畫,山比髯翁似蒼老。(四)

        其中第三首詩后綴文云:“鐘道士,商州人,年八十余,民國十九年為匪所害,并將藏經(jīng)毀去?!绷硪坏朗克罌r待查。

        敦煌之行結(jié)束后,于先生又在河西走廊進行考察,復到蘭州、西寧。1941年12月1日,于先生完成了對西北的考察,離開西安返渝。同月14日抵達重慶。歸途中,于先生一直為敦煌文物岌岌可危的現(xiàn)狀而憂心。歸后他即將建議書一件送達國民政府,要求設立敦煌藝術(shù)學院,“以期保存東方各民族文化而資發(fā)揚”。提案首先介紹敦煌石窟藝術(shù)和遭損害的情況,文字簡要,不妨一引:

        (莫高窟)有壁畫者計三百八十,其中壁畫完整者亦二百余,包括南北朝及唐、宋、元各時代之繪畫泥塑,胥為佛經(jīng)有名故事。其設計之謹嚴,線條之柔美,花邊之富麗,絕非尋常匠畫,大半出自名手。今觀其作風,六朝以上無考,自唐以下率類閻立本派。唐塑分西番塑中國塑兩種,衣紋神態(tài),大者五六丈,小者尺余,無不突奕如小。就所見之文字,有梵文、西夏文等五六種之多。而各時代供養(yǎng)人之衣冠飾物用具,亦可考見當時風俗習尚。洞外殘余走廊,猶是宋時建筑。惜在過去未加注存,經(jīng)斯坦因、伯希和誘取洞中藏經(jīng)及寫本書籍,又用藥布拓去佛畫,將及千數(shù)。復經(jīng)白俄摧殘,王道士涂改,實為可惜。沙埋之洞不知更存何物。且聞敦煌西部當有西干佛洞,數(shù)僅二十余,壁畫尚存。而安西萬佛峽之榆樸窟洞畫完好者凡四十六,曾經(jīng)親自察看,壁畫之精美皆可與千佛洞莫高窟匹敵。

        接著,提案指出敦煌文物面臨的危境并提出設立“寓保管于研究之中”的機構(gòu)的建議:

        似此東方民族之文藝淵海,若再不積極設法保存,世稱敦煌文物,恐遂湮銷。非特為考古家所嘆息,實是民族最大之損失。因此提議設立敦煌藝術(shù)學院,招容大學藝術(shù)學生,就地研習,寓保管于研究之中,費用不多,成功將大。擬請交教育部負責籌劃辦理。?輥?輲?訛

        提案通過后即交教育部。時值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我國正在對日作戰(zhàn)激烈階段,財政支出緊張,答復須待次年始能成立。于先生的建議,在當時引起各方面強烈的反響,敦煌藝術(shù)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心。1943年,國立敦煌藝術(shù)研究所在莫高窟成立,常書鴻被委派主持其事。莫高窟歷盡劫波,終于顯出了它絢麗的光彩,于右任先生在敦煌藝術(shù)寶庫面臨存亡危機關頭做出了貢獻,史不可沒,此處特為一記。

        敦煌之行給于先生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帶來的收獲不僅以上。歸途?輥?輳?訛中的許多詠景及感人感事之作亦令欣賞者陶醉不已。此中以七言絕句居多,還有兩支散曲。于先生寫嘉峪關、酒泉的一詩一曲,可謂近于絕唱。它們是兩幅詩的風景畫,又是語言譜寫的兩首樂曲:

        天下雄關雪漸深,烽臺曾見燕來頻。

        邊墻盡處掀髯望,山似英雄水美人。

        (《嘉峪關前長城盡處遠望》)

        [越調(diào)天凈沙]酒泉酒美泉香,雪山雪白山倉。多少名王名將,幾番想象。白頭醉臥沙場!

