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師生互動不是簡單地以活動的頻繁為衡量標準,也不是簡單地以課堂氣氛的活躍程度為評價尺度,而是將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fā)揮作為核心因素,師生雙方在互動中同等重要,互為主體。在課堂上,我總想給我的學生們留下自己深刻而難忘的印象,還想給他們純潔無瑕的心靈染上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紀夢。為了這個美好的夢想我始終在努力探索著、尋找著。
一、授之以漁,讓教師改變教學的方式
以前,我也十分信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我現(xiàn)在的觀念發(fā)生了改變,教師并不是教會學生一定的本領,他就可以吃一輩子了。
春秋時,宋莊王坐在堂上讀書,有個叫輪扁(名扁,專門做車輪)的木匠在堂下問道:“大王,你在干什么?”“讀書??!書是古人的智慧啊!”莊王感慨道?!昂伪啬兀繒皇枪湃说脑闫闪T了!”“胡說什么?說說你的理由,否則宰了你!”“大王,你聽我說?!陛啽獠换挪幻Φ卣f:“我是個做車輪的人,我知道怎樣用火烤使木頭彎曲成最合乎圓規(guī)的圓形。我這種分寸的把握是十分微妙的,只能用心體會,卻無法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所以我認為,古人最精彩最奧妙的思想,也像我一樣,是無法用語言寫出來的!這么看來,寫出來的書不就只是糟粕了嗎?”莊王無言以對。
其實,莊王也被輪扁“蒙住”了,因為輪扁不該因為沒有文化而說出如此奧妙的思想。不過人們確實時有那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尷尬體會?!拔恼虑Ч攀拢檬Т缧闹?,作家從來只有家庭熏陶,沒有父傳子授。那么也就是說,“魚”和“漁”又有何妨礙?回答只能是讓學生自己去親身經(jīng)歷、體驗和寫東西,嘗試喜悅和豐收。也就是“授之以漁”!
那么,怎樣讓學生獲“漁”以得“魚”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有捕魚的機會,即實現(xiàn)我的教學之夢。實踐出真知,實踐也出真趣。沒有捕魚的機會,學生們就不會生發(fā)捕魚的興趣,沒有興趣,他們怎么能掌握“漁”的本領呢?一個老師是否給孩子機會,是一種觀念認識。只有盡量多地給學生機會,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進行探究性學習。
二、創(chuàng)新教育使師生共享教改的成果
杰克·威爾士將自己的成功,歸結(jié)于母親小時候?qū)λ墓膭?、贊賞與耐心等待。實現(xiàn)教育成功之夢是漫長的事情,而一如既往的教育孩子是我們教師的終身職責和義不容辭的工作態(tài)度。教育不能永遠等待著。
在語文教育的全過程中,由于學生在個性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會有種種不同的情況發(fā)生,我們應該耐心的等待他們成長與進步,指望他們“脫胎換骨”是不現(xiàn)實的。也許因為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現(xiàn)代社會所倡導的高效率,讓他們漸漸疏遠了等待;也許是因為受急功近利心理的影響,讓他們多了一些浮躁,不再習慣于等待;也許是因為“恨鐵不成鋼”吧,于是在等待的過程中便平添了更多的煩躁。對多少個滿懷希望的學生竟讓“別急,慢慢來”成為一句久違的話語。其實教學語文的全過程中,我們教師的教育工作始終不能等待,每時每刻都應是進行時態(tài)。
另外,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激發(fā)想象的情境,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實現(xiàn)著教學的夢想,依然扮演著教師的角色,通過語文教學不斷地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需求和愿望,獲取新的知識,享受著教學情境所帶來的特有的身心愉悅,不斷增長著教育的機智,提高著教學的藝術性,進行著更加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實現(xiàn)著自己的夢想。
?。ㄗ髡邌挝?河南省濮陽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