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參與式教學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各個實施環(huán)節(jié)之中,并對課文內容較為熟悉的情況下,讓學生參與教學,在此過程中對活動信息進行收集、篩選、整理,并進行反饋的一項綜合性活動,對學生、教師、教學、師生關系等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預先制訂教學目標,通過不同教學方案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實踐,使教學設計的價值和作用均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讓學生得到知識的汲取。
關鍵詞:小學政治;研究性學習;參與意識
在小學政治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形成研究性的學習活動,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重要途徑。新課標也要求政治教學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使學生能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共同促進教學目標及教學效率的完成。筆者認為,在以下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在小學政治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意識,很有必要。
一、讓學生參與教學情境,激活參與意識
讓學生參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有效地激活其參與意識,通過參與教學情境緊緊牽制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課堂更優(yōu)化。
1.多媒體展示情境
多媒體中的圖畫影像是展示形象的重要手段,用圖畫集影像展現(xiàn)課本情境,也就是把內容形象化。如在筆者執(zhí)教《偶像與自我》一課時,展示了多媒體電影《尋找成龍》,電影中張一山飾演的小主人公是個華裔,不愛學中文,十分迷戀成龍,在尋找過程中,姥姥對成龍的一番無可奈何的表白,道出了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盼,成龍對張一山的教誨使張一山從此奮發(fā),糾正了自己偏離的思想路線,邁上積極向上的軌道。
2.材料編制情境
材料以文字形式展現(xiàn),有時為數(shù)據(jù),有時為事例。通過對材料閱讀分析,能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再通過教師講述融會貫通,進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如筆者在執(zhí)教《與挫折通行》一課時,先讓學生自學,使學生在有了一定認識情況下,通過講述5·12大地震諸個小英雄面對自然挫折時,他們是如何做的,隨后對課文內容進行融匯,最終使學生明白要樂觀地面對挫折,要勇于戰(zhàn)勝挫折。
3.活動角色情境
教學活動角色情境能使學生通過扮演角色進而理解內容,使課堂節(jié)奏活潑歡快,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4.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渲染情境能以美妙的旋律節(jié)奏把學生帶入特有的意境,使學生不僅能理解文本內容,而且還能對文本背景作出系列體會。
二、讓學生參與教學方法,構筑學習的主體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催化劑”,引導學生根據(jù)學習內容選擇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從而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重要的保證。比如,在筆者執(zhí)教《走向小康》一課,與學生這樣共同設計和選擇教學方法:
1.引導學習法
讓學生闡述我國現(xiàn)今社會有哪些地區(qū)經(jīng)濟已走進了小康水平;哪些地方還未走進小康水平,走進小康水平最主要看的是什么指標?
2.關鍵點查詢法
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查找出“走向”“小康”等關鍵詞,再把關鍵詞帶入文中去理解,爭重點突出、繁簡分明,分清楚“走向”是道出途徑、方法,“小康”是通過走向的途徑方法達到的最終目標。
3.討論交流法
教師可以先向學生闡述假如我國走向小康后,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上升,讓學生討論交流地位上升后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該如何使國家地位上升?隨后通過師生互動發(fā)表各自的認識和看法,實現(xiàn)教學“信息”共享,達到教學目的。
4.巧置懸念激趣法
針對學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課前或課中設置如“假如你是國家領導人或地方行政干部,你會如何規(guī)劃國家或地方實現(xiàn)小康的路徑?”等問題懸念,提出疑問,激發(fā)學生興趣。
5.采取時政熱點新聞結合法
根據(jù)本節(jié)內容,聯(lián)系目前時政熱點,論談各自看法,如結合目前時政熱點“人民幣升值”,這個話題對我國建設小康有何影響?應該如何評論?
6.利用現(xiàn)代手段法
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不能比擬的好處,如播放影片《開國大典》《改革開放》向學生展示立國后我國走向小康經(jīng)歷的階段。
7.下放評定主權法
把自評和互評的權利交給學生,使他們的身心始終處于主動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平等地參與評教。
三、讓學生參與課堂實踐,調動學習積極性
政治教學史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的,在教學的實踐過程實則就是教師學生平等交往、積極互動、共同進步的活動過程,使教師、學生主體通過平等交往、自主活動、共同發(fā)展是教育的本質所在。政治教師不應該僅僅只是照本宣科地對文章內容進行傳授,而應該同時結合新時政、新理念不斷實踐,并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讓學生享受在教學活動中的樂趣最主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參與教學,擔任“小先生”,進而在實踐中體驗趣味。實踐證明,只要經(jīng)過認真策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學生就能當好“小先生”。
政治是一門藝術形式,它對人的不同思想有不同的詮釋。作為政治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政治教學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學生,還要運用不同教學法對整個教學目標進行設計,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動貫穿于整個政治教學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鄭留紅.構建政治自主學習模式中的思考與實踐[J].文教資料,2009(21).
?。?]陳正良.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政治課學習[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3).
?。ㄗ髡邌挝?四川省平昌縣土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