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件現(xiàn)代家具“紅藍椅”的設計師吉瑞特#8226;托馬斯#8226;里特維德,到中央電視臺大樓設計者雷姆#8226;庫哈斯,再到Droog Design設計公司的理查德#8226;哈滕,充滿創(chuàng)意與新奇思維的荷蘭設計遍布世界各地。
一個月之前,第十屆荷蘭設計周在埃因霍溫市落下帷幕。從燈具、家具、服裝、建筑,到平面和網(wǎng)站設計,足有1500件以荷蘭設計師為主的作品供人欣賞,而畢業(yè)于著名的埃因霍溫設計學院的設計師屢見不鮮。盡管師出同門,但設計符號卻匠心獨運,唯一的交集或許就是設計師的隨性與自由,即便材料領(lǐng)域亦是如此。來看看佩普#8226;哈庫博、索菲#8226;德#8226;沃克特、伊里斯#8226;凡#8226;赫本這三位新生代荷蘭設計師,是如何站上當今新銳設計的階梯?
用設計改變心靈
佩普#8226;哈庫博(Pepe Heykoop)
1984年生,土生土長的荷蘭人,2003年~2008年就讀于埃因霍溫設計學院,在空間設計師尤爾根#8226;貝(Jurgen Bey)的工作室做過實習生。
佩普設計的作品荷蘭標簽十分明顯,兼具作品特色、藝術(shù)性和工藝性一體。佩普一舉成名是在2009年科隆國際家具展的D3設計競賽中,他設計的“不安分的椅子(Restless Chair)”以新穎的彈性材料使其可以向各個方向轉(zhuǎn)動而獲得一等獎。從破碎的陶瓷、加大號吊燈,到磚塊椅、皮膚系列等作品,佩普的設計風格和理念愈傾成熟、實用、為他人著想。
皮膚系列(Skin)環(huán)保椅就是一個良好的例證。這款作品就是給家具穿上皮革的衣服,但在工藝和造型藝術(shù)特色上十分成熟和完整。佩普說:“家具制造業(yè)會每年會浪費25~30%的皮革變成廢料,于是我收集了這些邊角料,通過拼接、絎縫的方式把它們制成一張張座椅。靈感來自于現(xiàn)在風靡全球的拼布藝術(shù)。”這一系列作品沖擊力強,但色澤搭配卻相得益彰,顯得自由隨性,頹廢中透著前衛(wèi)。但佩普個性十足的設計并不單純?yōu)榱俗非髸r尚,更是一種綠色、低碳、環(huán)保的體現(xiàn)。佩普還與印度一家基金會合作,在當?shù)亟艟呱a(chǎn)作坊,讓部分窮人生產(chǎn)自己設計的燈具,并在全球銷售。佩普就這樣走向了世界,一舉兩得。
對話Pepe Heykoop
請介紹一下你合作的公益項目?
這是兩個荷蘭女孩倡議的活動——微小的奇跡,主要是幫助印度孟買紅燈區(qū)的貧困女孩子和母親。讓20位住在紅燈區(qū)的母親手工縫制燈罩,為她們提供足夠的工作,可以間接地支付她們的生活費,使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方式,讓她們把注意力放在正常的生活方式上。
這款燈罩有什么特別嗎?
算是一種新材料的運用吧。把柔軟的小山羊皮革設計成工業(yè)時代充滿機械感的造型,這樣在保持產(chǎn)品輕便耐用的同時,還方便運輸,可以橫向和縱向折疊??瓷先タ赡苡行┐植?,但觸感光滑,這就是手工生產(chǎn)的好處。
這對那些母親起到作用了嗎?
