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與磁縣一帶,是我國最大的民間窯場。古代磁州窯窯場聚集了大批學養(yǎng)與造詣很深的文人藝術家,他們與當?shù)馗G工密切合作,推動磁州窯陶瓷業(yè)的發(fā)展、興盛。近年來在磁州窯的故鄉(xiāng)——彭城展開城市建設,從古窯址出土大量有文字書法裝飾的陶瓷器及瓷片標本,粲然可觀。磁州窯文字書法藝術自宋嚆失,歷經(jīng)金、元陶冶,光彩奪目,明清時期,芬芳馥郁,呈現(xiàn)出極高的文學藝術成就。磁州窯注重文字書法裝飾與美學創(chuàng)意的傳統(tǒng),并加以發(fā)展,將技術精湛的陶藝與豐厚的文學藝術糅合一爐,取得空前成就。一代又一代的磁州窯陶瓷書法家們創(chuàng)作的文字書法裝飾藝術,無論文學性還是書法美,都具有技藝超群的藝術成就。
漢字書法是中國獨創(chuàng)的至高無上的藝術,它具有字形美、寓意美、字音美及易于傳達信息等特點。中國的書法通過毛筆的潑墨揮灑,在保持達意的同時,使字體發(fā)生千變?nèi)f化,衍生出篆、草、楷、隸、行及瘦金體等眾多書體。中國古代大量的重要文獻就是通過文字書法而傳承下來的。磁州窯陶瓷制品上的文字書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紙上書法,它是在陶瓷的坯體上運筆,因此書寫時應該盡量考慮到坯體的干濕度,克服運筆時的生澀,意在筆先、一氣呵成、揮毫而就。又由于陶瓷器型高低不同且又多為曲面,故必須按體布局。這樣才能既表達了書法的文學意義,又有文字書寫的形象美及特定的器物裝飾性。彭城陶瓷產(chǎn)品上文字裝飾甚多,碗、盤、瓶、罐大多書寫有文字,或寫單字、或寫成語、凡詩詞曲、百家姓內(nèi)容等,不一而足,書寫內(nèi)容則集藝術審美與民俗文化于一體,可雅俗共賞。彭城磁州窯文字書法裝飾內(nèi)容非常豐富,蘊涵著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由于畫工書法水平不一,加之器物的形及火工效果不同,從而使成瓷后的陶瓷書法風格異彩紛呈,展現(xiàn)出燦爛奪目的景象。
磁州窯陶工們采用文字書法裝飾形式,反映各種細微思想感受的同時,也顯露出他們才華橫溢的文學修養(yǎng)與高超技巧。一件宋磁州窯文字裝飾枕上面寫著“風吹前園竹,雨灑后亭花”。詩詞對仗巧妙,寓意深刻,描述了窯工對詩意般的悠閑生活的向往(圖1)。
金磁州窯紅綠彩文字盤上寫著“利市大吉”字樣,筆意瀟灑,書法意趣十分濃郁。表現(xiàn)了磁州窯陶瓷書法家為滿足生意人的心愿寫出的祝福語。(圖2)另一件金代磁州窯白地黑花詩詞如意形枕,上面寫著“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這里“水風”與“月露”對仗,“蘋花”和“梧葉”對仗,“漸老”和“飄黃”對仗,道出了磁州窯詩人窯工對自然界變化的感嘆與情感思緒。(圖3)
在元代磁州窯的碗、盤、四系瓶上,寫有“春夏秋冬”的文字很多。書體有楷、隸、行、草等,筆法別具一格、瀟灑流暢。寫“春夏秋冬”四季,充滿了磁州窯畫匠與書法作者對一年四季大自然變化的熱愛與感受。元著名曲作家白樸在《天凈沙》就描述過四季變化十分動人心弦的場面:“春-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夏-紗櫥藤簟,玉人羅扇輕縑;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冬-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元時文人們失去仕途機遇,但并未改變立志報國心愿。雖然表面上與世無爭,浸淫于欣賞大自然四季分明的悠閑中,但表現(xiàn)出的精神世界卻如此豐富多情。他們對自然世界贊美之情的流露,由磁州窯產(chǎn)品表現(xiàn)無遺。一件磁州窯文字書法罐上寫出了畫匠對“春夏秋冬”的具體感受:“春鶯飛來紅杏樹,夏蟬卻奔濃楊柳。秋天客飲黃花酒,冬日人吟白雪詩?!鼻擅畹貙⑺募局腥藗兊幕顒优c時令色彩相映襯,淋漓盡致地描寫出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萬物活躍、充滿生機的景色之美。
