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鄰家嬸嬸脖子上長了好大一腫塊,大人們都說是她氣大,把脖子都氣大了。我心中就一直留下疑問:氣能把脖子氣大嗎?雖然長大后我知道,她那脖子不是氣大的,而是缺碘導致的單純性甲狀腺腫。但直到我成為心理醫(yī)生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雖然經(jīng)常生氣不會氣大脖子,但是經(jīng)常生氣確實會傷害身體。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在最近一次研究報告中指出,人生氣10分鐘耗費的精力不亞于參加一次3000米賽跑。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劇烈,分泌的兒茶酚胺等內(nèi)分泌物質(zhì)比在任何情緒時都復雜,且具毒性,因此愛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更難長壽。有人在歸納各種各樣關于生氣與健康的研究報告后指出,經(jīng)常生氣對健康有長色斑、腦細胞衰老加速、胃潰瘍、心肌缺氧、傷肝、引發(fā)甲亢、傷肺、損傷免疫系統(tǒng)八大損害。
生氣對人有這么大的危害,但人有七情六欲,生活中不會事事如意,因而生氣與不滿幾乎對每個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因而,就需要我們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去面對讓我們生氣的人與生氣的事,來避免生氣損害健康。
首先要認識到,惹你生氣那是別人的錯誤。如果別人是故意與你過不去,要氣你的話,你真的生氣了他正好達到了目的,讓他開心滿足。這時你就要學會不把此事當回事,做到人要氣我我不氣,不上別人的當;如果對方不是有意氣你,那就是他的性格、價值觀或情緒應對方式有問題,那也是他的錯誤,我們又何必與一個有錯誤的人計較,用他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呢?如果你能從這方面去想,再大的火氣也有可能慢慢平伏。
其次,要學會從對方的價值框架去理解對方的行為。不少人生氣時都會說,他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要這么對我?為什么要忘恩負義,等等。其實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關鍵時刻利己甚至傷人是一種本能反應,所以多數(shù)時候我們是為親人朋友及為之有過付出的人所氣,因為你認為從情感的角度,他不應該這么對你。其實冷靜地想想,我們自己不也有過類似的想法與行為嗎?因此我們要學會從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對方的行為,理解對方這么做有他自己的理由,從而做到對別人的行為想得通,看得慣,心態(tài)自然就平和多了。
再則,要學會只記恩不efb2f339ac0c972f24e0000964f1bad23e9096fdce27d3639e115245cd44a08a記仇。人的認知趨勢上有個偏差:得到的是應該的,失去的是不應該的。這就使我們對別人對我們的好處、恩情容易忘記,而別人對我們不好的地方容易耿耿于懷,心中的不滿常常多于快樂。所以,我們要學會改變得失認知觀,記著我們所得到的、別人對我們好的地方,即只記恩不記仇。心中充滿恩典、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才會心胸寬闊氣量大,氣不起來。所以有人說,只記恩不記仇是人生的大智慧。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自我情緒調(diào)節(jié)雖然我說得頭頭是道,但真正要做到是有難度的,因而如果你調(diào)節(jié)不了,真的很生氣的話,還有最后一招,就是學會用正確的方法疏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而不是將氣壓在心里生悶氣。如向信得過的親人朋友或找心理咨詢師傾訴,甚至是痛哭一場;或找一個沒人的地方狂喊亂叫,甚至是痛罵對方,你出了氣,卻沒有傷害到他人。這樣,學會了疏泄不良情緒,就等于給你的心理空間裝上了一個漏斗,留在心理空間里的只是有益的東西,心情也就輕松了。
?。ū疚淖髡邽楹鲜鸦械谒娜嗣襻t(yī)院心理科高級心理咨詢師) (編輯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