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幾點思考"/>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中認為秦可卿是康熙朝兩立兩廢的太子允礽的女兒,被曹家所收養(yǎng)了。正是依據這一論斷,劉心武先生推斷出很多在外人看來很合乎情理的小說情節(jié)。對劉心武先生的《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之秦可卿》,我有以下幾個疑惑。
第一,既然劉心武先生說賈元春和秦可卿是促進賈家繁榮昌盛的兩大保險,那么,賈元春作為當朝皇帝的妃子,難道不知道告密秦可卿的后果嗎?難道她不知道她的告密會危及到賈家嗎?難道她的告密只是為了提升自己在皇家的地位嗎?那她也太不顧全大局了。賈元春也是賈家的人,難道她就不怕皇上怪罪于她嗎?從一般的邏輯推理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解釋是不符合常理的。
第二,劉心武先生把香菱和秦可卿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紅樓夢》中有人說香菱長得有些像秦可卿,然后劉心武先生認為香菱的遭遇同秦可卿的遭遇有很大的相似,甚至說寫香菱的身世和命運就是為了暗示秦可卿的命運。香菱的父親只不過是個鄉(xiāng)紳,而香菱小時候就被別人拐走,父親也因尋她而出家。這也驗證了道士的一句話“有命無運,累及爹娘”,后來香菱成了薛家的丫鬟。照劉心武先生講的,如果秦可卿是公主,身為丫鬟的香菱怎可與之相提并論。依我看,有人說,香菱長得像秦可卿只是說她的相貌,她根本沒有秦可卿的學識、身份以及社會地位。硬把秦可卿和香菱聯(lián)系在一起,恐怕有些牽強。
第三,是劉心武先生關于皇家內幕事件的推斷。按常理來講,如果太子很喜歡他的孩子,那是有原因的,或是他的愛妃所生,或是他和孩子有所接觸從而喜歡上了這個孩子。太子應該有很多孩子,他為何就對這個孩子如此重視呢?如果從政治的角度來講,我們是不是還要到歷史上去尋找這個孩子的生母是誰?另外,太子都自身難保了,為何還要冒很大的風險把這個孩子送出宮呢?這個是為他將來有可能翻身的政治地位作投資嗎?一個孩子可能鞏固他的政治地位嗎?就算劉心武先后的猜測成立,太子也應該把孩子送給與他有密切關系的大臣或是官宦?lián)狃B(yǎng),怎么會送給賈家呢?
第四,劉心武先生認為把一個嬰兒送出宮是可能的。這個可能性的確立就是因為清朝檔案里有先例:那個兩立兩廢的太子的家眷里通過詐死逃出一個人——德寧。這只是歷史上一個很罕見的例子,不能因為歷史上出現一個例子,就確定嬰兒有被送出宮的可能性,這樣的推測實在讓人難以信服。
第五,劉心武先生認為賈敬對賈家收養(yǎng)秦可卿采取消極態(tài)度,所以他不做官以逃避現實?!都t樓夢》說得很清楚:“賈敬一味好道,只愛燒丹煉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边@是賈敬本人的性格,他不愿做官,是個人的喜好。這與賈家收養(yǎng)秦可卿采取消極態(tài)度似乎沒有多大的關系。
我的這些疑惑僅僅代表我個人的見解,但劉心武先生的說法的確引來了學術上的紛爭。從積極的意義上來說,劉心武先生對秦可卿的解讀有他自己的觀點和考證,這是無可非議的。有的人被說服了,有的人將信將疑,有的人義憤填膺。不管是什么情況,我們都沒有權力去干涉別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個話題在紅學論壇上掀起了一場風暴,引發(fā)了大家對紅學研究更濃厚的興趣?;蛟S正是這樣一場學術風暴使紅學論壇上百花齊放,從而使更多的紅學愛好者投入到紅學研究中,促進了紅學的發(fā)展。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劉心武先生揭秘《紅樓夢》又是具有極大的積極意義的。
學術本來就是沒有定論的,大家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一家之言。每個人的言論都有可取之處,至于其他人支持什么樣的言論,我們沒有權力過問。如果我們有質疑,我們也可以發(fā)出我們的聲音,提出我們的看法。語文閱讀也同樣可以從言論紛爭中獲得啟示。首先,在各種言論的相互碰撞中,只有具有真理性的、有生命力的言論,才能站穩(wěn)腳跟,從而引導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如果沒有蹩腳的言論的出現,我們就沒有參照物,也就無法選擇出更有說服力的言論了。事物的發(fā)展總是在矛盾沖突中不斷前行的,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阻力更沒有動力。所以,我們應允許所有的學術問題走上舞臺接受真理的洗禮和時代的沖擊,這是思想完善的必經之路,更是學術發(fā)展的無窮動力!
點評
本文另辟蹊徑,寫出了作者對劉心武先生書中觀點的質疑,并對其“質疑點”進行了分析;另外,還言辭誠懇地闡述了“言論碰撞”的積極性,提倡語文閱讀中的“自我解讀”以及“個性解讀”,充分體現了作者善于思考和發(fā)現問題的探索熱情。
【作者系湖北省廣水市第一高級中學學生,指導并置評:魏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