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走過世界各地,流連于沿途美景,而最后選擇定居于北京的藝術家身上,我看不到其他藝術家的狂放不羈,更多的是敦厚儒雅、深沉內斂的氣質。
何鐵生給人的第一感覺,便是親近。他不愛侃侃而談,更多的則是傾聽。你很難想象一個四十多歲的藝術家的凜凜清雅是用怎樣的方式傳達,低調而又質樸,深沉地像一灣湖泊,心中倒影著月光和云朵。
何鐵生先生的油畫,是多種色彩和不同形態(tài)中所透露出的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他想傳達的東西,從畫面的質感到整體流露出來的精神寄托,無不彰顯藝術家的天分。靜靜欣賞,飽滿的思想潺潺流淌:色彩與空間的處理,微妙的視覺體驗,畫面的動感以及延伸的錯覺,引領觀賞者進入一個不可名狀的抽象世界。
他的麥田,他的星夜,他的草地,他的風和海,他的黑暗與蒼白、歲月和過往,就像一雙黑暗中的手,緊緊抓住你的內心。他用色大膽,筆觸靈動,從馬德里的瘋狂,到西班牙的激情……他的希望,猶如春天早晨的丁香花蕊;他的絕望,像停留在冬日懸崖的蒼穹,欲訴又止,如夢似幻。夕陽、晚風、困頓、遺忘,人生和青春的一切心緒,被他詮釋。他以一種不同于任何人的方式走向抽象藝術,他的繪畫詩意地表現出生命,傳達著自然的質樸和情懷。
除了架上繪畫外,他在攝影、版畫、水墨畫、詩歌和散文上均有深入涉獵。其大量富有東方人文內涵和西方表達形式的作品向我們展現了當代藝術真正的光輝與純粹。他曾說當代藝術缺乏了表現美的欲望,而更重視手段創(chuàng)新、生命介入、政治姿態(tài),唯獨缺少了那份“美”。他對美的審驗是自覺的,并且“不可言”。他把繪畫或相關的藝術活動看作生命中不可思議的體驗。他曾說過:“我的畫是一種精神存在。一幅畫的完成,與時間有關,與身體有關,與潛意識和夢幻有關,表現心靈亦實亦虛的肌理。”
對藝術的不滿足和孜孜以求,使何鐵生一直在進步。他的作品以嚴謹的理性思維和超驗的藝術感覺,以高度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基于自我風格的挖掘,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對更深層次的當代文化的思考。在今天這個世界里,前所未有的物質繁榮和前所未有的精神虛無,構成了喧囂掩蓋下現代人焦慮和茫然的內心。如何拯救和自我拯救?這個問題的提出甚至都成了一個荒誕之外更大的荒誕。藝術不再反抗商業(yè)的媚俗,許多界限已模糊。因此,堅持一份自我意識的表達,堅持一種精神的獨立和純粹,尤其難得。何鐵生正是這樣家園的守護者。
從他的作品中找不到任何已知的繪畫版本。即使不說一切是人們未曾見過的,起碼也是未曾被充分表現的。他的曠達和韻味,他的筆觸和視角,他對愛和自由的留戀和憧憬,都讓我們深深地感動并為之欣喜。“描繪精神的可能性”,色彩和線條成為一種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