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從運動學的角度來說,無論是跑1公里,還是走1公里,體內消耗的能量應該是一樣的。因為能量的消耗跟運動的距離有關,而跟運動時的速度無關……”
其實,走1公里與跑1公里所付出的能量絕對不一樣。
從力學角度看問題,走是在克服摩擦阻力在做功。
跑就不同了,跑在克服摩擦阻力的同時,還必須要有很大的后蹬力,因為在跑的過程中,含有跳的動作(騰空、兩腳同時離地的瞬間,這瞬間有一個克服重力作用的過程)。在做這一動作時,身體肌肉必須要做強力的收縮,肌肉的強力收縮,必須要消耗體內更多的能量,才能完成這一動作。走,就不需要這么大的后蹬力了。
為了證實,生理學家可以進實驗室,我們則可以回顧電視畫面:得了100米世界冠軍的運動員沖過終點線時,總會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記者采訪時,冠軍的回答也是斷斷續(xù)續(xù)……若某君走完100米路程,就不會那么上氣不接下氣了。
可見,跑的步幅愈大,頻率愈高,速度愈快,體內消耗的能量愈大。而且,體內能量的消耗跟運動距離有關,距離愈長,能量消耗愈大。
跑,是一種劇烈運動,也是一種健身強骨的好運動,對心、肺功能的鍛煉,胃腸的蠕動,都有積極意義。但是,必須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地用跑來鍛煉身體。
從運動學的角度來說,走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法。
人類的進化起始于直立行走,行走是一種擺幅運動,全身肌肉協調工作,促進血液循環(huán),國外有人把雙腿看作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但是,時輪在轉動,交通工具一代更換一代,在現代社會,雙腿的功能有日益退化的趨勢,人們出門乘車、坐飛機的越來越多。因此,要加強雙腿的活動。而加強雙腿活動,就是給人的“第二心臟”做保健。
在所有的雙腿活動中,最最簡單易行、老少皆宜的首推散步。散步時間可長可短,速度可快可慢。
一人獨行,可以眼觀四方,舒展身心,也可以哼哼小調,陶冶心情。多人共行時,更可以高談闊論,比如談論美國總統奧巴馬與本·拉丹的恩恩怨怨。
對中老年人而言,還是不跑或少跑為宜。事實上,多走、多散步,對養(yǎng)生健體更有益,也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