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茵
(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國內外多座橋梁的突然破壞與倒塌,已使工程界對橋梁安全性問題倍加關注。一般的看法認為當前的工程事故主要是野蠻施工和管理腐敗所導致。對于短期內發(fā)生的諸如突然破壞與倒塌,多是由于施工質量沒有達到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典型的問題包括材料強度不足和施工工藝不合格等;也有個別橋梁存在諸如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嚴重的管理問題,更是對橋梁安全造成致命的損害。
而大量的橋梁在遠沒有達到預期使用壽命時,出現(xiàn)了影響正常使用的病害與劣化;特別是一些橋梁在只使用了幾年、甚至剛建成不久就出現(xiàn)嚴重的耐久性不足的問題,這也與施工質量低下有重要關系,典型的問題有鋼筋保護層不足及目前廣泛存在于施工現(xiàn)場的嚴重的構件開裂問題(主要原因包括:水泥選用、混凝土配合比、振搗、養(yǎng)護不當及預應力施加不合理等)。這些施工上的缺陷雖然短期不會對橋梁的正常使用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但卻會對結構的長期耐久性產(chǎn)生非常不利的危害。
在承認施工存在問題的同時,也不可否認,在橋梁設計領域,特別是關于橋梁施工和使用期安全性的問題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結構設計的首要任務是選擇經(jīng)濟合理的結構方案,其次是結構分析與構件和連接的設計,并取用規(guī)范規(guī)定的安全系數(shù)或可靠性指標以保證結構的安全性。
許多設計人員往往只滿足于規(guī)范對結構強度計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視從結構體系、結構構造、結構材料、結構維護、結構耐久性以及從設計、施工到使用全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人為錯誤等方面去加強和保證結構的安全性。有的結構整體性和延性不足,冗余性?。挥械挠嬎銏D式和受力路線不明確,造成局部受力過大;有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過低、保護層厚度過小、鋼筋直徑過細、構件截面過?。贿@些都削弱了結構耐久性,會嚴重影響結構的安全性。不少橋梁、雖然滿足了設計規(guī)范的強度要求,僅用了5~10年就因為耐久性出了問題影響結構安全。結構耐久性不足已成為最現(xiàn)實的一個安全問題,設計時要從構造、材料等角度采取措施加強結構耐久性。
不同的環(huán)境和使用條件、不同的設計對象都會對結構體系提出不同的布局和構造等方面的要求。規(guī)范再詳細也不能包羅本應由設計人員解決的各種問題、規(guī)范更新得再快也適應不了新認識、新技術、新材料快速發(fā)展對結構提出的各種新的要求。因此,合理可靠的結構設計除了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外,還要求設計人員具有對結構本性的正確認識、豐富的經(jīng)驗和準確的判斷。
國內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重視了對結構耐久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這些研究大多是從材料和統(tǒng)計分析的角度進行的,對如何從結構和設計的角度及如何以設計和施工人員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方式來改善橋梁耐久性卻很少有人研究。而且,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偏重于結構計算方法的研究,卻忽視了對總體構造和細節(jié)處理方面的關注。結構的耐久性設計與常規(guī)的結構設計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目前需要努力將耐久性的研究從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發(fā)展。國外的橋梁設計有鑒于耐久性不足導致的嚴重損失,近年來十分重視提高結構物的耐久性并將其作為重要的設計原則,統(tǒng)一考慮合理的結構布局和構造細節(jié),強調使結構易于檢查、維修,以保證橋梁的安全使用、盡可能地減少維修費用,取得了較好的綜合經(jīng)濟效益。實際上,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都表明,結構耐久性對于橋梁的安全運營和經(jīng)濟性起著決定性作用。
橋梁結構所承受的車輛荷載和風荷載都是動荷載,會在結構內產(chǎn)生循環(huán)變化的應力,不但會引起結構的振動,還會引起結構的累積疲勞損傷。
