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藝術教育新課程,積極探索藝術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提高審美情趣,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特殊教育功能。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浪潮中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資源整合藝術教育,形成自身特色,提高辦學品位。
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么多年來,我始終覺得陳醉先生的“窗戶”不僅明亮,而且總有一種帶著沖擊性的“光子”透射而出。盡管熟悉往往會抹掉感官印象的棱角,但它絲毫沒有削弱我從陳醉目光中所領略的這種特別。反倒是由于熟悉的緣故,每當我遇到“犀利”“穿透力”一類的概念時,總會聯(lián)想到他那特別的目光。
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是枯燥無味的教育。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美術學科課堂教學的評價重點大多注重教會學生畫幾幅畫,而不注重課堂教學的過程評價。就課外活動而言,評價的目光主要聚集在美術作品獲得了什么獎,而忽視課外美術教育活動的課程化和訓練的過程。這樣做既不能給學生美的享受,又扼殺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甚至望而生畏,如果將美術教育放在一個令學生欣賞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快樂而有趣的過程中,那么美術教育在造就一代新人中就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校素質教育離不開藝術教育,美育在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大多高中美術教師在學院中接受的專業(yè)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等的掌握則比較薄弱,而對其他相關學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論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術欣賞課開設時間不長,對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尚處于摸索階段,可借鑒的成功經(jīng)驗較少,因此,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比較普遍的“一言堂”現(xiàn)象就是只重知識傳授,忽視對教學技能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結果。
美術教育有它自己的特殊規(guī)律,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與滲透可以使各學科的教學亦具有寓教于樂、寓教于美、美中育德、美中育智,德、智、美兼收的特點,體現(xiàn)美術教育的獨有的功能。一個具有欣賞水平的人,能感知和體驗各種媒介的審美現(xiàn)象,甚至能將日常信息轉換成審美信息進行體驗。從中我們看到,減弱客體媒介中所黏附的非審美信息和壓抑主體的非審美情感是評價符合審美價值的客觀性的重要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欣賞材料的選擇和教師的講評是極為重要的。倘若欣賞材料選擇不當,教學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在學生鑒賞力尚處于低水平時,讓他們欣賞人體藝術,可能就會使教學無法開展。同時,需要教師在課前查閱多方面的史論資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從中總結出普遍性的規(guī)范和準則,這樣才能使評價標準更符合審美價值的客觀性。
愛因斯坦說,全體民眾的完全一致,即便能做到,也是不值得向往的。美術教育實踐性和操作性強,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美術才能,激發(fā)學生美術表現(xiàn)欲和提高學生審美觀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深遠性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彰顯著它獨特的作用。
美術教育的活動是指學生積極能動地獲得美術審美經(jīng)驗的過程,它具有知與行、身體動作與心理感受有機聯(lián)系的特征,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美術教育的特殊規(guī)律。學生審美能力、審美意識的發(fā)展、美術情感的滿足與升華都是在美術教育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的,離開了具體的、鮮活的美術活動,美術教育現(xiàn)代化就成為空談。因此,美術活動的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