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拉三方關系發(fā)展的過程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秘魯、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國家與中國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拉三方進入平穩(wěn)的發(fā)展時期。1990年楊尚昆主席訪問墨西哥、烏拉圭、阿根廷和智利。1993年和2001年江澤民主席訪問巴西、古巴、智利、阿根廷、委內瑞拉和烏拉圭,開啟了中拉友好合作的序幕。2003年12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墨西哥。2004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拉丁美洲,并在巴西國會演講稱:未來十年,中國將在拉美投資1000億美元。2005年胡錦濤主席訪問墨西哥;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問中美洲國家哥斯達黎加、古巴和秘魯;2010年胡錦濤主席再次訪問巴西,并簽署了《2010年——2014年共同行動計劃和涉及經貿、文化、質檢等領域的多項合作文件》,加強了雙方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和在國家事務中的相互協(xié)調,取得了很大進展。近十年來,中拉關系實現(xiàn)新的突破,33個拉美國家中有23 個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占拉美領土和總人口的95%以上,中拉雙方從戰(zhàn)略高度努力構建全面合作伙伴關系。
從此,中國已是巴西、智利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10年中國在巴西的直接投資大幅狂飆,達到120億美元,而2009年僅為8200萬美元。中國也是阿根廷、哥斯達黎加、古巴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對整個拉美地區(qū)而言,中國已經是其第四大出口市場。與此同時,很多拉美國家十分重視與中國的關系,委內瑞拉總統(tǒng)查韋斯2009年指出“中國是使世界擺脫危機的主要引擎”。巴西總統(tǒng)盧拉認為,巴西和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擁有國家貨幣儲備和國內廣大市場,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少,合作前景遠大。2009年有多位拉美國家的領袖訪問中國,如查韋斯,盧拉(后者第二次訪問),烏拉圭總統(tǒng),格拉納達總理托馬斯,智利總統(tǒng)巴切萊特等先后訪問中國。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實施了大規(guī)模刺激經濟發(fā)展的計劃,使經濟保持增長勢頭,這些舉措大大增強了拉美國家恢復經濟的信心。拉美已成為中國企業(yè)海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2009年,中國對拉美投資達到73億美元,增長一倍。中國在拉美、加勒比地區(qū)的投資量達到360億美元,占中國全部海外投資總量的12.5%。拉美已成為中國第二大投資目的地。與世界各國貿易相比,哥倫比亞與中國的貿易關系也在升溫,2010年僅第二季度就增長500%。中國在拉美國家貿易中的份額上升,第一次超過美國。金融危機的出現(xiàn)既帶來了困難,也為中國擴大在拉美地區(qū)的貿易和投資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中、美、拉三方關系的特點
在中、美、拉三方中,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而拉美都是發(fā)展中國家,大多為中小和低收入國家。三方互動不斷成熟,三方合作不斷增大。拉丁美洲現(xiàn)有33個國家和12個尚未獨立的地區(qū),占全球面積的13.8%,人口5億多,自然資源豐富,為世界主要能源、原料和糧食供應地,是一個發(fā)展?jié)摿薮蟮南M和投資市場。
