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我寫一個女人,一個特別的女人印象。 ——題記
別人說是“孤寒”,她自己說是“蒼涼”。
愛是她字里行間永遠不變的信仰,但那是一個烽火飄搖的年代,所以也注定了她筆下的人物相愛也不再是為了相愛本身。為了什么,我不知道,因為她經(jīng)歷的,永遠是我只能仰望的。
小艾、白流蘇、微龍、梁太太、九莉、七巧、銀蒂……她寫簡單的故事。她筆下也無非是些男男女女,共同點就是都不可愛。用她的話說,“不明不白,猥瑣,難堪,失面子的屈服,然而到底還是凄哀的”。 而她本人,仿佛總是跳脫于故事之外,冷靜又殘忍,站在離世情最近的地方揭露真實。
她一直在寫愛情。但她筆下的愛情,沒有天長地久,沒有地老天荒,再濃烈也終將轉(zhuǎn)淡,短暫如白駒過隙,真實得殘酷。
她是誰?她叫張愛玲,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不在了。
張愛玲第一次在上海開文代會,別的女作家穿列寧裝,她穿了花旗袍,還燙了大波浪的頭發(fā),氣氛與現(xiàn)場如此格格不入。但她卻旁若無人繼續(xù)走,繼續(xù)自己的格格不入。舊上海的那些濃妝艷抹的女人們浮笑間傳遞著一種叫做華麗的庸俗,但她不一樣,愛玲懂得如何自持與保住內(nèi)心的精神家園,她的精神世界基本透露在文字世界里。悲情是她內(nèi)心的一部分,所以她孤寒,她蒼涼。
我是進了初中才開始看她的文字,不是這么晚才知道她,而是以前我深知自己沒有準備好。
以前,可能會追逐華麗麗的文字的一大片流光溢彩,追逐那些細膩而微微掙扎小無奈的心緒,喜歡小四。雖經(jīng)過了幾年的洗禮,但還是不能清楚青春是什么?只是知道了青春不是小四張揚的悲傷、放肆的嘩眾取寵。但誰又能確定呢,處于青春漩渦中的我們不都這么認為的嗎?
風雨后,我更加喜歡愛玲。蒼涼的雋永,她的落寞在骨子里。
也會在愛玲的文字中找到微微的暖,雖然很淡,但足以讓人安詳了。她,沒有虛偽的東西。
謎一樣的女人,我離你太遠,你是否聽到?愛玲女士,我知道你哪怕我用“女士、小姐……”也不會希望我用“先生”,對么?
再來一次,我想你還會這樣過你的人生吧。
人生就是永遠不要去問值不值得。
這是你教會我的。
?。ㄖ笇Ю蠋? 范劍萍)
西西插嘴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shù)”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似有了生命直鉆進你的心里去。她對小說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驚異,如小作者羅列的那些個人似乎真的就站在你跟前,就在不遠的街坊生活著。張愛玲的人生態(tài)度亦是獨特,讀她的作品你會發(fā)現(xiàn)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是這般絕妙。
看過不少同學寫解讀張愛玲的印象式的作文,張的獨標孤高與才情橫溢,注定讓人有千種解讀。但本文的作者卻另辟蹊徑,從她的落寞著筆。雖沒有深入剖析,但卻讓人有了些共鳴,似乎窺到了一點她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