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以學生“能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地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方式。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大量的語言輸入,任務的循序漸進,最后匯報時要求目的明確,匯報語言盡量準確。
【關鍵詞】語言輸入 循序漸進 目的明確 語言準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34-01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倡導者認為,掌握語言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種任務。當學習者積極地參與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嘗試時,語言也被掌握了。當學習者所進行的任務使他們當前的語言能力發(fā)揮到極點時,習得也擴展到最佳程度。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語言表達的意義上,應努力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結構和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交換信息。這時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個任務,并如何想方設法地把這個任務完成好?!队⒄Z課程標準》以學生“能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教師應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方式。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模式,是在語言習得理論和交際教學思想的研究和實踐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理論。它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將課堂教學目標真實化、任務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它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測驗的分數(shù))來體現(xiàn)教學的成就。它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有效途徑之一。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三是活動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的運用能力;四是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緒和藝術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五是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fā)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六是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任務型”教學確實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實踐空間,較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助于提高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有助于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通過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僅注意以上幾點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足夠的輸入量是完成任務的前提。人們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其接受性語言能力要遠遠高于表達性語言能力,因此應首先發(fā)展輸入。語言習得者的研究證明:大量的、內容廣泛的輸入是習得語言最重要的因素,但是,這種輸入不應該是機械重復的?!叭蝿招汀苯虒W的倡導者認為,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語法,學習了詞匯之后,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學生提供大量含有這些語法結構和詞匯的輸入。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輸入材料的質量比數(shù)量還要重要。所謂質量,并不是指發(fā)音的準確,而是各種不同類型的語言運用,在這方面,教師應該發(fā)揮重要作用。教師不僅有責任提供大量豐富的輸入,而且應教會學生如何自己尋找資料和獲得信息。教師在找輸入材料時,要考慮語言的趣味性、知識性、真實性、廣泛性,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通過上網(wǎng)、查字典等方式找出更多的語言材料,在完成任務時相互交流,同時增加同伴的語言輸入量,在大量的輸入之后,學生在完成“猜猜他是誰?”“我最喜歡的老師”等一系列活動時就有話可說,而且學生也很感興趣。
第二,任務的設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式由初級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huán)。并由數(shù)個微任務構成一串“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輸入后輸出的原則,使教學階梯式層層推進。教師用書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任務,有主題任務型活動和挑戰(zhàn)性活動。每個單元的主題任務型活動包括三個小任務,前一個任務的完成為后一個任務的展開做好鋪墊或是逐步推進,為最終開展挑戰(zhàn)性任務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一個單元的任務鏈,各項任務緊密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項任務都要注意包含本單元的語言目標和教學目標。
第三,目的明確,匯報準確。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1996)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三個步驟:前任務、任務環(huán)和語言點。
前任務階段:教師向學生介紹話題任務,突出關鍵詞語,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指令并做好準備。在這里一定要將交代指令交代清楚,否則學生會感到茫然,或學生不按老師的要求做,自然任務完成得也不好,所以完成任務的目的一定要明確。
任務環(huán)階段:在此階段,學生為完成交際任務而盡其所能地運用已學的語言知識。給學生充分的語言表達機會,學生以結對子或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老師在旁監(jiān)督,鼓勵各種交流的嘗試,不打斷學生糾正他們的錯誤,從而使學生有一種自由表達的安全感,樹立學習信心。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能獲取更多的信息,還能相互幫助,因此一定要做好記錄,并準備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向全班匯報,此時教師到各小組給予適當?shù)闹笇?,力求讓學生表達得更加準確。匯報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認真聽,訓練學生做個好聽眾,學生在聽的時候要努力把握同伴所提供的信息,還要促使學生使用正式、嚴謹?shù)恼Z言,也使他們接觸更多的口語和書面語。
語言點階段:學生通過分析其他組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并記下一些陌生的重要單詞、短語或句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操練語言難點。
通過實踐,“任務型”語言教學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語言教學法,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英語教學,但在嘗試中我們仍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教學的藝術性。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