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guān)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xiàn)實的。
在讀每一節(jié)的內(nèi)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后都發(fā)生了些什么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能夠說明什么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么異同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么。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zhì)、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lián)系吧。經(jīng)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xiàn)象,我們就可以較準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zhì),無論碰到什么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絕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fā)現(xiàn),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一、做題
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F(xiàn)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jīng)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zhì)”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chǎn)力決定生產(chǎn)關(guān)系、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guān)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卮稹爸苯印眴栴}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二、表達
表達時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啰嗦,關(guān)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jù)所給的分數(shù)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么,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shù)。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最后,字跡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么短的時間內(nèi)改完那么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
三、交流
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nèi)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
?。ㄗ髡邌挝?河南省濮陽市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