21世紀以來,中國與拉美國家的貿易進入了高速和全面發(fā)展時期,雙邊貿易在2007年突破千億美元,2008年已超過1400億美元。同時,中國企業(yè)也加大了對拉美的投資。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進入中國海外主要投資之列。從中國對世界的投資分布來看,亞洲為最大投資區(qū),在2003年之前,北美洲是中國第二大投資地。此后,拉美就取代北美洲,成為中國第二大投資地。中國對拉美投資上,主要目的國和地區(qū)是開曼群島和英屬維爾京群島。這兩地屬于國際著名的避稅港型金融中心,中國著名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就在開曼群島注冊。中國在拉美投資企業(yè)主要集中在資源部門,比如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產。在制造部門及服務業(yè),主要有汽車和信息工程。中國和拉美貿易的迅速發(fā)展為幫助拉美國家擺脫經濟危機作出了貢獻。中國經濟增長需要大量進口銅、鐵等礦產品和大豆等農產品,這又為拉美國家的出口市場提供了最大的機遇。
當前,應對氣候變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各國共同努力開發(fā)再生能源。巴西與中國、印度、南非為“金磚四國”,氣候問題上承擔義務相同,但責任有區(qū)別。中國更需要拉美經濟作為其出口市場,自然資源的供應者以及中國對外投資的理想地。對拉美地區(qū)的自然資源開發(fā)利用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是中國新資金最有可能大量輸出的領域。中國近年來不斷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中國水電裝機容量現(xiàn)居世界第一位,風能的利用3年連續(xù)翻番,力爭205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總量的45%。
中拉經濟合作不僅貿易額激增,而且合作領域廣闊,出臺了正式文件,在《中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中就提到了貿易、投資、金融等14個合作領域。金融合作成為中國與拉美合作的新亮點。2009年1月,中國加入美洲開發(fā)銀行,成為該行的正式會員國。這是中美拉三方合作取得的重要進展,為三方合作提供了一個大平臺。中國增加了對拉美的貸款和資金支持,還擴大了文化交流和軍事交流,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了智利、秘魯和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已購18駕中國K-8教練機,并準備購買十多駕運-8飛機和L-15攻擊機。玻利維亞購買了27輛中國兩用越野車和快艇,智利購買了34輛輪動裝甲兵車和野戰(zhàn)醫(yī)院等等來加強國防和運輸。中國在拉美建立了二十多所孔子學院。這些學院可以發(fā)揮很好的橋梁作用,推動漢語的國際教學,傳播中華文明的思想文化并推動經濟的發(fā)展,讓拉美人民共享中華文化和經濟發(fā)展豐碩的成果,有助于增進拉美國家對中國的了解和關系的密切,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實現(xiàn)更多領域的友好合作。
三、中、美、拉三方合作中的美國反響
中拉關系的迅速發(fā)展引起了美國政界、媒體以及學術界的關注。在美國各界出現(xiàn)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反響:“中國威脅論”和“中國伙伴論”。前者認為,中國與拉美各國的關系對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安全諸方面都造成了威脅,危及到美國的后院和危害到美國的利益。后者認為,美國和拉美國家?guī)装倌陙硇纬傻挠H密關系,中國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論。中國和拉美的關系現(xiàn)在主要是經濟上的相互需要,只限于拓展貿易和投資,不是外交上的重組和勢力上的擴張。中國的進口穩(wěn)定了拉美的經濟增長,等于中國在經濟上扶了拉美一把,對美國根本不是一種威脅。 另外也有由于美國深陷伊阿戰(zhàn)爭的泥潭,不能自拔,無暇顧及,迫不得已持這種不在意的觀點,從此來了一個大轉彎,“中國威脅論”轉向了“中國伙伴論”。在歷史上,不少拉美國家深受美國霸權主義之害,一直存在一種“去美國化”傾向,為此,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上臺兩年來努力改善與拉美的關系,對拉美國家表示善意,改變了對古巴旅游和匯款的限制。
2006年美國負責西半球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香農訪華,雙方就拉美形勢,中美雙方在拉美事務的合作交換了意見,增加了互信,認為美中可以在拉美展開合作,都有益于中、美、拉三方。香農表示,中國在拉美地區(qū)的影響日益擴大是中國自身實力和對外經濟活力增強的必然結果。美國認為中國在拉美的貿易和投資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積極的。古巴《選擇》報2011年1月24日載文指出:“中國近幾年在拉丁美洲的投資與合作為拉美國家?guī)砹诵碌馁Y金,降低了拉美國家?guī)讉€世紀以來對美國經濟上的依賴”。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和各種實力的對比、變化,我們必須以新的思路來審視美國和古巴各方的反響,制定各種對策,謀求合作,下面要詳述這方面的問題。
