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
親情、友情和鄉(xiāng)情,是人類偉大的品質(zhì)、不朽的情思。這些潛藏在靈魂深處的情感,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芒,在作者們的筆下,如同甘美的清泉,涓涓流到讀者的心田。下面就是記述這些情感的美妙華章。閱讀這些真情故事讓我們心中蕩起一股股暖流,喚起那久別的記憶。
選文1
鄉(xiāng)關(guān)何處(節(jié)選)
□余秋雨
我的家鄉(xiāng)是浙江省余姚縣橋頭鄉(xiāng)車頭村,我在那里出生、長大、讀書,直到小學畢業(yè)離開。
我所離開的是一個非常貧困的村落。在補過和沒補過的粗瓷碗里很少能夠盛出一碗白米飯,盡管此地盛產(chǎn)稻米。偶爾哪家吃白米飯了,飯鑊里通常還蒸著一碗霉干菜,于是雙重香味在還沒有揭開鑊蓋時已經(jīng)飄滿全村,而這雙重香味直到今天我還認為是一種經(jīng)典搭配。雪白晶瑩的米飯頂戴著一撮烏黑發(fā)亮的霉干菜,色彩的組合也是既沉著又強烈。余姚在村民中唯一可說的話題是那兒有一所高山仰止般的醫(yī)院叫“養(yǎng)命醫(yī)院”。常言道只能醫(yī)病不能醫(yī)命,這家醫(yī)院居然能夠養(yǎng)命,這是何等的本事,何等的氣派!村民們感嘆著,自己卻從來沒有夢想過會到這樣的醫(yī)院去看病。沒有一個人是死在醫(yī)院里的,他們認為寧肯早死多少年也不能不死在家里。
滿山是密密層層的楊梅樹,楊梅收獲的季節(jié)很短,超過一兩天它就會泛水、軟爛,沒法吃了。但它的成熟又來勢洶洶,剎那間從漫山遍野一起涌出的果實都要快速處理掉,殊非易事。在運輸極不方便的當時,村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放開肚子拼命吃。這時,孩子們都上了山,爬在隨便哪一棵楊梅樹上邊摘邊吃。鮮紅的果實碰也不會去碰,只挑那些紅得發(fā)黑但又依然硬扎的果實,往嘴里一放,清甜微酸,挺韌可嚼,捫嘴啜足一口濃味便把梅核用力吐出,手上的一顆隨即又按唇而入。
他們從樹上爬下來,腆著脹脹的肚子,呵著失去感覺的嘴唇,向湖邊走去,用湖水漱漱口,再在湖邊上玩一玩。上林湖的水很清,靠岸都是淺灘,梅樹收獲季節(jié)赤腳下水還覺得有點涼,但歡叫兩聲也就下去了。腳下有很多滑滑的硬片,彎腰撈起來一看,是瓷片和陶片,好像這兒打碎過很多很多器皿。一腳一腳蹚過去,全是。那些瓷片和陶片經(jīng)過湖水多年的蕩滌,邊角的碎口都不扎手了,細細打量,釉面锃亮,厚薄勻整,弧度精巧,比平日在家打碎的粗瓷飯碗不知好到哪里去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難道這里曾安居過許多鐘鳴鼎食的豪富之家?但這兒沒有任何房宅的遺跡,周圍也沒有一條像樣的路,豪富人家的日子怎么過?捧著碎片仰頭回顧,默默的山,呆呆的云,誰也不會回答孩子們。孩子們用小手把碎片摩挲一遍,然后側(cè)腰低頭,把碎片向水面平甩過去,看它能跳幾下。這個游戲叫做削水片,幾個孩子比賽開了,神秘的碎片在湖面上跳躍奔跑,平靜的上林湖犁開了條條波紋,不一會兒,波紋重歸平靜,碎瓷片、碎陶片和它們所連帶著的秘密全都沉入湖底。
