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導師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1500多種書。在閱讀這些書的過程中,他引用了十幾門學科、數(shù)百個作者的觀點,留下了一百多本讀書筆記。列寧在《列寧全集》中引用自己看過的書竟達1.6萬多冊。他在研究帝國主義專題時,讀了148本書和49種期刊中的232篇文章,寫下了60多萬字的札記。
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如果沒有那一疊厚厚的審訊記錄,如何能寫出那原汁原味的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語言;唐朝“鬼才”詩人李賀,如果沒有那個裝詩的錦囊,又怎能寫出那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姚雪垠如果沒有那萬張專題卡片,就不會有今天的長篇小說《李自成》。
博士丁的話
小朋友,那些大作家們并不是天生就會寫文章的,他們靠的是積累。魯迅說:“無論什么事,如果不斷收集材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笨磥?,寫作重在積累,可以從生活中積累,從學習中積累,從書本中積累。此外,閱讀時不要盲目追求閱讀速度,而應反復讀,這樣才能讀有所感、學有所獲。最后,我們在閱讀過程中還可以積累一些名人名言、好詞佳句,這樣積少成多,你還怕沒有材料可寫嗎?
【潘雅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