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大佛寺大佛殿的磚雕、木雕藝術(shù)經(jīng)西夏、元、明、清由簡到繁的發(fā)展,歷經(jīng)900多年歷史更是獨具甘青地區(qū)建筑特色,聞名全國。(圖1)
磚雕
大佛殿正門南北兩側(cè)各有一幅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磚雕,南側(cè)稱為“西方圣境”,北側(cè)稱為“祗園演法”。磚雕為正方形,邊長4.5米,均用“刻活”工藝將51塊方磚表面磨光精雕細刻拼接而成,基本屬于河州磚雕(臨夏磚雕)工藝流派。兩幅磚雕邊緣裝飾圖案相似,上方用青磚雕刻筒瓦覆蓋飛椽的屋檐,檐下雕飾三踩斗栱4攢,外層線子磚飾蓮花花瓣紋勾邊,里層四角雕刻卷草紋間以佛八寶圖案作為裝飾。中心磚表進行多層次雕刻,貼金描繪的裝飾使畫中人物錯落有致,活靈活現(xiàn)。整幅作品內(nèi)外呼應(yīng),渾然一體,宛如一刀刻成,給人以強烈的立體感。(圖2)
一、祗園演法磚雕(圖3)
磚雕兩側(cè)對聯(lián) “佛日增輝,萬善同歸登彼岸;法輪常轉(zhuǎn),十方瞻仰證菩提”,中間橫批“入三摩地”?!?三摩地”華譯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亂的意思。畫面中間釋迦牟尼佛端坐須彌座之上,座前為左右脅侍文殊、普賢菩薩及帝釋天、大梵天兩位護法,座后站立侍佛弟子,佛像上方雕有貼金護法神迦樓羅(大鵬金翅鳥),左右為腳踏祥云的無量諸天大眾。須彌座下方達官顯貴、善男信女躬身下跪、虔誠禮佛,畫面富有極強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整幅磚雕既有怪石嶙峋、樹木蔥郁的田園風(fēng)光;又有祥云繚繞、莊嚴肅穆的佛國圣境。形象刻畫了佛祖釋迦牟尼初傳法輪時,在摩揭陀國祗園精舍設(shè)壇弘法的佛本生故事。
二、西方圣境磚雕(圖4)
南側(cè)的磚雕名為“西方圣境”,對聯(lián)“寶殿巍峨,無量人天咸敬仰;金身顯渙,河沙凡圣共皈依?!睓M批“登極樂天”,祈愿佛徒死后,往生西方極樂凈土。畫面亭臺中央雕刻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和左右脅侍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及侍佛弟子,亭臺兩側(cè)有往生信徒聆聽佛法,臺前仙鶴翩翩起舞。磚雕上方寶樹林立,左雕佛塔,右刻樓閣,香煙飄渺,飛天環(huán)繞。磚雕下方畫面最具特色,不但展現(xiàn)了西方圣境中的七寶蓮池,而且用蓮花中端坐的嬰兒來突出《觀無量壽經(jīng)》中佛教徒對佛教信仰,及修善斷惡的程度而產(chǎn)生的“九品蓮花、三品九級”的往生觀念。整幅磚雕用生動的畫面和傳神的意趣,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莊嚴、清凈、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西方凈土世界。
木雕
在清代,全國普遍崇尚建筑上繁瑣的裝飾,其形式主要有木雕、磚雕、彩畫等,其中以木雕最具特色。木雕多以吉祥紋樣、珍禽瑞獸、宗教圖案等為題材。大佛殿木雕主要集中在斗栱上的花牽、梁枋、門窗槅扇等處。
一、檐下木雕
斗栱做法常常是判斷一座建筑建造年代與風(fēng)格特點最重要的依據(jù),大佛殿一、二斗栱基本已從斗栱發(fā)展演變?yōu)榛?,稱為“花牽代栱”,玲瓏剔透的花牽成為建筑特色最鮮明的特征之一。額枋正面以浮雕形式雕刻吉祥云頭,花牽全部雕刻卷草紋飾,斗栱之間雕刻有生動傳神的佛教瑞獸獅子、麒麟、狻猊、天馬等,構(gòu)思巧妙、活靈活現(xiàn)。(見圖5、圖6木雕紋飾及瑞獸)
二、槅扇——吉祥圖案木雕
大佛殿二層其他窗欞槅扇多以浮雕和鏤雕相結(jié)合。內(nèi)容有彰顯皇家氣派的龍鳳呈祥(圖7)、鳳鳴朝陽(圖8),有寓意吉祥的一鷺連科(圖9)、富貴吉祥(圖10),還有體現(xiàn)濃郁佛教氛圍的文字雕刻(圖11)。其構(gòu)思巧妙、內(nèi)涵深刻,充分體現(xiàn)出藝術(shù)的趣味和材質(zhì)的美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
三、槅扇——觀世音菩薩救八難木雕
大佛殿二層西正間槅扇裙板雕刻有“觀世音菩薩救八難”圖案?!睹罘ㄉ徣A經(jīng)》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提到因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化身,能救世間苦,解三災(zāi)、救八難,現(xiàn)選其中比較典型的幾幅加以介紹。(圖12救八難木雕整體)
(一)大水難(圖13)
畫面一人站在大海當(dāng)中,雙手抱拳作揖,半空中祥云繚繞,觀世音菩薩坐于蓮臺之上,身后背光浮現(xiàn),突出表現(xiàn)了觀世音菩薩受感應(yīng)于危難關(guān)頭救人于大海落水之際的慈悲形象。
(二)刀兵難(圖14)
畫面左側(cè)一頭戴烏紗官吏坐在方形府案之后,身旁站立一小吏,案前跪一雙手被縛的犯人,旁邊劊子手雙手舉起的兵刃斷為三節(jié)。此幅雕刻沒有菩薩出現(xiàn),只是在犯人面前雕刻兩朵祥云用來替代菩薩化身,其中兵刃折斷可謂點睛之筆,意蘊深遠。
(三)劫賊難(圖15)
畫面中一盜賊將路人推下懸崖,盜賊掩面逃走,路人仰面墜落,懸崖下方出現(xiàn)觀世音菩薩化身的佛手準(zhǔn)備接住墜落之人,佛手中有一眼睛,表現(xiàn)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應(yīng)身之相。
由于大佛殿明、清時幾度重修改建,磚雕、木雕暫無明確斷代,本文就其風(fēng)格特征作以簡單描述,以期拋磚引玉、投礫引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