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了23歲的生日,照理說心中應該又洋溢起新生的感覺,但是面對這個越來越需要直面的世界,還是覺得有些無所適從。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個人的憂郁性格,這種惶惑似乎伴隨著我成長。年齡并沒有帶來應有的消解,相反,我變得越來越急躁。
大學的時候,除了整天老老實實地學習,其實還干了一些連自己都不太理解的事情:參加暑期支農活動,一個人去壺口看瀑布,滿腔熱血地奔赴青川地震災區(qū),包括出國的艱辛歷程……現(xiàn)在看來,所有的沖動都有些匪夷所思。當時只知道要那么做,拒絕輕輕松松地過日子,拒絕和大多數(shù)人干一模一樣的事情,每每慶幸如果完成了一次嘗試,又能給自己的人生平添一點樂趣。這一路走來還是有些懵懵懂懂,追逐了一個又一個顯而易見的目標,它們可能也屬于其他的80后,既然自己沒有什么特別喜歡干的事情可以篤定一生,那么就不斷地尋找,不斷地嘗試。心浮氣躁的人,做起事情有時很像猴子掰包谷。
也干了一些至今仍然愧疚的事情,當然不可能完全歸咎于自己。對于一些人事上的處理,總覺得無法游刃有余,從容信達,不卑不亢。往往要強迫自己去迎合當下的社會風氣,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堅持自己的正確,這是有違自己那點殘存信念的。甚至有的時候明明知道那些部分是虛妄荒謬的,也要茍同其中。自我的行為邏輯變得粗糙不堪,糊涂至極。我也不太愿意什么都憤世嫉俗地歸咎于這個社會,畢竟有的時候它的影響還離我非常遙遠,還不足以顛覆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只是因為忽略了內心最最真實的想法,忽略了一個極為簡單平常的初衷:去做一個積極正面的人。
可以說,選擇出國是又一次告別。來到美國,看到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社會形態(tài),生活開始向西式靠近,似乎邏輯層面也有西化的趨勢,但是還是覺得無法完全適應。我的根在中國,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即便美國南部小鎮(zhèn)的安逸,宗教信仰如此昌盛,仍然無法皈依我的內心,它是那么的安靜平實,又是那么的不甘寂寞。美國人的自由與民主觀念,如同一泓清泉,灌溉著我的心田。這倒是給了我一個極好的參照,反觀自己的國家,當下正脈動著社會轉型的節(jié)奏,其中有太多需要為并且可為的空間。想著趁著自己還算年輕,能為這個國家做些什么,希望讓她變得更好。
我有時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在左右自己的想法?世界給了思想太多的投射,讓我看到滿眼的紛亂,讓我覺得不知如何表達。往往在這個時候,我的思維是跳躍的,我的言語是混亂的,我的行為是漫無目的的。
這個世界我還跟它沒完,在我還沒找到真正想干的事情的時候。
這個世界我還跟它沒完,在我還無法面對內心所有不安的時候。
這個世界我還跟它沒完,在我還搞不清楚如何去勇敢面對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