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的三句話,好像是某單元練習中的內容,據(jù)此,教者進一步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試圖在拓展中深化兒童對經典文化的理解,這一份文化傳承的責任感最為可貴。所以這一節(jié)課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不在于課堂教學的技術層面,而在于教師對自身職業(yè)(角色)的定位,對教師自身價值的確認,對傳道授業(yè)解惑這一教師傳統(tǒng)價值理念的堅守,以及在世界多元化進程語境下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發(fā)揚廣大的使命擔當。因此,這節(jié)課的意義,集中在教者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這一現(xiàn)象的背后,一個語文教師對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職業(yè)自覺。有了這一份宏闊的視野。課堂上關于課程文化經驗的刨生就顯得游刃有余。因為所謂的教學策略早已綱舉目張,更遑論一個執(zhí)教多年的老教師了。所以,這節(jié)課的研討,除了探討課堂上師生的互動之外,我以為應當把研討的視角移向這節(jié)課的前后,前——教者何以選擇了這一內容進行教學?后——學生經歷了這節(jié)課以后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又如何?
——劉衛(wèi)鋒(南通市教育局,226018)
細讀孫特的課堂實錄,里面同樣閃耀著特級教師的教學智慧。孫特精心設計了幾個有趣的情景,如開學典禮,三人行必有我?guī)煹惹榫?;還用大段大段的講述來介紹孔子的出生等情況。有人認為這是兜圈子的廢話,這樣的教學跟當下倡導的有效教學思想是相違背的。我聽之覺得可笑至極。說這樣話的好像不是個小學教師,至少不懂什么叫直觀形象,不懂什么叫風趣幽默。置身孫特的課堂,像這樣的講解很多,如他在教學《走近李白》等課中多次采用,我當時的聽課雄會覺得孫特的確是一位兒童教學家,孫特是最懂兒童心理學的人,他能用最形象最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牢牢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這恰恰是孫特的過人之處。教學是需要想象的,孫特的教學帶著想象的藝術,這是其教學功力的體現(xiàn)。深入孫特的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處處都閃爍著智慧的靈光。比如對于《論語》經典名言的理解,孫特或讓學生質疑釋疑,或讓結合生活舉例說明,或讓教師引領著學生欣賞“學與習”進行漢字文化解讀。抑或讓學生圍繞“古與今”的話題進行爭論對話。等等一切,都彰顯出名師豐富的教學智慧。
——畢小偉(無錫市碩放實驗小學,214142)
我聆聽了孫老師的《兒童論語》這一課,受益匪淺。課前交流,設置懸念,給學生預熱;聚焦導入,簡介孔子,給學生溫熱;刨設情景,教師“扶”學,給學生加熱;對話交流,師生互動,給學生“沸騰”;背誦吟唱,品味升華,給學生“余”熱。同時在這一課中,孫老師還體現(xiàn)了教學中由“扶”到學生自學討論的“放”,強調教是為了不教。另外,在這一課中,還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自身,再加上現(xiàn)代語言的運用,如“粉絲”等,使古文上得富有今意,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胥加洲(建湖縣沿河鎮(zhèn)東夏小學,22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