彭城窯址出土的盤、瓶上還題寫有“春花秋月”四字。古時文人對春天的花、秋天的月的描述,莫過于后唐李煜,一曲“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昨夜小樓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傳唱多少年,成為流芳百世的佳句。元代文人面對破碎的山河,流失的歲月,也會懷著濃厚的鄉(xiāng)愁,同樣會發(fā)出相同的感嘆,把對世間變幻的無奈盡揉入其中。(圖4)
“風花雪月”原為元曲曲牌名,許多曲作者常常以風、花、雪、月四個題名創(chuàng)作,表達了元時文人士大夫借寓瀟灑,放蕩不羈的情愫。“風花雪月”一詞在彭城磁州窯的文字裝飾內(nèi)容中大量出現(xiàn)。如碗、盤、瓶、罐上甚至器蓋上均寫有此語句。(圖5)
北宋著名畫家宋迪曾描繪創(chuàng)作出八幅風景作品以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分別為“山市晴嵐;遠浦歸帆;平沙落雁;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稱為 “宋迪八景”。到元時“宋迪八景”演化成非常流行的元曲曲牌,許多著名的元曲作家如馬致遠、鮮于必仁等都寫過以此為題的曲調(diào)。在充滿濃厚文化藝術氣息的磁州窯窯場,磁州窯畫匠也將宋迪八景的題名寫在各類陶瓷器物上?,F(xiàn)在收集到的已有“江天暮雪”,“遠浦歸帆”,“煙寺晚鐘”,“漁村落照”,“瀟湘夜雨”,“平砂落雁”等。
彭城出土的一件白地黑花梅瓶殘件上,題寫著元名作曲家馬致遠名作《天凈沙#8226;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號東籬,河北大都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曾被譽為“元曲狀元”,曲意境開闊,情景交融,字字寫秋,字字含思,被后世推為“秋思之祖”。
此前一件被拍賣的磁州窯白地黑花玉壺春瓶上寫著“春人飲春酒,春丈打春?!?。此玉壺春瓶是盛酒器,但將春天飲酒與開始春耕生產(chǎn)聯(lián)系起來,富有裊裊的春意,也是提醒飲酒者別忘春耕農(nóng)活,飲酒后要馬上開始做農(nóng)活了。而牛由于歇冬,久不干活,已經(jīng)變懶惰,這時需要用春丈(杖)打醒。古時從事陶冶生產(chǎn)的陶工畫匠,同時也有家人事農(nóng),屬于半工半農(nóng)的生活方式,因此熟悉春耕生產(chǎn),能夠熟練寫出此句。這樣的詞句極像一幅非常美的充滿田園風光與詩意的繪畫。
彭城墓葬出土一件寫有完整的元曲內(nèi)容的四系瓶,內(nèi)容為:“晨雞初報,昏鴉爭躁,哪一個不紅塵里鬧。路遙遙,水迢迢。利名人都上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好,人不見了?!贝饲鸀樵骷谊惒葩值膰@詩之作。他的這首曲慨嘆了人生苦短,抨擊了當時世人蠅營狗茍的功名利祿思想。暢想當年元人一邊飲酒一邊欣賞酒器上的元曲,該是怎樣一種情懷。飲酒者或許各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情緒,但他們就是這樣在飲酒賞曲中獲得精神排遣。(圖6)
瓷枕上的文字書法裝飾也非常豐富。磁州窯作為我國古代主要瓷枕產(chǎn)地,自宋、金至元、明時期,生產(chǎn)出大批瓷枕產(chǎn)品,并習慣在瓷枕上作畫、題寫詩、詞、曲,以美化裝飾或提高瓷枕的文學價值。由于瓷枕表面面積大,可以任由陶瓷書法家施展才華,書寫出長篇的詩、詞、曲內(nèi)容,這樣大批名人名家之作出現(xiàn)在磁州窯瓷枕上?,F(xiàn)擇要介紹幾例。
蘇東坡《滿亭芳》詞文枕出土于彭城羊角鋪村。 前立面畫竹,后立面繪飛翔中的鳳凰。內(nèi)容為蘇東坡《滿庭芳》詞“香璦雕盤,寒生冰筋,畫堂別是風光。主人情重,開宴出紅妝。膩玉圓搓素顏,藕絲嫩,新織仙裳。雙歌罷虛擔轉月,余韻尚悠揚。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坐中有狂客,腦亂愁腸。報到金釵墜也,十謂尋常。春荀纖長,親曾見,全勝宋玉,想象賦高唐?!?(圖7)
詩詞曲文字枕在磁州窯枕當中亦占很大多數(shù)。經(jīng)整理常見的詞牌、曲牌名稱有:《如夢令》、《山坡羊》、《滿庭芳》、《紅繡鞋》、 《朝天子》、《落梅風》、《慶東原》、《喜春來》、《人月圓》、 《點絳唇》、《月中仙》、《浣西沙》、《西江月》《雁兒落》、《快活三》、《喜春來》、《醉中天》等。其中有些詩詞曲內(nèi)容,在現(xiàn)有書籍文獻中尚找不到出處,填補了古代佚失文學作品的空白。
