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一文是通過敘事來突出更羸是“射箭能手”,可作者是怎么表現(xiàn)出來的呢?
一、前文提出假設(shè),后文事實論證。更羸見了驚雁,立即向魏王提出了假設(shè):一“不用箭”,二“拉一下弓”,而事實上,更羸通過這兩點假設(shè)確實達到了“大雁就能掉下來”這一結(jié)果。文中還提到“嘣的一聲響”,為什么要突出這響聲呢?因為它是導(dǎo)致雁落的直接原因。另外,這響聲竟然能使高飛的大雁聽見,可見更羸拉弓力量之大。強弓配“能手”,這不正說明了更羸是“射箭能手”嗎?
二、第五自然段的兩個“直”與最后一自然段的兩個“一……就……”相呼應(yīng)。后文中大雁“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是對前文大雁“直往上飛”的解釋;而“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則是對“直掉下來”的解釋說明。前后文相呼應(yīng),足見更羸的射箭水平之高。
三、魏王三變態(tài)度與更羸的自信沉著相呼應(yīng)?!爸钢笱銓ξ和跽f”,可見更羸很有自信。“你有這樣的本事?”魏王聽到更羸的假設(shè)起初并不相信;“真有這樣的本事!”是魏王發(fā)自內(nèi)心對更羸射箭技術(shù)的驚嘆,更羸卻是“笑笑說”,多么自信而胸有成竹呀!“你是怎么知道的?”魏王對更羸的解釋更覺奇怪,便又一次提出了疑問。最后一段中更羸的解釋不正是更羸經(jīng)驗豐富,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結(jié)果嗎?如此呼應(yīng),正說明了更羸確實是個射箭的能手。
(鏈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0課《驚弓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