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津】
一、意動用法的概念
“意動用法”是指主語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是謂語或具有謂語的性質(zhì)、狀態(tài),對賓語含有“認(rèn)為它怎么樣”或“把它當(dāng)做什么”的意思?!耙鈩印敝械摹耙狻?,就是“主觀認(rèn)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dāng)做……”。如:
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羞,這里是“以……為羞”“認(rèn)為可恥”的意思。
二、意動用法的特征
意動用法即一個詞(名詞或形容詞)加上一個賓語,在意義上是“認(rèn)為(賓語)……”“把(賓語)當(dāng)做……”“以(賓語)為……”的意思。它的翻譯格式為:“主語+(認(rèn)為)+賓語+活用詞”或“主語+(把)+賓語+當(dāng)做+活用詞”。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盒稳菰~的意動用法,認(rèn)為天下變小了,以天下為小。整句翻譯為: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太(泰)山就覺得整個天下變小了。
三、意動用法的分類
意動用法根據(jù)意動詞的本來的詞性可以分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和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1.名詞的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dāng)做是什么,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煞g為:把……當(dāng)做……,以……為……,認(rèn)為……。如:
(1)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先、后:方位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先(前),以……為后。
(2)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韓愈《師說》)
師: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dāng)做老師。
(3)越國以鄙遠(yuǎn)。(《燭之武退秦師》)
鄙:原為名詞,邊邑,此為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dāng)做邊邑。
(4)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
侶:以(魚蝦)為伴侶;友:以(麋鹿)為朋友。
2.形容詞意動用法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主觀上認(rèn)為它具有這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可翻譯為:以……為……,認(rèn)為……。如: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我)為美,認(rèn)為(我)漂亮。
(2)成以其小,劣之。(《聊齋志異·促織》)
劣: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劣。
(3)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荊軻刺秦王》)
遲: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rèn)為……遲。
(4)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莊子·秋水》)
少: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少;輕:以……為輕。
(5)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王羲之《蘭亭集序》)
齊: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把(長壽與夭亡)等量齊觀。
四、意動用法的辨析
意動用法有時會與使動用法混淆,因此,辨析意動用法主要是辨別兩者的區(qū)別。
意動用法,主要是“主語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表述的是主觀的看法;而使動用法,主要是“主語使賓語……”,表述的是客觀上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的情況。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在句中的基本特點,把它們歸納為以下格式:
使動用法:主語+(使)+賓語+活用詞。
意動用法:主語+(認(rèn)為)+賓語+活用詞或主語+(把)+賓語+當(dāng)做+活用詞。
這個格式可以作為我們辨析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的基本標(biāo)準(zhǔn),也可以作為翻譯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的基本方法。如:
(1)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過秦論》)
“弱”,是使動用法,即“使秦國弱”的意思。如果翻譯成意動用法,即“認(rèn)為秦國弱”顯然是不通的。
(2)“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保ā稁熣f》)
“師”,根據(jù)句意應(yīng)該是主觀上把(他)當(dāng)做老師,而不是客觀上使(他)為師,因此為意動用法,翻譯為“以之為師”。
總之,不管是名詞的意動用法還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它們都屬于意動關(guān)系,在翻譯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可以翻譯為:“認(rèn)為(賓語)是……”“把(賓語)當(dāng)做……”“以(賓語)為……”“感到(賓語)……”。
【專項訓(xùn)練】
1.下列成語中,黑體詞有的屬于名詞的意動用法,有的屬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請歸類。
(1)草菅人命
(2)不恥下問
(3)自慚形穢
(4)魚肉百姓
(5)禮賢下士
(6)是古非今
2.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皆為意動用法的一項是( )
A.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B.乃使其從者衣褐/左右欲刃相如
C.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舍相如廣成傳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赧王八年,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登黃華之上,與肥義謀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國人皆不悅,公子成稱疾不朝。王自往請之,曰:“先時中山負(fù)齊之強(qiáng)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圍鄗;微社稷之神靈,則鄗幾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聽命。
武靈王自號“主父”,將南襲咸陽,于是詐自為使者,入秦,欲以觀秦地形及秦王之為人。秦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脫關(guān)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
(選自《資治通鑒》)
(1)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向北)
B.微社稷之神靈,則鄗幾于不守也(如果不是)
C.先君丑之(恥辱)
D.先時中山負(fù)齊之強(qiáng)兵(依仗)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秦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缸釉唬骸笆请[君之賜也?!标套釉唬骸白猿贾F,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遠(yuǎn)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标套訛榻?。今觀文正公之義田,賢于平仲。其規(guī)模遠(yuǎn)舉,又疑過之。
(選自錢公輔《義田記》)
下列各句中,黑體詞與“親親而仁民”中第一個“親”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殫其地之出,竭其地之入
B.既泣之三日
C.猱進(jìn)鷙擊,或能免乎
D.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奔韧?,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u>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蔽呐e曰:“想君小時,必當(dāng)了了!”韙大踧踖。
(選自《世說新語》)
先指出文中畫橫線句子中“奇”的用法,然后將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乃進(jìn)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yǎng)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bǔ)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huán)瑱,至老不嫁,以養(yǎng)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yè),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選自《戰(zhàn)國策》)
下列各句中的詞語含有意動用法的是( )
①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②無糧者亦食③是助王息其民者也④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⑤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衛(wèi)伯玉為尚書令,見樂廣與中朝名士談議,奇之,曰:“自昔諸人沒已來,??治⒀詫⒔^。今乃復(fù)聞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云霧睹晴天?!?/p>
(選自《世說新語》)
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衛(wèi)伯玉為尚書令(擔(dān)任)
B.見樂廣與中朝名士談議,奇之(驚奇)
C.自昔諸人沒已來(去世)
D.今乃復(fù)聞斯言于君矣(竟)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狈吭唬骸爸恢叶沃?,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后之視今也?!?/p>
(選自《世說新語》)
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幽、厲之君何以亡(因為)
B.知不忠而任之(卻)
C.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賢明)
D.將恐今之視古(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fù)爾耳!”
(選自《世說新語》)
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裈于中庭(用)
B.人或怪之(奇怪)
C.皆紗羅錦綺(都,全)
D.聊復(fù)爾耳(姑且)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茍求,工遂毀為其狀。后匈奴來和,求美女于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選自《世說新語》)
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乃令畫工圖之(就)
B.工遂毀為其狀(于是)
C.求美女于漢帝(向)
D.見而惜之(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