        (《酒泉道中》)

        于先生在絲綢之路古道上的詩作,充滿詩人的豪情,更時時流露著他的愛國情緒。讀于先生的這些詩,一方面可以領略塞上獨具的風物之美,激增愛鄉(xiāng)愛土、愛壯美河山的情愫;另一方面會想到抗戰(zhàn)的前途、民族的復興,以及為此而身肩的重任。下面兩首詩的表達是寓激越于含蓄之中的手法:

        山川不老英雄逝,環(huán)繞祁連幾戰(zhàn)場;

        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軟兒香。

        (《河西道中》)

        金城西去玉門還,莊浪河水欲曉天;

        萬紫千紅冰雪里,爭將血汗染山川。

        (《古浪至蘭州道中果園甚多紅紫相間蔚為大觀》)

        詩中的“山川不老英雄逝”、“爭將血汗染山川”和另一首七絕中的“白發(fā)還期開世運,蒼松應共挺人間”之句,值得回味。

        最值得一提的是散曲《謁成陵》:

        [越調(diào)天凈沙]興隆山畔高歌,曾瞻無故金戈。遺詔焚香讀過,大王問我:幾時收復山河?

        關于這支散曲作一些說明:“七七事變”后,內(nèi)蒙東部為日軍侵占,以德王?輥?輴?訛為首的民族敗類陰謀盜走安置在綏西伊克昭盟伊金霍洛陵園內(nèi)的成吉思汗寢陵,?輥?輵?訛東移歸綏,用以欺騙、裹挾蒙古族上層和群眾歸附其統(tǒng)治。伊盟盟長沙王以形勢緊急,馳電重慶軍委會,要求派兵保衛(wèi)陵園或遷移他處。在重慶軍委會安排下,成靈移到了大后方的蘭州興隆山。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偉人、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靈櫬的西移,穩(wěn)定了蒙古王公的抗日情緒,對增強蒙、漢人民團結(jié)抗日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成靈過延安時,曾舉行萬余人參加的盛大祭祀典禮,謝覺哉主祭,滕代遠等陪祭,中共中央、毛澤東以及八路軍總部、邊區(qū)政府都獻了花圈。?輥?輶?訛反映成靈內(nèi)遷的紀錄影片放映后,鼓舞了大后方人民的抗日熱情。這件事在當時影響很大。于先生此作一出,風傳一時。毛澤東在延安聞之,亦頗欣賞??箲?zhàn)勝利后,國共兩黨重慶談判時,毛澤東到于先生處赴宴,于盛贊毛澤東《沁園春·雪》的結(jié)句“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認為“對青年上進,鼓勵有加”,毛澤東笑而回答:“何若‘大王問我:幾時收復山河’啟發(fā)人之深也?!?輥?輷?訛1949年后,成吉思汗陵寢遷回伊金霍洛。

        于先生第三次度隴只作十分短暫的停留,時為1946年夏天,這也是于先生最后一次度隴。1946年7月1日,以張治中為首的新的新疆省政府成立,“為了喚起國內(nèi)的重視和加強新省人民對祖國的觀念”,?輦?輮?訛新疆方面“電請南京政府派監(jiān)察院院長于右任到迪化(今稱烏魯木齊)來監(jiān)誓”,于先生是6月26日乘飛機從南京往新疆的,及監(jiān)誓及視察各地工作結(jié)束,東返時已是夏天之末了。東返中在甘肅有小駐留,留下的四首詞作亦是佳構(gòu),今錄其二:

        [浪淘沙]哈密東歸皋蘭因烏沙嶺大雨機轉(zhuǎn)甘州

        相對亦悠然,始識天山;天教回首看祁連。同是洛妃乘霧至,冰雪爭妍。

        烏嶺雨沉綿,云起無端;龍吟霜匣劍飛還。轉(zhuǎn)到甘州開口笑,錯認江南。

        [浣溪沙]蘭州東行機中作

        不上昆侖獨惘然,人生樂事古難全;匆匆今又過祁連。

        自古英雄矜出塞,如今種族是同天;何人收雨聽陽關。

        第一首中的“烏沙嶺”當為烏鞘嶺之誤。烏鞘嶺在蘭州北,屬祁連山脈,為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天然分界,是通往西部地區(qū)的交通孔道。

