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是記敘文的根本,是記敘文的功能。記敘文的主題、細節(jié)、人物都是在敘事中體現(xiàn)出來的。那么,記敘文在敘事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結構完整
一般的記敘文都應具備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雖然個別情況下會有特殊樣式,但大體上六要素應該齊備。記敘文一般在開頭就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接著具體敘述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最后交代結果,這樣整篇文章才算完整。
如2010年高考福建一考生的作文《塵封的夢,重拾未完》,文中敘寫了爺爺重拾塵封的夢的過程:“年少的他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夢想,他想重新組建一個南音樂團,繼承曾祖父的遺志。”“年幼的爺爺偷偷將曾祖父的琵琶藏了起來,躲過了土匪的洗劫。后來家道中落,幾畝薄田傾注著一家五口的心血,包括爺爺,那時他十二歲?!薄靶量嗟膭谧鲗@個二十歲的少年來說太過于沉重,‘嘈嘈急雨、竊竊私語’的琵琶漸漸被歲月的年輪裹上一層死寂,猶如爺爺往后的大半個人生?!薄盃敔斣僖膊挥妹娉S土背朝天地辛勞,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為生計奔波?!薄盃敔斣谧咔芭c琴聲一起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冬季,溫暖的冬季。”本文最后以“只消一陣風,一句話,塵封的夢便會洶涌而至,重新拾起,為時未晚”點題,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二、條理清楚
敘事要有一定的順序。雖然生活中的事情總是按照從發(fā)生、發(fā)展到結局的過程進行的,但考生在寫作中則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調(diào)整。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后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那么,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1.運用順敘。順敘,是按照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先后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件的發(fā)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使事件的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或以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清楚地交代出時間?,F(xiàn)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fā)生,它總有一個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因此,考生只要根據(jù)事情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這一發(fā)展規(guī)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自然就清楚明了。
如2010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作文《早》就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一個特定的早晨,“我”早已醒,等媽媽來喚“我”起床,起床后吃早餐,穿外套離開家門。文章到“我”看到門外雪地上已經(jīng)掃開的一條小路時達到高潮?!拔逸p輕合上門,輕輕推開那隔開冰雪的大門,驚訝地站在門口許久。天空中的雪花在我的眼淚中融化了——一夜的大雪為何卻躲在門旁幾米遠的地方?門前為何有一條延伸的小路?在這條小路上載著一位母親那暖暖的愛。”作者通過敘述媽媽早起為“我”掃雪,給“我”做早餐,喚“我”起床,這些我們?nèi)粘I钪兴究找姂T的小事,表達了媽媽對“我”深沉的愛。文章敘事條理清晰,描寫細膩生動,情感真摯,極具感染力。
