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教學更具抽象性,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 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變成生動、活潑、有趣的數學活動,讓數學課堂氣氛活起來。
一、變“靜態(tài)呈現”為“動態(tài)生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睂W生要把靜態(tài)的知識內容、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必須有一個積極主動、有效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學習材料的選擇與提供也不例外,應該把學習材料提供上的靜態(tài)封閉呈現變?yōu)閹熒餐剿?,在動態(tài)中生成。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多樣化。如備課時,把教科書中的主體圖配以動人的童話故事及動畫效果的課件;把教科書中的情境圖變?yōu)閷W生的實際生活;在教學新知識時,讓學生收集信息,從解決生活問題入手,自主學習新知識。這些知識的呈現方式,改變了以往學生等待信息的狀況,使之成為主動學習者、信息采集者和提供者,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二、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教師在上課時,必須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以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的教學為例。教師以課程新理念為指導,對書上兩個例題的順序進行了調整,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驗,對所教內容進行了改造和充實。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例6,并讓學生自己讀出商品的價格是多少。通過讓學生觀察標價的寫法,總結出小數點左邊表示“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再通過購物的實際情境,很自然地引入例5的教學。通過思考、交流,有條理地用語言表述,使他們順利掌握了人民幣換算的基本方法。
選擇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激發(fā)研究問題的興趣,而且可以使他們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這樣,他們面對問題時就能主動參與,并能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多角度尋求解決的辦法。
三、變“單一教學”為“師生互動”
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是教師與學生圍繞著“教學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不能分開的。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可以進行動態(tài)對話,通過這種對話和交流來實現課堂中師生間的互動。
那么,如何進行師生互動式教學呢?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引導他們觀察、操作、比較、猜測、推理和交流;②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他們的活動,了解他們的想法,并及時給予輔導;③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觀點;④與學生共同總結、歸納。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在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中,少了指責,多了探討;少了命令, 多了商量;少了約束,多了自主,使教師和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四、讓學生動手“做數學”
動手做數學是目前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從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可以看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將大量采用操作實驗的方法去進行。動手操作:如教學一年級上冊《分類》時,通過讓學生動手將畫有各種形象的彩圖卡片進行分類,體會分類的方法,標準不同分類也就不同, 體會分類在生活中的應用。動手批改作業(yè):讓學生動手做數學,不僅僅停留在課堂動手操作學具上,而是讓他們動手批改作業(yè),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好辦法。為了改好同伴的作業(yè),他必須懂得題目的意思,懂得如何做才是正確的,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更能促進學生去思考、探索,不但提高了評價能力,也有利于改進不良的學習習慣。
五、讓學生動口“說數學”
數學作為一種科學語言,以其特有的形式對事物進行精確、簡潔的表述。因此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學會動口與同伴交流,會用規(guī)范、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會判斷、分析同伴的觀點是否正確,會對同伴的想法提出質疑。如一年級《分類》教學中,活動一:讓學生把學具圖形分一分,學生獨立操作后,交流匯報“你是怎樣分的?”“我是按顏色分的?!薄拔沂前创笮》值摹!薄拔沂前葱螤罘值??!被顒佣河^察小組成員的特征,請你分一分。學生的興趣更加高漲,氣氛更加活躍?!拔沂前葱詣e分的?!薄拔沂前锤甙值?。”“我是按頭發(fā)的長短分的。”“我是按衣服的顏色分的”……學生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的辦法。
讓學生動口去說數學,既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使之有條理、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又在傾聽同伴的想法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內容,開拓了思路。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變得越來越聰明。
六、讓學生動腦去“創(chuàng)造數學”
動腦是一切數學活動的基礎,動腦思考后才能動手去做、動口去說。讓學生在動手、動口的基礎上,再動腦去創(chuàng)造、去發(fā)現、去探索新的數學知識,是我們現代教學的目的。此時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動腦思考,讓學生由盲目的、不自覺的思考狀態(tài),發(fā)展為有意識有目的的思考、創(chuàng)造的活動,并讓學生學會反思,對自己的判斷、活動、語言表達等進行思考并加以驗證,使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出數學,體驗成功的快樂。如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①讓學生開展豐富的想象,把梯形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②動腦思考,梯形與轉化后的圖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③嘗試用轉化后的圖形求梯形的面積。④歸納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通過自身動腦思考、動腦探索,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遠比被動接受教師傳授來得透徹與鞏固,而且源于現實,也更容易用于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