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以培養(yǎng)中學生閱讀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活動;是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開發(fā)智力和提高人文修養(yǎng)的主渠道。中學閱讀教學在語文素質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擔著特殊的任務。但地處邊遠,交通不便,經濟落后,信息不靈通的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中學對新大綱閱讀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和范疇都不夠了解;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不夠重視;對新課改了解不夠透徹;對學生的知識程度、年齡特征、閱讀水平和鄉(xiāng)土情況不夠了解。導致邊遠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中學生閱讀能力較差。那么,如何對邊遠農村中學進行閱讀教學呢?下面對關于邊遠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中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出路。
一 長期以來,邊遠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中學閱讀教學的最大失誤
1.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當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然而,邊遠農村中學的素質教育測評最終還是以應試教育的考試分數(shù)高低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導致大部分語文老師較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即使安排了一定的閱讀形式課,也是走過場,根本沒有實效。
2.忽視課外閱讀指導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學生和家長對閱讀課外書籍的認識不夠重視。他們認為只要弄懂書本知識,完成相關練習即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僅靠課內的篇目和時間是永遠不夠的。
3.忽視指導方法
許多語文教師分析課文的條理清楚,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但是對指導學生閱讀缺少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就知識而言,提不出哪些屬于理解,哪些屬于識記,哪些屬于深入體會。特別是文章的抑揚頓挫、節(jié)奏、表情和韻律等不能表達出來,有些教師只是授人以魚,根本不授人以漁。
4.忽視閱讀主體(學生)
當前,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語文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不了解各年齡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接受情況,缺乏對癥下藥和有的放矢。
二 閱讀能力的形成主要靠學生自己大量的品讀作品
重視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重要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多讀、熟讀、精讀和誦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出路。
1.重視課外閱讀
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端正對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結構,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適合、有用的,具有積極教育意義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閱讀獲取豐富的作文寫作材料。此外,教師還要利用較多的時間和學生一起閱讀課外讀物。對于學生不懂之處,要及時指導,有爭議之處要及時解決。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和發(fā)展,也是擴大知識視野、提高能力素質的一種有效途徑。據有關部門調查資料表明: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語文成績一般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較高,有的還發(fā)表了作品。不僅如此,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較強,其他學科成績也不錯。由此可見,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當今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2.重視語文課外活動指導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補充和擴展。它與課堂教學互相補充、互相促進。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知識、技能、智力等各方面都需要配合。因此,這種補充、擴展和多樣化的訓練顯得尤其重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組織開展詩歌朗誦、講故事、演講、作文競賽、手抄報和讀書卡片展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望。
3.關注新大綱、新課改、新教材和新教法
認真學習《九年義務教學大綱》和新課改,了解各年級閱讀訓練的內容、重點、難點、特點和要求。結合當?shù)貙W生的實際,研究新教材、新課改和新教法。重點指導學生學會泛讀和精讀,因為泛讀是知識的橫向積累,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精讀是對知識的縱向鉆研,使學生能深刻領悟文章的主旨,這樣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教學。
4.既重視學生閱讀能力、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又重視對語文知識的傳授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fā)智力的鑰匙。在學習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十分重要,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時,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樹立為人生而讀書的信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聽、說、讀、寫的關系,既重視形式的多樣性,又講求實效。
5.重視閱讀技能和方法訓練
根據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和閱讀教學的任務,按照新大綱的規(guī)定,結合當前中學閱讀教學改革的實際,重點加強閱讀技能訓練。例如:閱讀感知、閱讀理解、閱讀探究、閱讀評賞等技能的訓練??茖W的閱讀方法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方法得當,讀書可以少走彎路,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閱讀方法主要有:朗讀、精讀、默讀、速讀。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來進行指導。
6.重視誦讀
我國古代語文教育十分重視誦讀。很早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古訓。這種傳統(tǒng)的讀書方法既符合語言文字的特點,又符合學生審美心理的規(guī)律??梢哉f,古人語文教育的成就不得歸功于誦讀的結果。青少年時期記憶力最好,應趁早把信息“輸入”學生大腦,逐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內涵,將來大有用處。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課文、古詩,對塑造學生的文化靈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7.重視課外作品的閱讀
新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及《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要求初中生每年課外閱讀量不少于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去讀課外作品。有一定量的積累,才有語言的感受力,才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對問題的分析,對生活中復雜現(xiàn)象的理解都是從閱讀作品開始的,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講明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闡明學生素質與課外閱讀的密切關系。例如,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重點中學的學生喜歡課外閱讀的比例相比較高,這些地區(qū)學生知識面廣,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偏僻邊遠的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課外閱讀少,甚至沒有課外閱讀,我們的學生知識面窄,缺乏創(chuàng)造能力。當前國家實行雙休日和“減負”,就是對課外閱讀的一種導向。
總之,認真研究邊遠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中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探索閱讀教學的新路。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因生施教,遵循大綱要求,講求實教,努力進取,勇于探索。將會不斷提高邊遠少數(shù)民族山區(qū)學生的學習素質和閱讀能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