我曾隱隱地感覺到,故鄉(xiāng)也許是一個曾經(jīng)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時,碎得如此透徹,像轟然山崩,也像漸然家傾。
我是1957年離開家鄉(xiāng)的。那年我正好十周歲,在火車窗口與送我到余姚縣城的舅舅揮手告別,怯生生地開始了孤旅。我的小小的行李包中,有一瓶酒浸楊梅,一包霉干菜,活脫脫一個最標準的余姚人。一路上還一直在后悔,沒有在上林湖里揀取幾塊碎瓷片隨身帶著,作為紀念。
(選自《山居筆記》,有刪改)
品讀賞析
作者在文中沒有直截了當?shù)卣f自己有多么思鄉(xiāng),但是兒時對曾經(jīng)生活過的余姚的記憶猶新,將余姚的風俗、孩童們在楊梅樹上飽餐果實的樣子、淺灘上斑駁的碎瓷片、陶片劃水娓娓道來。本文將簡潔的敘述、逼真的描寫、真誠的抒情、嚴謹?shù)淖h論很自然地融合起來,通俗易懂的文字飽含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具有動人心弦的藝術(shù)感染力。
選文2
雪域情思
□暨爭登
我無數(shù)次看著眼前一摞摞發(fā)黃的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的老照片,遙想著當年父親一輩人在世界屋脊西藏的勃發(fā)英姿。作為內(nèi)地最早一批的援藏干部,他把青春展示得如雪域般壯麗飄逸。
父親,您身著皮夾克,頭戴鴨舌帽,腳蹬高筒馬靴,風華正茂。有時您單腿俯身在青藏高原上的帳篷旁,和當?shù)乩习尨傧υ?;有時您蹲坐在拉薩河畔的巖石上,掬一捧清冽的河水洗塵擦臉;有時您身騎駿馬,任冰雪撲面,在遼闊的青藏高原上,以剪影定格成一尊堅實的雕塑。
您說您是將寶貴的青春播撒在那里,您四十年如一日,日夜收獲著那山、那水、那人、那情的思念與懷想。40年前,您一身戎裝,作為工作隊隊長,您還兼任著藏北黑河地區(qū)團總支書記,常常帶著一大隊年輕人馬到藏族同胞聚集居住的地方開展工作。
工作環(huán)境異常危險,你們不但沒有退縮,而且一路風塵一路歡歌。您去過的藏族部落中,有個部落的酋長是一位116歲高齡的壽星老翁。據(jù)說他所在部落的人丁,全是老酋長一個家族繁衍的子子孫孫。您剛到這個部落的時候,這位老酋長帶頭與你們集體對峙。有一次,部落遭受龍卷風突襲,把他們的帳篷全掀翻了。睡夢中的他們驚醒了,但睜眼一看,父親您帶領(lǐng)全體工作隊員,拋下自己營地被暴風刮跑的帳篷不管,頂風冒雪把他們的帳篷一個個拴牢加固。當他們用于烤火取暖和燒食熬湯的祖?zhèn)骰鸱N被風吹滅后,父親您又往自己帳篷里的牛糞堆澆上幾滴汽油或柴油,用印度造的打火機點燃就地取下火種,再送到他們帳篷里,使他們又有了重新溫暖身體和烤食熬湯的牛糞火,又有了照亮雪域的夜明燈。工作隊這些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幫助,老酋長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此事終于感動了他,感動了一個部落的藏民?;筛隇橛癫?,藏民們紛紛與工作隊員們交上了朋友。
兩年后的一天,當父親您和工作隊再次路過老酋長的部落遭遇大風雪時,是老酋長的曾孫羅布扎西奉命趕來回報你們:是老酋長要請父親你們到他的帳篷里去,以免在大風雪里凍死。這一夜,雪域高原的風雪不再肆虐;這一夜,藏漢人民的情誼化作了神山頌歌!
