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與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給傳統(tǒng)教育體制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我國中小學教育的重心正由傳統(tǒng)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素質教育作為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基礎工程至關重要。進入信息時代,素質教育要培養(yǎng)人們一種重要的能力就是對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網絡將成為架起信息交流和獲取知識的橋梁。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教學任務 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68-02
在信息化的社會,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和利用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教師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各種信息技術教材在編寫時應著力于貫徹這一教學方法?!耙匀蝿諡橹骶€、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征。筆者就如何優(yōu)化信息技術課程談以下幾點思考。
一 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已越來越明顯,其在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已不可低估。不斷變換的大屏幕、制作精美的畫面、形象直觀的闡述、豐富生動的信息,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教學過程,而且還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法,并逐漸構建起新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教學有以下優(yōu)點:它使一些在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下很難表達的教學內容或無法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形象、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從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它能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成為解決學習時矛盾的重要途徑;能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將授課內容傳上網,為學生的課外學習提供輔導;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集中全體教師的智慧與教學經驗,使教學內容更加規(guī)范有序;可減輕教師上課板書的負擔,而更多地注意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講授。
二 明確信息教育的任務
1.信息技術教育不同于計算機教育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學科相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科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打破只能講計算機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本位”思想,使信息技術成為支持學生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有力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培養(yǎng)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與“讀、寫、算”同等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的課程。
3.加強對課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討論稿)》中指出,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各類課程的整合,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的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現(xiàn)有資源,發(fā)揮設備的最大潛力,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信息技術課程整合通常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這些“任務”可以是具體學科的任務,也可以是把學科“任務”包含其中的真實性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學習過程中。例如:七年級的學生主要學習Word,在講到文字錄入時,我讓學生輸入語文課本中要求背誦的名家名篇,這樣在整合過程中,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讓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任務”時,應盡可能地體現(xiàn)學科整合的思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培養(yǎng)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4.加強信息道德的培養(yǎng)
當今社會各種信息層出不窮,既有大量的、豐富的學科知識、動人事跡等信息,也不泛一些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垃圾信息;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肆虐、個人隱私遭到威脅等都是信息技術發(fā)展所帶來的消極后果,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中,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鑒別信息真?zhèn)蔚哪芰拓撠熑蔚厥褂眯畔⒓夹g,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教學“網絡安全與道德”一節(jié)時,發(fā)現(xiàn)一名學生利用上課時間看不健康的內容,這時我不失時機地給全班同學講了不健康網站的危害性,通過我的解釋,學生們茅塞頓開,明白了不是所有網上內容都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fā)展的,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和一個辨別是非的聰明大腦,在學習中我們要學會吸取精華、除去糟粕,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又能避免類似事情的再次發(fā)生,有效地克服了學生看不健康內容的好奇心。
三 創(chuàng)設積極的師生互動氛圍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知識“講述者”、信息“傳授者”、教學活動“領導者”的角色。教師特有的這種權威性,理所當然地被置于中心位置,學生圍著教師轉。但現(xiàn)在社會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渠道,教師只有正確認識、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效益。因此,教師應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別人的過程,教師的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競爭”者。
四 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現(xiàn)代教育引入了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出了以“超媒體”方式組織教學信息,以“任務驅動”組織教學過程的思想?!叭蝿镇寗印笔且环N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例如:2004年《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競賽中,我鼓勵學生大膽設計,對于學生設計的作品的不合理之處給予及時的改正,并耐心地闡明自己的觀點,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多媒體教學與黑板教學的結合使用,發(fā)揮了各自的優(yōu)勢。
讓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進行互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努力摸索兩者的切合點,以便得到最佳的授課效果。這也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注意課堂進度的安排和板書的設計:哪些內容應在黑板上板書,哪些內容需要在課件中體現(xiàn),在使課堂內容充實的同時,同樣要便于學生理解消化。
總之,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要不斷地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在目前的“任務驅動”教學中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氛圍。多媒體教學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其使用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努力尋求適合的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