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錦洋
1956年生,吉林省樺甸市人。曾下鄉(xiāng)插隊當過知青,做過礦工。1977年考入吉林大學(xué)法律系,畢業(yè)后當過檢察官,在大學(xué)教過幾年書,后入復(fù)旦大學(xué),法學(xué)碩士畢業(yè)?,F(xiàn)就職于某中央國家機關(guān)。
猴子從樹上下來直立行走成為人以后,對猴子是不是福祉很難說,但對除猴子以外的其它動物卻肯定是個悲哀。
在樹上蹦來跳去的猴子無非吃些野果充饑,充其量再捎帶手抓幾個昆蟲。但成為人以后就完全不同了。早期的人類是專門靠獵殺和食用其它野生動物來維系自己的生存和種群的繁衍。后來發(fā)現(xiàn)了火,又把獵殺的動物燒熟了吃,覺得比生著吃要香得多。
人類與其它野生動物的敵對狀態(tài)延續(xù)了若干萬年。即使是捕捉到了暫時不殺,也是為了經(jīng)過馴化以后再進行屠宰。獵殺和屠宰其它動物幾乎伴隨著人類進化的整個過程。自從有了人以后,哪個動物種群的滅絕不是與人類的這種活動有關(guān)呢?人類逐漸發(fā)達了,其它野生動物就越來越少了。直到有一天,這個地球上除了人類自己以外再也看不到其它野生動物的時候,(也可能還有蒼蠅、蚊子和老鼠,人類斗不過這幫家伙)我們自己也會因為孤獨而滅絕了。好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感到有點孤獨的人類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
我沒有做過考究,不知道把野生動物分類并通過立法形式加以保護始于哪一年,是哪個國家首先這么做的,至少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中國,作為上山下鄉(xiāng)知識青年的我,還沒有保護野生動物的知識。在當時,殺個野豬打個狍子之類的根本算不得什么,即便是打死個老虎,雖然不能像宋朝武家老二那般被當成英雄對待,但至少不會有人覺得這有什么不妥,更不會有人認為這是違反法律,何況那時沒有多少人知道什么叫法律。
我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手持利斧砍死一個四百多斤重的野生黑熊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