由于橋梁所采用的材料并非是均勻和連續(xù)的,實際上存在許多微小的缺陷,在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這些微缺陷會逐漸發(fā)展、合并形成損傷,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觀裂紋。如果宏觀裂紋不得到有效控制,極有可能會引起材料、結構的脆性斷裂。早期疲勞損傷往往不易被檢測到,但其帶來的后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疲勞損傷過去一直被認為是鋼橋設計中的核心問題,由鋼結構疲勞引起的鋼材開裂案例較多,亦有不少因疲勞斷裂引起橋梁垮塌的例子。近20年來,疲勞損傷的研究已進入混凝土結構,但對于使用期受腐蝕的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動態(tài)性能和疲勞性能的研究還需加強。
對疲勞損傷的研究不僅僅指對整個結構而言,事實上橋梁結構常常由于某些關鍵部位的局部疲勞失效而導致整個結構的失效,例如斜拉橋拉索錨固端的疲勞損害。
汽車超載主要有三種情況:其一是早期修建的老橋超齡負載運營;其二是橋梁通行的車流量超過原設計;另一種是車輛違規(guī)超載。前兩種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設計荷載的變化和交通量的增加;后者是車輛使用者違法超載營運,后兩種超載現(xiàn)象在我國公路運輸中較為普遍。橋梁的超載一方面可能引發(fā)疲勞問題。超載會使橋梁疲勞應力幅度加大、損傷加劇,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超載引發(fā)的結構破壞事故。另一方面,由于超載造成的橋梁內部損傷不能恢復,將使得橋梁在正常荷載下的工作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從而可能危害橋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例如,混凝土橋梁一直被認為具有足夠的耐久性,但在汽車超載作用下,可能發(fā)生開裂;裂縫即使在荷載卸除后能夠閉合,但由于混凝土結構內部已經(jīng)受到損傷,構件的開裂彎距降低、剛度下降;于是在正常使用荷載作用下,本來不該開裂的結構產(chǎn)生裂縫或本來較小的裂縫成為超出規(guī)范允許的裂縫或產(chǎn)生較大的變形。這些都會對結構長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因此除了交管部門要加強管理外,也需要對超載帶來的后果進行研究、分析。
國內橋梁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正常使用性能差(指與設計期望相比,可歸結為適用性能差,包括橋梁的過大振動、線形不平順、接頭跳車、結構開裂和過大的變形等)、耐久性和安全性差(包括使用壽命短、維護費用高、安全事故較頻繁等)。這些問題的產(chǎn)生固然與目前國內施工質量和管理水平較低有關,但平心而論,既然這種現(xiàn)狀不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那么作為工程設計人員就應該在正視這一問題的前提,充分考慮到現(xiàn)階段的施工和管理水平和材料工藝水平,采用適當?shù)陌踩取⑦m當?shù)脑O計方法來保證橋梁使用性能的達到,這才是更為主動和有效的方法。特別是橋梁存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問題很多與結構體系或使用材料選擇不合理及結構細節(jié)處理不當有關。
在歐洲國家(如德國、丹麥等),非常重視對結構物進行性能設計(即PBD,Performance Based Design),內容包括結構的變形、裂縫、振動、強健性、美觀、耐久性能、疲勞性等。PBD研究主要是為了使結構在運營過程中除了保證最低的安全性要求外,尚應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包括壽命和耐久性、抗腐蝕、耐疲勞性、美觀等)。就其本質而言,歐洲國家的PBD理論,主要研究結構在使用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服務性能,分析使性能受到弱化的原因和其發(fā)生的機理、規(guī)律,尋求新的結構設計理念和方法。
從歐洲人的觀點來看,PBD似乎是對以耐久性為核心的結構使用性能指標的綜合考慮。這一點對國內工程界應該是有啟示的。目前國內的設計可視為靜態(tài)的設計,它只定義了設計建成時刻結構具有的工作能力和性能,而對營運期間性能隨時間的劣化及其實際的性能表現(xiàn)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考慮;換言之,從經(jīng)濟性的角度講是只考慮了建造成本,而忽視了營運期的維護成本和與使用壽命相對應的成本效益。
[1]徐凱東,李博.橋梁設計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問題[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