2.運用倒敘。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敘述,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zhuǎn)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如果這些地方處理不好,就會使文章脈絡不清,思緒不明,影響內(nèi)容的表達。
如2010年高考江蘇一考生的作文《綠色生活》就運用了倒敘的手法,開頭寫了三叔回村的一幕“剛到村頭,抬眼望見圩子上那片濃綠的白楊林,三叔便再也控制不住內(nèi)心的情感,放聲痛哭起來。他雙膝跪在地上,仿佛有千萬斤重,怎么也抬不起來。那一聲聲‘媽媽’的呼喊,叫人為之動容”,隨后講述了我們一家人對白楊林的呵護,避諱談離家的三叔的事情以及奶奶彌留時揭開為何呵護白楊林和三叔離家的原因,并“要爸爸保護好圩子上的白楊林,另外一定要找到三叔”的故事。
敘述順序還有插敘、平敘、補敘等,在此不一一贅述。
三、詳略得當
事情的發(fā)生和結果要略寫,事情的發(fā)展過程要詳寫。文章的開頭部分往往要先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文章的結尾部分往往要寫出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事情的中心。事情的發(fā)生和結果在整個事情中,或者說在整篇文章中僅僅是枝節(jié)部分,所以要略寫。事情的發(fā)展過程是整個事情,或者是整篇文章的主體部分,它往往具體體現(xiàn)中心思想,因而要詳寫。
有點有面地敘事,“面”要略寫,“點”要詳寫。“面”上的內(nèi)容往往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起烘托的作用,所以要略寫。“點”上的內(nèi)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直接體現(xiàn)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詳寫。
四、過渡合理
一般來說,記敘文在遇到下面幾種情況時需要過渡:由一件事轉(zhuǎn)到另一件事時,記敘的時間發(fā)生變化時,由倒敘轉(zhuǎn)入順敘時,運用插敘時的起止處。
■
那一夜遙不可及
□韓少功
新年第一天,也是我的生日。假日的陽光在海島上潑灑和沉淀。沒有客人也沒有出門的打算,甚至不想打電話。為了一些不愿意忘記的人,我常常愿意這樣獨處,把節(jié)慶變成一個人的時間,變成一些記憶或想象中的相遇。
他曾提著一個買啤酒用的塑料壺,與我在和平里夜空下并肩緩行。他說國事,說他的經(jīng)歷,他的女兒。他當時是一個普通編輯,一個沉靜的人,清瘦而且言語間常有遲鈍。我懷疑這種遲鈍來自他多年的校對,還有無數(shù)稿箋上的審評,于是口語也成了斷斷續(xù)續(xù)的精確。他把我這個陌生的大學生引入這種精確,引入他狹小的家,以啤酒、涼菜、臨時小床以及他剛剛失去母親的女兒,接待我在文學上的開始。他的名字在偌大的中國文壇里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在今后的歲月里想必更是了無痕跡。
他叫王朝垠。七十年代末,素無交往的編輯和作者之間可以一見如故,為任何幼稚的創(chuàng)造而共同激動,決無今天諸多信函中心不在焉的匆忙和文不對題。我沒有保留短篇小說《月蘭》的初稿,于是現(xiàn)在無法指證朝垠在這個作品里注入的心血。這個作品原名《最后四只雞》,是我屢遭退稿差一點完全放棄的一篇,遲遲才出現(xiàn)在他的桌上。我后來才知道,他讀完后興奮不已,逢人便告,鼓動所有編輯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傳閱這一件自來稿。據(jù)說有位女編輯居然還真被小說感動得哭泣。事實上,如果沒有他的上上下下的游說力薦,沒有當時《人民文學》主編李季先生的開明態(tài)度和承擔責任的勇氣,這篇小說不可能面世。時值全國第二次“農(nóng)業(yè)學大寨”會議隆重召開之前,這篇小說的發(fā)表無疑是犯禁和抗上之舉,讓明眼人一個個都懸著心。
