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奧秘不在傳授,而在激勵、喚起和鼓舞?!彼^“激勵”,顧名思義,激——使勁,使人的感情調動起來的意思;勵——勸勉、勵志、獎勵的意思。課堂上,學生有了興趣,才有交流的動機;有了興趣,思維才會活躍,而培養(yǎng)興趣的重要途徑就是“激勵”。
一、勞技課堂激勵存在的誤區(qū)
激勵性評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但是不少勞技課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走進了徒有形式,沒有實效的誤區(qū)。以下幾種現象值得引起關注和思考。
1.隨意性的課堂激勵
在勞技課堂教學口頭評價中,常常聽到機械地重復一些套語,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厲害!”等,可以看出老師缺乏感情,甚至言過其實,缺乏對內容實質性的評價。學生從中了解到的只是一個終極性的結果。究竟作品好在哪,棒在何處,獨特在什么地方,學生無從知曉。
2.形式化的課堂激勵
在勞技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在激勵性評價應用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傾向,當發(fā)現一個制作精美的作品時,拍手表揚響徹整個課堂,課堂上熱熱鬧鬧。但是,這種“評價”占去了很多寶貴的課內時間,師生的注意力也集中在這種熱鬧的評價中,獨立的有價值的思考卻化為烏有了。
3.重結果式的課堂激勵
由于受傳統習慣的影響,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往往還是看重學生完成的作品,而忽視學生的制作過程。對成功的作品往往給予表揚和激勵,而對不太完美的作品卻輕描淡寫,以一句“繼續(xù)努力吧”就完事了。
二、勞技課堂激勵評價的原則方法
1.多元化的原則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傳統的評價是由教師一方獨斷,沒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以及家長評價,評價的主體單一化,評價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對學生制作過程的評價,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新課標》指出,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及時、全面、有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習活動,更主張學生也是評價的主體。因此,在勞技課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運用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師生評價等全方位評價體系,給予學生充分參與評價的機會;教師要學會傾聽,給予恰當的肯定、鼓勵和點撥,使學生敢說、敢議、敢評,形成真正互動的學習氛圍。
?。?)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教育固然要面向全體,但切忌一刀切,應該因材施教,激勵性評價也應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學生宜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因為影響學生學習水平的先天與后天因素有一定的差異,若要求達到同一客觀標準,就會使個別學生與這一標準之間的差距太大,使之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制作失去興趣,就更談不上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了。所以,激勵性評價不能用一把尺子,對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評價的標準應該高些,對動手能力弱的學生評價的標準宜相對放低,以利于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
2.要以正面肯定為主
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肯定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勞技課堂教學中,學生獨具一格的制作方案,別具匠心的制作手法,奇思妙想的設計構思……用一點心力去發(fā)現其優(yōu)點,并以此鼓勵他,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滋味。課堂上筆者常對學生鼓勵性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一定能做好?!薄霸倥σ幌履憔统晒α恕!薄铧c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感到一種滿足,一種驅動。這種帶有鼓勵性、欣賞性的評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要適時、適度、適量
開展激勵性評價重點在于如何抓好契機,也就是說老師要善于做“及時雨”。在課堂上,當一個學生想出了一個特別妙的制作方案的時候,教師就應當堂表揚他;當一個學生沒有完成一個成功的作品的時候,教師也應先肯定他已制作成的部分,然后再幫助他找找沒有成功的原因。這樣適時、適度、適量的激勵表揚,能讓學生學得專注,學得開心。
激勵不等于表揚,批評也是一種激勵,無原則的表揚只會適得其反。當然要注意的是,批評時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時還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否定性評價,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進步發(fā)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勵。
法國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亞說過:“美好的語言,勝過禮物?!彼詣诩颊n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