在日本白鶴博物館收藏一件磁州窯三彩刻花文字裝飾豆形枕, 長48厘米,枕面設計成一本打開著的書。周圍綠釉釉下刻花邊飾紋,中間刻寫出了一首充滿愁怨的元曲,此曲曲牌叫“七娘子”,宮調(diào)為“中呂宮”。 “月明滿院晴如晝,繞池塘四面垂楊柳。淚濕衣襟離情感舊,人人記得同攜手。從來早是不唧瘤,悶酒兒渲得人來瘦,睡里相逢連忙先走,只和夢里廝馳逗。常記共伊初相見,特枕前說了深深愿,到得而今煩惱無限,情人虛著如天遠。當初兩意非輕淺,奈好事間阻隔離愁怨。似捎得一口珍珠米飯,嚼了卻叫別人咽”。下半首的押韻與上半首進行了變調(diào),這可能是元曲吟唱中常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曲文中刻畫了一失戀者充滿種種憂傷與悲情的人物形象,描述了對過去相戀往事溫情脈脈的回憶與留戀。情切切、意綿綿地將主人公傷感與怨愁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雖然充滿了濃厚的悲鳴情調(diào),但同時也是對人的感情美的謳歌。(圖8)
磁州窯的文字書法裝飾還采用了加筆與減筆的方式,以增添書法裝飾的情趣與魅力。彭城最近出土的一件瓷盤上寫著一首七絕詩,內(nèi)容為:“龍樓鳳閣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榮我貴君莫笑,十年前是一書生?!痹獣r知識分子被斷絕仕途門路,位到九儒十丐。后來雖然短時間開放科考,但對漢族文人仍有種種限制,文人落魄的景況未有根本改變。此文內(nèi)容則是對中國傳統(tǒng)的“學而優(yōu)則仕”思想的褒揚與歌頌,也是對當時社會黑暗不公的批判。值得注意的是此書法采用了減筆的書法技法,如“書生”的“生”字少了最后的一橫筆,成為類似“?!弊值膶懛?。我國古代有“諱”的制度與習俗。《公羊傳#8226;閔公元年》記載:“(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舊時對于帝王將相或尊長者不能直呼其名,稱之避諱。如對皇帝的名號要避諱,即使與其發(fā)音相同的文字無論是讀還是寫均應改變。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在讀到其亡母“賈敏”的名字時常將“敏”字讀為“密”音,寫“敏”字時亦減寫一筆。彭城出土的這件瓷盤表明了元時存在“以諱示敬”風俗的具體體現(xiàn)。
許多耳熟能詳?shù)脑迫纭俺磷頄|風”、“一枝花”(圖9)、“蝶戀花”、“一半兒”等都寫在彭城的陶瓷產(chǎn)品上。金元時期,詩、詞、曲作品流行于庶民中,還有許多民眾喜聞樂見的戲劇或演唱的藝術內(nèi)容,并能夠為人們隨時上口吟唱。磁州窯畫匠則將這些流行曲牌寫在瓷器上。當然也可能產(chǎn)品上的這些曲牌名,是由客戶訂貨時要求寫上的。磁州窯的文字裝飾還大量使用了白字書寫方法。如“一聲賣花聲”與“一聲甘丹(肝膽)”等元曲曲牌。有時陶工邊寫邊唱時自覺不自覺寫出,因為元曲的特點是在順口念時往往是伴隨著吟唱,帶有唱腔讀出。 還有的把整首元曲寫在瓷枕上。(圖10)。此外,明代磁州窯還有把文字刻寫在茶瓶上。清代磁州窯的一件葫蘆瓶,下面的部分畫有竹子,上面部分寫著詩句,情趣盎然,不失為精妙的一件陶瓷書畫藝術作品。
磁州窯文字書法裝飾與酒文化結下不解之緣。由于產(chǎn)品多數(shù)為盛酒器物,故產(chǎn)品上寫有大量與酒有關的文字。酒名有“羊羔酒”、“金波玉液”、“竹葉青”、“梨花白”;盛酒器具名稱有“酒?!?、“酒盆兒”;有的則是酒文化用語,諸如“酒”、“ 一醉解千愁”、“三杯和萬事”、“好酒江來”、“ 好酒”、“酒色財氣”等內(nèi)容;還有許多其他含義的句子如:“軒池雁三小”,“比趙云”等;此外還有“正值有孟”等語句;驛站及酒館名字有“金魚館”、“仁和館”、“太平館”等20多個館名。
磁州窯文字裝飾產(chǎn)品,一直到現(xiàn)代仍然有生產(chǎn)。一件彭城生產(chǎn)的文革時期的青花提梁壺上寫有毛主席語錄,可以看作是文字書法裝飾藝術在現(xiàn)代磁州窯的延續(xù)。總之,我國一代名窯——磁州窯文字書法裝飾達到很高的水平,富有異常豐富的文化藝術內(nèi)涵,具有特殊的裝飾性與藝術表現(xiàn)力,值得我們收藏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