這篇小說當然說不上什么很好。尤其在“文革”被正式結論為錯誤的后來,這一類悲憤抗爭之言逐漸變得尋常,不再與風險和危難相連。有關這篇小說的各種風風雨雨也已成為過去,不再值得提起。但他為這件不再值得提起的事力爭過,奔波過,焦急過和歡喜過。我記得他的家曾經(jīng)是我上京改稿時的旅舍和餐館,我也記得他曾經(jīng)給我寫過幾封信,最長的一封竟有十頁,紙上密密麻麻有四千多字。這樣的信足使我對自己后來所有的編輯經(jīng)歷——包括眼下在《天涯》的工作而汗顏。他承受過有關一個短篇小說的勞累和危險,卻照例沒有分享過這個作品所帶來的報酬和榮耀。在我不再是一個所謂的文學青年以后,在我也像其他作家一樣人模人樣地登臺領獎狀和出國講學以后,他仍然在和平里或東四十二條的人群里提著一包稿子,帶著病容步行。直到他病逝旅途之時,據(jù)說他家的存折上才幾百塊錢,而他的妻子還只是一個臨時工,面對著兩個孩子長大成人的漫漫時光。
在那一刻,我突然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離我很遠。在天涯海角回過頭來,電唁,募捐,感嘆,這一切都無法使時間回到從前。死亡只是一個抽象的傳聞,不管是死亡還是活著,反正他不在我的身邊。我甚至無法記起我和他的最后一次見面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時候。他只不過是我相交的太多編輯中的一個,如此而已。我們后來見面的機會很少,見面也多在會場或宴會廳,常常只能隔著川流的人群相視一笑。他似乎有心把時間讓給我,讓給我當時的一些其他應酬——這些應酬多么華麗也多么空洞。我們的啤酒,我們一起擠過的床,我們的那個和平里林蔭道之夜,在這種無奈的笑里早已遙不可及。
但愿他的笑是一種諒解。
是的,他曾經(jīng)給我寫過滿滿十頁長達四千多字的信。
而現(xiàn)在我只能寫出一句話:我想念你。
連這句寫下來的話,我也不知道該向哪里投寄。
1997年1月1日
?。ㄟx自《文學報》1997年1月23日)
點評
作者用深沉的筆觸回憶了一段過去的友誼,為讀者勾勒了一個充滿熱情、敢冒風險提攜后進的普通編輯的形象,字里行間飽含著自己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作者運用倒敘的手法,回顧了自己與王朝垠交往的點點滴滴,有點有面,有詳有略,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
難 題
重慶一考生
聽見敲門聲,我迅速拉開門,一位老人背著背簍佝僂著腰站在走廊上,頭差不多都快著了地,像一張拉滿弦的弓正對著樓道天花板。
我俯身一看,竟是幺叔!
我忙拉幺叔進屋內(nèi)坐。他說什么也不肯進去,說:“農(nóng)村人,家里窮,沒什么好送的,剛宰了年豬,給你送了一塊肉,不大,你可不要嫌棄哦。”
我一向爽快,也就毫不客氣地說:“幺叔,您送的,哪有不要的理兒!肉我收下了,您可要在侄子家多玩幾天?!?br/> “還玩兒,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一個人過,家里連看門的也沒有,雖沒有什么東西怕偷,可牲口這些活玩意兒還等著我去伺候呢。不回去不行!”
我拉了幾遍都沒留下他,只得讓他走。
我去為他找車,他回去可有二十多里路,全是上山路。
他死活也不要我給他找車。他說:“你給我找車,我就又欠了你一個人情了。我老了,沒能力還了,你不要給我出難題哦?!?br/> 我一下子愣住了。他給我送豬肉,該不是為了還所謂的情吧?
今年春上,他進城買化肥,六十多歲的人了,背一包八十斤的化肥就像蝸牛一樣在地上慢慢蠕動??此鴮嵆粤?,可憐,我就找了輛吉普把他送回了家。
這次,他說絕了:“你找了車,打死我也不坐!”
我只好望著他的背影,看他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視線里。
幺叔實際上與我毫無血緣關系。我年少時,與他同居一個村落,他長我三十多歲,我便一直叫他幺叔。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幺叔老了。這二十多年里,我每年總要回家鄉(xiāng)幾趟,去看望二哥。每次都是匆匆去匆匆回,連多看家鄉(xiāng)一眼的工夫都沒有,自然也就好多年不見幺叔一面。聽二哥說,養(yǎng)老院接他去,他說不自由,硬要一個人過。
今年春節(jié)前回家鄉(xiāng),與二哥談起幺叔,我說他送了我一塊豬肉,我無論如何要去給他拜個年。二哥說:“你千萬別去,他說了,他給你送年豬肉是為了還你找車送他的情。你再去,不是又給他出難題嗎?他不是又要一直在心里惦掛著給你還情嗎?”