當然,每售出一個燈罩,就足以讓她們的女兒上一個月私人英語學校了。家庭生活改善后,那些年輕的女孩便可以接受教育,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而不是站在紅燈區(qū)。希望這樣的方式能長期點亮她們的生活。
磚系列(Brickseries)
磚塊椅獲2010年IMM科隆提名,它的靈感來自于一幅填滿老式椅子的插畫,選出一把涂上五顏六色后便煥然新生。于是用細木條切割成小木塊,鉆孔后拼接而成,希望表達出對童年的想象。之后有了磚塊吊燈,由1000多塊小木頭組成。
皮燈罩系列(Leather Lampshades)
柔軟的小羊皮皮革燈罩由手工捏造而成,老式的工業(yè)燈造型。多面體設計使它方便沿縫隙折疊,減少運輸成本,便于全球銷售。
橡木軟椅(Soft oak chair)
這款椅子看上去棱角分明,甚至還有些剛毅,但其實座墊是由小橡木塊鑲嵌而成,能隨著人們移動的方向緊貼臀部,以保持最舒適的狀態(tài),而佩普設計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讓椅子擺脫面料。
皮膚系列(Skin)
皮革邊角料大小、顏色、紋理各不同,經(jīng)手工縫制成家具外套后,盡管風格詭異卻獨一無二。每一塊廢料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展露出另一番獨特的材質(zhì)魅力。
懂點設計,懂點商業(yè)
索菲#8226;德#8226;沃克特(Sophie De Vocht)
生于1986年的年輕荷蘭女設計師,2005年~2010年就讀于埃因霍溫設計學院,現(xiàn)在烏德勒支企業(yè)家學院學習商務課程。
同樣畢業(yè)于荷蘭埃因霍溫設計學院的索菲,設計風格與佩普大相徑庭,環(huán)扣躺椅就是她的標簽,飽滿、溫潤,充滿女性特色。這款用毛織技術(shù)制作的地毯躺椅是為意大利家具公司 Casamania 設計,里面有一個金屬框架,框架上編織著超大尺寸的紡織品,非常柔軟。在索菲看來,將設計與商業(yè)品牌結(jié)合是成功的捷徑之一,得到品牌公司的認可才能擁有市場。難怪索菲畢業(yè)后選擇去企業(yè)家學院進修商務課程。
對話Sophie de Vocht
你怎樣獲得設計靈感?
我的靈感來自古老的手工業(yè)技術(shù)和原材料。
通過作品你想表達什么?
我希望自己的設計能讓家具或配飾增加附加值,讓它們看著就讓人覺得舒服。
在設計和制作過程中遇到怎樣的困難?
在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問題總是接踵而來,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作品的形狀、工藝等,大部分時間很難找到合適的材料。比如伸縮墻,我親手剪過100多種物品,打過無數(shù)的電話才找到合適的材料。
環(huán)扣椅制作了多長時間?
這是我的畢業(yè)作品,花了5個月制作時間,但設計卻花了一年左右。
環(huán)扣椅(Loop Chair)
環(huán)扣椅結(jié)合了椅子和地毯的功能。以金屬為支撐,采用高數(shù)紗線編織技藝??梢哉郫B、放平,柔軟性極佳,躺在里面仿佛置身大地的懷抱,在今年米蘭家具展上大放異彩。
千里挑一燭臺(Thousand in One Shapes Candle Holder)
這是一個花三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伸縮燭臺,可以彎曲成任何形狀。
ZAZA椅(Chair ZAZA)
這把將尼龍帶條扭在一起并捆綁成的椅子,與普通椅子具有同樣的力量和功能,索菲只是想改變同一種產(chǎn)品背后的制作過程。
殘缺椅(Imperfection Chair)
完美是永生追求的問題,從越來越多的整形醫(yī)院就看得出。這原本是一把殘缺的椅子,白色的布條隱藏了它的所有缺陷,好似人喜愛掩蓋自己的缺點,希望用完美的外表去爭取更多的機會和價值。
創(chuàng)新是唯一的捷徑
伊里斯#8226;凡#8226;赫本(Iris Van Herpen)
伊里斯畢業(yè)于荷蘭一個少有人知的學?!柼仄澦囆g(shù)學校(ArtEZ),曾在McQueen和Viktor Rolf旗下實習,在2010年荷蘭時尚頒獎典禮上獲得荷蘭時尚大獎。
密密麻麻的透明鱗片、巨大的珊瑚礁裙擺、白色的“骨骼裝”……荷蘭設計師伊里斯設計的立體感服裝總在顛覆著人們對“服裝”的固有印象。尤其是將飛濺的水花定格的“破冰女郎”,以靜態(tài)的服裝呈現(xiàn)出自然的動態(tài),她的創(chuàng)意和技藝征服了世界。
或許受到McQueen和Viktor Rolf兩位大師的影響,伊里斯尤其擅長從服裝本身的材質(zhì)來做設計,并且輔以夸張的造型。她曾以木乃伊為設計靈感,將冰冷堅硬的材質(zhì)加以切割、扭轉(zhuǎn)、編織,構(gòu)造出概念性極強的后現(xiàn)代木乃伊時裝。她的每一件作品無不流露出自然界神秘的生命力量。天馬行空、極致繁復就是伊里斯的代名詞。
伊里斯說:“對我來說,穿著不是單一的商業(yè)工具。時裝是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我一直認定時尚具有極高的附加值。對于真正的藝術(shù),銷售數(shù)量并不那么重要,令人興奮和必要的自我藝術(shù)表達才是重點。‘形式追隨功能’不是一個口號,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將形式、結(jié)構(gòu)和材質(zhì)捆綁起來創(chuàng)新,就像運動和身體與情感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