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記"/>
北之晉,西適豳,東極吳,南至楚、越之交,其間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數(shù),永最善。環(huán)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瀧泉,東至于黃溪東屯,其間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數(shù),黃溪最善。
黃溪距州治七十里,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祠之上,兩山墻立,丹碧之華葉駢植,與山升降,其缺者為崖峭巖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黃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其略若剖大甕,側(cè)立千尺。溪水積焉,黛蓄膏渟②。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shù)百尾,方來會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臨峻流,若頦頷龂腭③。其下大石雜列,可坐飲食。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方東向立。自是又南數(shù)里,地皆一狀,樹益壯,石益瘦,水鳴皆鏘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緩,有土田。始黃神為人時(shí),居其地。
傳者曰:“黃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號黃氏,逃來,擇其深峭者潛焉。”始莽嘗曰:“余黃、虞之后也?!惫侍柶渑弧包S皇室主④”?!包S”與“王”聲相邇,而又有本,其所以傳言者益驗(yàn)。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為有道,死乃俎豆之,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陰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歸為記,以啟后之好游者。
(選自《柳河?xùn)|集》)
[注]①黃溪:又名黃江,位于湖南永州市東。②膏渟:(水)像膏汁一樣匯聚無波。③頦(kē)頷龂(yín)腭(è):像下巴、牙齒一樣,在這里形容石形的參差怪異。④黃皇室主:王莽的女兒,嫁漢平帝,平帝崩,被尊為皇太后,王莽篡位,改稱黃皇室主。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丹碧之華葉駢植(并排生長)
B.揭水八十步[撩起(衣襟)]
C.黛蓄膏渟(深青色的顏料)
D.死乃俎豆之(祭祀、崇奉)
2.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黛蓄膏渟”,這是寫水色,既有青綠純凈的色感,又有潤滑如脂的質(zhì)感。
B.“沉沉無聲”,說明積水成潭,既深且厚,故而無聲,倍增探幽覽勝的興致。
C.“有魚數(shù)百尾,方來會石下”,運(yùn)用特寫,活現(xiàn)了游魚悠閑嬉戲的情態(tài)。
D.“兩山墻立,丹碧之華葉駢植,與山升降”一句,寫出了山的動態(tài)之美。
3.下列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柳宗元的游記善于通過對山水的出奇幽靜的描寫,含蓄地表達(dá)自己謫居南荒抑郁難訴的情懷。本文中黃溪的山水,就寄托了作者這樣的思想感情。
B.作者末段寫黃神傳說時(shí)不吝筆墨,黃神似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對黃神擇“深峭”之地潛居下來,還能“有道”“安民”,頗為贊美,用意耐人尋味。
C.文章用四幅畫面描摹黃溪初潭的美景:一寫高山如剖甕;二寫潭水似黛膏;三寫日影若白虹;四寫石下有魚兒。全用比喻,手法神奇,蔚為壯觀。
D.本文處處體現(xiàn)一個(gè)“游”字,作者移步換形,飽覽山水,著筆處并不忘里程的記錄。這類文字看似平常,卻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4.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黃溪距州治七十里,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既居是,民咸安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進(jìn)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