二哥的話印證了我以前的猜測。不過,我沒聽二哥的,我也不愿欠下別人的情。我捏著兩百元錢去了幺叔家。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呀,一間房,一張灰不溜秋的滿是坑坑洼洼的桌子擺在同樣坑坑洼洼的屋子的中央。他正孤零零地一人坐在桌邊吃飯,見了我,便忙著架火燒水泡茶。為了不耽擱幺叔吃飯,我忙向他說明來意:“本來是想給您買點過年貨的,可我買不好,只有請您自己代勞了?!辩凼逭f什么也不肯收下錢,推讓了半天,我一句重話才最終讓他妥協(xié)。
回到二哥家,早飯剛熟,邊吃飯邊與二哥二嫂對幺叔的境遇和為人欷歔不已。二哥說:“我敢打賭,最遲不會超過明年春上,幺叔又會到你那兒去還情。”
正說著,幺叔來了,他卻不進屋,二哥拉他吃飯,更不肯,說:“剛吃了,立雄見著的?!倍缋染?,平生最喜歡咂二兩的他說什么也不肯就坐。二哥知道,幺叔是怕喝了他的酒難以還情,便不再強拉。
幺叔說給我提了幾個雞蛋,不多,等明年雞下蛋下得多了再給我送去。放下方便袋,幺叔便顫顫巍巍地走了。
我只好望著幺叔的背影發(fā)呆。二哥說,快回屋內(nèi)接著吃飯吧,你又不是不知道,農(nóng)村人都這樣,再窮,也不愿欠別人的情。欠情如欠債,頭頂鍋兒賣,特別是老年人,更怕欠人情還不上。幺叔明年再給你提雞蛋去你就不要再為難他了。
我“噢”了一聲,怔在那里,一時不知說什么好。
點評
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感情真摯,表現(xiàn)了平凡的人給我們感動的主題。作為標準的記敘文,本文敘事完整,富有波瀾,能夠通過對比、映襯等多種手法展現(xiàn)可憐更可敬的“幺叔”的形象,人物形象真實豐滿。本文整體上采用了順敘,前后幾件事共同服務于一個主題,中間適時地使用了插敘的手法,銜接自然,了然無痕。
■
軌跡 說愛
愛,像一粒種子,只有今生才能播種。
愛,是一座堅不可摧的橋梁,它跨越了冰雪千里的江河,超越了停滯不前的空間;
即便關山堵塞,迢迢萬里;
即便大地雪地冰峰,天空云靄霧障;
即便山無棱,天地合,地球不再自轉(zhuǎn);
愛——
也能使人肩并肩攜手跨進陽光普照的天堂!
——題記
那天,天空晴朗,陽光落在空氣上暖暖的。他,搬到我家對面。他,成了我的鄰居。他,看到我,微微一笑,很單純,也很陽光。我也笑了。
開學的第一天,班里來了新生。好熟悉的面孔,他對我笑了,好熟悉的笑?!?,是他嗎?真巧,他就坐在我的旁邊。
一開始,我就注意到他眼神中淡淡的憂郁。聽媽媽說,他從小就失去父母,跟著養(yǎng)父養(yǎng)母生活。我發(fā)現(xiàn)他在班里真的很少說話,除了和我。或許,是緣分吧,我想。他應該陽光。
所以,我要幫他找回失去的快樂。
我們成了好朋友。我們一起上學,放學。這成了不變的規(guī)律。我知道他的心里有扇緊鎖的門,四周長滿了荊棘。但我知道,這扇門已敞開了縫隙,陽光正在填補著門內(nèi)的幽暗。
就這樣,不知道有多少分分秒秒過去了。我們一起經(jīng)歷了很多,我們一起談論人生。我很快樂,因為我為他找回了快樂。他很快樂,因為他失掉的快樂被找回來了。他告訴我,經(jīng)驗的花結了智慧的果;而智慧的果,卻不再包著心碎的核。因為深藍的天空,有一顆星閃爍著——照亮了他的方向……
一天天,一天天,我們快樂地度過,卻不知,身邊的事物開始變化,同學的疏遠,老師異樣的眼神,直到那一天媽媽的“入場”。
媽媽要我和他保持距離,甚至是丟掉這段友誼。我想問為什么。然而,我突然知道,他們認為我們在早戀,不由得想起了同學的疏遠,老師異樣的眼神。一股沖動涌上腦子,我站起來對媽媽說,我沒錯,不需要改變。
父母的教訓,同學的規(guī)勸,老師的“為自己”的談話,一次次地沖擊著我。我知道,他也受到了同樣的待遇。
一份純真沾染了世俗,猶如童話般圣潔的世界已經(jīng)變了顏色,“我沒有”說了千次萬次,也洗不掉塵世落下的塵埃。
