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凡人生所需要的習慣,傾向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yǎng)得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tài)度絕了,不易變?!币虼耍己玫男袨榱晳T是嬰幼兒時期最應該培養(yǎng)的,只有從小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自主、自強、自立的人。
所以,從我們培養(yǎng)孩子來講,要從小培養(yǎng),要把我們外界的要求通過他的內化,變成內在的需要。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一生是有益而無害的,孩子的行為習慣是通過反復的實踐、練習而形成和鞏固下來的。如果我們教育后的結果只是學習了知識,而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那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對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我在平時的教育工作實踐中積累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培養(yǎng)
良好習慣培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進行,如進餐時有的幼兒會沖著碗咳嗽或打噴嚏,不捂嘴鼻或扭頭,污染了自己和別人的飲食,極不衛(wèi)生。飯后,我就讓幼兒在陽光下觀察人打噴嚏會噴多遠,假如不把鼻子捂起來,會把細菌傳染給別人,同時這也是不禮貌的行為。
在培養(yǎng)練習中,可以通過游戲等讓幼兒進行反復練習,對中大班的幼兒還可以采取比賽的形式,以鞏固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和以勞動為榮的思想。
二、用兒歌、歌曲等鞏固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教師可以把平時的習慣編成兒歌,便于記憶,如午睡前,可教幼兒一首“鞋子衣服放整齊,小被暖和蓋身體,小朋友們靜悄悄,閉上眼睛睡午覺”的兒歌,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三、培養(yǎng)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即使是能力差的幼兒,只要我們發(fā)揮他的優(yōu)點,并提供一些取得成功的機會,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就能讓他內在的潛力發(fā)揮出來。所以我們要尊重幼兒,并抓住他們某些特長或進步給予表揚鼓勵,這樣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
四、教育幼兒關心別人,共享快樂
為了杜絕幼兒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性格和行為的滋長,教師和家長應相互配合,從日常生活中的事著手,讓幼兒的良好習慣得到陶冶。如吃東西時知道謙讓,能與同伴相處,愿意與同伴分享玩具等,在幼兒心靈播下關心別人,與人共享快樂的種子。
幼兒園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純潔天真,可塑性強,只要老師、家長加以合理地引導和練習,抓住時機,循循善誘,孩子很容易形成良好的習慣。因此,要使孩子們真正做到“好習慣,早養(yǎng)成,益終身”。
?。ㄗ髡邌挝?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