父親,您還記得嗎?就在您生命的最后時刻,您說您不老,因為心中永遠有懷念。您說珠穆朗瑪峰有多高,藏漢兄弟的情誼就有多高;雅魯藏布江有多長,藏漢人民的情誼就有多長;雪域有多青春,藏漢人民用生命譜寫的青春之歌就有多年輕。
(選自《放歌60年》,有刪改)
品讀賞析
說不完的感人故事,揮不去的雪域情思。為表現(xiàn)藏漢情誼這一主題,作者在廣博的素材中精挑細選,并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通過對幾個片段的抒寫,豐富了題材的內(nèi)涵。本文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使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選文3
冰心與巴金的世紀友情
□吳泰昌
晚年冰心經(jīng)常寫的這些情真意切的信函給了巴金最大的安慰和溫暖,巴金同樣也是那么思念牽掛住在遙遠北國的大姊,即使住在醫(yī)院里受著病痛的煎熬時也常想起冰心大姊。當他收到冰心送來的紅參時,他說:“我需要的是精神養(yǎng)料……您的友情倒是更好的藥物。想到它,我就有更大的勇氣?!北木驮诨匦胖泻魬?yīng)說:“關(guān)于這一點,你有著我的全部友情?!卑徒鸷脦状蜗蛩V說各種干擾很多,纏著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因此很反感。冰心復(fù)信表示同感,覺得這是“名人之累”,無可奈何。巴金談到自己寫的文章說了一些真話,就有人不高興;想到某些人和事,又覺得心情不舒暢。“整天想前想后,想到國家、民族的前途,總是放心不下?!北淖屓藗髟挘敖邪徒鸩灰菢討n郁,那樣痛苦”。巴金說:“我正是在痛苦中凈化心靈,才不得不嚴格對待自己。”冰心也一樣憂國憂民,寫的文章如巴金所說的:“鋒利”“燙手”,有“辣味”,“感到很痛快”。巴金說:“老實說近一年來我常常想到您,我因為有您這樣一位大姊感到驕傲,因為您給中國知識分子爭了光,我也覺得有了光彩?!?/p>
1994年1月3日冰心在巴金畫像旁題寫贈詞:“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際當以同懷視之?!卑徒?994年5月20日給冰心的題字:“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
比我更樂觀。燈亮著,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燈亮著,我不會感到孤獨?!薄拔胰匀话涯醋鲆槐K不滅的燈,燈亮著,我走夜路也不會感到孤獨。”“許多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抱頭搖尾的時候,您挺胸直立。這種英雄氣概,這種人格的力量,我永遠忘記不了!我也真想您!”“我永遠敬愛您,記著您,想念您?!薄拔矣心@樣一位大姊,這是我的幸運。”
兩位世紀老人,在八九十歲高齡時,繼續(xù)互相鼓勵,抱病筆耕,并肩作戰(zhàn),寫出富有激情和思想銳利的文章,喊出依然是那
樣有力的聲音。他們真的是晚霞似火,為國家、民族而憂患,而思考。他們在生活上、健康上互相關(guān)心。感情上的交融,使他們彼此深深地理解,他們已經(jīng)成為推心置腹、肝膽相照的至交。他們的晚年生活因此得到滋潤、撫慰和溫暖,感受到鼓舞和力量。冰心在收到《巴金譯文選集》十卷本時喜歡萬分,說:“你真是著作等身,而且一輩子自食其力。這是我們這一輩人里,沒有一個做到的!從這兩件事來說,使我不但愛你這個老弟,而且敬你這位老弟了?!卑徒鹪敏斞附o瞿秋白的題詞,“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來形容,冰心看了,為之動容,也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那年巴金生日,冰心送給他的一個冊頁上就寫著這兩句話,十分恰切地表達了他們的深厚友情。
1999年2月28日,冰心老人逝世,在發(fā)布的“冰心先生生平”文字中說:“冰心是世紀同齡人,一生都伴隨著世紀風云變幻,一直跟上時代的腳步,堅持寫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學運動的元老。”“冰心是新文學運動的元老”,這是巴金深思熟慮后堅持的公正看法,也是歷史給予冰心當之無愧的評價。
(選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1年4月
19日,有刪改)
品讀賞析
冰心與巴金的友誼,經(jīng)受住了歷史風雨的洗禮。一對文學界的老友,成為人生難得的知己,成為推心置腹、肝膽相照的至交。本文通過對冰心與巴金世紀友情相關(guān)事件的描述,運用高度的寫實技巧,表達了他們之間的情誼。作者善于抓住人物交往中最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即情真意切的信函,表達了他們深厚的金堅玉潔的世紀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