        于右任先生是知名度很高的愛國歷史名人。辛亥革命時期他宣傳民主革命思想,馳名大江南北;20世紀30年代后,他是德高望重的國民黨元老;兩次國共合作中,亦頗多建樹。他又是飲譽海內(nèi)外的一代書法宗師。于先生同時是近代詩壇一位杰出的詩人,“在舊體詩歌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輦?輯?訛姚雪垠在茅盾逝世前幾年寫信給他,提出中國“大文學史”的編寫方法,“其中談到像于右任、柳亞子等許多人的詩歌作品,都應該看作是中華民族的文

        學財富,在‘大文學史’中應該有一定地位”。?輦?輰?訛于先生在中華文化史上的貢獻,書法、詩歌都是重要的,可以說是‘雙峰并峙”。?輦?輱?訛于先生中年以后,人以“書”名,“書”以人名,“書”名日隆,詩名常為書名所掩。筆者仰慕于先生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值此海峽兩岸經(jīng)濟日進、闡揚中華文化呼聲日高的時候,不避淺陋,敘介于先生詠隴詩之成就于以上,以為拋磚引玉。

        [注 釋]

        ?譹?訛西北師范大學教授馬■程為第二屆全國唐代文學學會所寫賀詞。

        ?譺?訛《于右任先生詩集》,《于右任詩詞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龐齊編注:《于右任詩歌萃編》,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本文所引于先生詩作,均見以上)。

        ?譻?訛《孫中山全集》,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619頁。

        ?譼?訛劉鳳翰:《于右任年譜》,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年版。

        ?譽?訛主要參考資料有《清水縣志》、《天水縣志》、《陜西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等。

        ?譾?訛指甘肅華亭、清水兩縣。

        ?譿?訛甘肅流傳的民諺說:“秦安的褐子、清水的麻,天水出的白娃娃。”清水大麻及麻鞋是有名的。

        ?讀?訛?輥?輯?訛載《公道》1935年第3卷第6期。

        ?讁?訛?輥?輮?訛《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23輯,第22~23頁。

        ?輥?輰?訛《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十:“云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所居秋草靜,正閉小蓬門?!?/p>

        ?輥?輱?訛指斯坦因、伯希和。

        ?輥?輲?訛原載《文史雜志》第2卷第4期,1942年2月出版。今見劉鳳翰《于右任年譜》,第187~188頁。

        ?輥?輳?訛從詩集中原詩排列及一些詩題看,于先生寫河西走廊及蘭州的詩皆為歸途中所寫。

        ?輥?輴?訛德穆楚克棟魯普,1936年在日本指使下成立偽蒙古軍政府,1939年任偽蒙疆聯(lián)合自治政府主席。

        ?輥?輵?訛靈櫬內(nèi)僅是成吉思汗衣冠。相傳成吉思汗死后,按其遺囑埋在伊金霍洛這片地方,再由馬隊自由馳騁,踏得下葬處莫從辨認。等到來年青草長起,更不知其所在了。

        ?輥?輶?訛延安各界人士隆重舉行成吉思汗祭典。

        ?輥?輷?訛李世軍:《太平老人紀事》,見《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23輯,第3~4頁。

        ?輦?輮?訛張治中:《從迪化會談到新疆和平解放》,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3頁。

        ?輦?輯?訛?輦?輰?訛《于右任詩歌萃編·序言》,第14~15頁。

        ?輦?輱?訛霍松林:《論于右任詩的創(chuàng)新精神》,《人文雜志》,1984年第3期。

        日日天干夜夜狠狠爱| 久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一本|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小说区激情另类春色|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片|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 |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系列亚洲第一| 蜜桃传媒免费观看视频| 永久天堂网av手机版|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欧美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成人自拍视频|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特黄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狠色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拍国产天天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蜜芽福利国产污在线观看| 精品嫩模福利一区二区蜜臀|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2021国产视频不卡在线| 有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超碰av| 日本japanese少妇高清| 国产片三级视频播放| 免费看黄视频亚洲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偷拍| 国产精品私密保养|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色| 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99视频30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不卡黑寡妇 | 国语对白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