我被壓得透不過氣,我只能無奈地遠離他,我知道“對不起”遠彌補不了我對他的傷害。然而,我還是說了,是對他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
我們再也不一起上學,下學。很少聽到我們的笑聲,回家的路只是寂寞的延伸,我偷偷地看到,他眼中依然憂郁,卻閃著光芒。我不想傷害任何人,卻無情地做了,照例放下書包,收拾書桌,一張淡黃色的信封夾在我的書里,是他寫給我的。
他告訴我不要憂傷,然而我卻哭了。
我說,我只是不愿意留下悔恨。
曾經(jīng)以為,自己能夠承擔一滴淚水的重量。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深夜回眸,原來眼淚也可以蘊藏出芬芳,就像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在青翠的綠草坪上敲出強勁的青春節(jié)拍。
我告訴他:風箏雖然越飄越遠,卻被我緊緊抓在手里。
他拉我出去,我們抬起頭,看到,天空晴了。
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如此虛偽,居然為了所謂的世俗理論放棄如此珍貴的友誼。
我真是天下第一號大傻瓜。
升格指導
本文感情之細膩值得肯定,但不足之處有三:首先在主題定位方面,作者本想歌頌青少年之間純潔的友情,呼吁家長、老師不要在異性同學交往時過于敏感,但在表達上(包括標題、題記等)卻依然給人“疑似早戀”的感覺,這無疑與作者的初衷相悖。其次就是在詳略安排上存在不足,該簡潔的地方應該大膽略過,該含蓄的地方應該適度隱藏。還有就是本文主要從面上著眼,所以比較適合“縱向記事”,即階段性地劃分為幾個層次,并可以考慮加小標題,表現(xiàn)心情軌跡的變化。
■
青春的憂傷
□孫曉彤
郭敬明說:“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
一
那天,天氣晴朗,陽光曬得空氣暖暖的。他,搬到我家對面,成了我的鄰居。他看到我,微微一笑,很單純,也很陽光。我也笑了。
開學的第一天,班里來了個新生。好熟悉的面孔,他對我笑了,好熟悉的笑?!?,是他嗎?真巧,他就坐在我的旁邊。
一開始,我就注意到他眼神中經(jīng)常流露出淡淡的憂郁。聽媽媽說,他從小就失去父母,跟著養(yǎng)父養(yǎng)母生活。我發(fā)現(xiàn)他在班里真的很少說話,除了和我。我想他應該陽光一些。所以,我要幫他找回失去的快樂。
我們成了好朋友,一起上學,玩耍,這成了不變的規(guī)律。我知道他的心里有一扇緊鎖的門,四周長滿了荊棘。但我知道,這扇門已打開了縫隙,陽光正照著門內(nèi)的幽暗。
就這樣,我們一起經(jīng)歷了很多。我很快樂,因為我為他找回了快樂;他也很快樂,因為他失去的快樂被我找回來了。他告訴我,經(jīng)驗的花結了智慧的果,而智慧的果卻不再包著心碎的核。因為深藍的天空上有一顆星閃爍著,照亮了他的方向……
二
我們快樂地度過了每一天,卻不知身邊的環(huán)境開始變化。同學的疏遠,老師異樣的眼神,直到那一天媽媽“登場”了。
媽媽要我和他保持距離,甚至是放棄這段友誼。我想問為什么。看著媽媽的眼神,突然間我明白她誤會了我和他之間的關系。我不由得想起了同學的疏遠,老師異樣的眼神。一股沖動涌上腦子,我站起來,對媽媽說,我沒錯,不需要改變。
父母的教訓,同學的規(guī)勸,老師“為自己”的談話,一次次地沖擊著我。我知道,他也受到了同樣的“待遇”。
一份純真沾染了世俗,猶如童話般圣潔的世界已經(jīng)變了顏色?!拔覜]有”說了千次萬次,但沒有人相信。
我被壓得透不過氣,只能無奈地遠離他。我知道“對不起”永遠彌補不了我對他的傷害。然而,我還是說了,是對他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
我明白了,悲劇就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就像這份純潔的友情。
三
我們再也不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了。很少聽到我們的笑聲,回家的路變成寂寞的延伸。我偷偷地看到,他眼中依然憂郁,卻閃著光芒。我不想傷害任何人,卻無情地傷害了他。有一天,我照例放下書包,收拾書桌,卻發(fā)現(xiàn)一張淡黃色的信封夾在我的書里,是他寫給我的。
他告訴我不要憂傷,然而我卻哭了。
曾經(jīng)以為,自己能夠承擔一滴淚水的重量,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渺小。
他拉我出去,我們抬起頭,看到天晴了。
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如此虛偽,居然為了所謂的世俗觀念放棄如此珍貴的友誼。
升格點評
升格之后,本文保留了文筆優(yōu)美、感情細膩的優(yōu)點,去掉了那些過于纏綿婉約的描寫、抒情,格調(diào)更為高雅,展現(xiàn)了青少年之間純潔的友誼。敘事方面,作者采用典型的“縱向記事”手法,即把過程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代表一種感情層次,可謂脈絡清晰,點面結合,詳略得當。
■
請以“成長”為話題,設計幾種記敘文思路。
【思路點撥】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立意及展開思路:1.在思考中成長:思考不同的領域,在對音樂的思考、戲曲的思考、繪畫的思考、歷史的思考、生命的思考等領域進行橫向描寫,從而得出結論“在……中思考,我懂得了……;在……中思考,我收獲了……;在……中思考,我悟出了……”2.把成長歷程分為三個發(fā)展階段——天真爛漫的幼年、初識世界的童年和青春初臨的花季。在每個階段中確定敘事閃光點,由這些閃光點構成文章的主體內(nèi)容?!艾F(xiàn)在”是重點,“過去”是“現(xiàn)在”的陪襯。3.寫一件事產(chǎn)生的頓悟。寫自己進行舞蹈練習時不要媽媽幫忙,戰(zhàn)勝挫折表現(xiàn)自己的成長。全文圍繞這一核心進行具體描寫,敘述,詳寫遇到的困難和自己的心理變化。4.前后對比。將從前的幼稚和現(xiàn)在的懂事對比,從前的莽撞和現(xiàn)在的謹慎對比,從前的自私和現(xiàn)在的寬容對比,從而鮮明地體現(xiàn)自己的成長。
■
請以“我用______注釋青春”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立意:1.用勤奮注釋青春。在美好的青春年華里,認真刻苦地鉆研學問,那么青春不僅是美好的,而且是充實的,只有這樣的青春才更加絢爛。2.用掌聲注釋青春。掌聲是成功,是激勵,是祝福。如果我們的青春能用這些元素來注釋,那么將得到怎樣的收獲與成就?3.用理想注釋青春。青春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理想的人生階段,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注釋青春,那么青春也將是無憾、深刻的。4.用愛注釋青春。在這美麗的青春季節(jié),愛是最為豐富的注釋。同時青春還是一個懂得愛,理解愛,學會付出愛的過程。如果這樣注釋青春,那么青春又該是怎樣的豐富與深刻?考生可采用核心記事法,通過對一件事的敘述來詮釋美好的青春;也可采用縱向記事法,分段定點,選取幾個片段組合來表現(xiàn)主題;還可以采用橫向記事法,即通過對不同領域的幾個并列故事的記敘,共同表現(xiàn)主題,比如寫“我用愛注釋青春”,可以分父母之愛、師生之愛和同學之愛三部分來寫,各寫一個故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