四、促進和實現(xiàn)中、美、拉的三方合作和共贏
在三方互動中,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按照最新的統(tǒng)計數(shù)字,2011年中國以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而且,中國還是第一大出口國;如何發(fā)揮中國的作用,加快實現(xiàn)中、美、拉三方合作共贏,很值得探討。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到3萬億美元,繼續(xù)居世界第一。
1. 探討建立中、美、拉三方相互溝通機制。近年來,盡管中拉關系發(fā)展較快,但仍然停留在“微觀調整”階段,并沒有長遠的戰(zhàn)略思想。除古巴、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等國外,所有拉美國家依賴美國的幫助或受美國的影響,對中國不很了解。有一些拉美國家的政府受國內外政治的影響,對中國的政策搖擺不定和持觀望態(tài)度。因此,要認真研究和完善戰(zhàn)略目標,制定良好的相互溝通機制。中國可以建立“中、美、拉論壇”一類高級戰(zhàn)略合作對話平臺,以此擴大戰(zhàn)略共識,增強中、美、拉三方的戰(zhàn)略互信。我們建議,中國、美國和拉美國家應聯(lián)合定期舉辦大型經貿性和學術性的“中、美、拉國際論壇”,為三方政府部門機構、為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為跨國大企業(yè)和中小企業(yè)搭建交流的平臺,必定會引起極大的國際影響和關注。
2. 探討建立中、美、拉三方政府會談機制。中、美、拉關系的發(fā)展因美國因素的介入,已經成為一種三方互動關系。盡管中國與美國之間展開有關拉美議題的對話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為了更好地處理中、美、拉三者的互動關系,拉美不能缺席中美之間的對話。因此,必須建立中、美、拉三方政府代表參加的“中、美、拉三方會談機制”,就各自所關心的問題、相關信息及政策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面對新的形勢,保持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zhàn)略是符合中、美、拉關系發(fā)展的大局和長遠戰(zhàn)略利益的需要,三方應正確認識和對待中、美、拉貿易上出現(xiàn)的一些摩擦和反傾銷訴訟,在遵循世貿規(guī)則,妥善處理各種貿易爭端的過程中,逐步構建適合拉美實際情況的經貿關系模式。中、美、拉三方還可以參照“朝韓六方會談”等類模式,進行中、美、拉三方定期要有有效的溝通和磋商。
3. 探討建立中、美、拉三方貿易投資機制。中國正在擴大海外貿易和投資,這對拉美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原來只有三個拉美國家智利、秘魯和哥斯達黎加與中國簽署了雙邊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中國正努力爭取與更多的拉美國家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xié)定。到2011年中國已在拉美成立了三百多家公司,已簽合同超過7億美元。中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廠家寶鋼已在巴西投資15億美元,成了中國至今為止最大一項海外投資;中國宣布向巴西鋁業(yè)投資,還將對巴西和整個拉美鐵路和港口投資;中國向阿根廷承諾投資2800萬美元,建立一個駁船港口。在探討建立中、美、拉三方會談機制的同時,中國、美國可幫助拉美國家的經濟發(fā)展,促進跨國型企業(yè)在三個地區(qū)建立分公司、投資大型項目,實現(xiàn)三方共贏。在中、美、拉三方的經貿投資合作框架下, 探討構建一個共贏的中、美、拉三角自由貿易區(qū)。
五、結論
中、美、拉的中小企業(yè)應在政府的貿易和投資政策下尋找商機,充分尋求和利用政府、學校和民間機構的潛力和幫助。中國和美國有很多中小企業(yè)正努力開拓國際和拉美市場,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組團赴巴西及拉美等國參加重要行業(yè)中著名的國際展覽會,這使中國中小企業(yè)在開拓北美市場的同時,也開始向拉美市場進軍。而拉美地區(qū)的資源豐富,是一個世界初級產品生產地,大豆產量占世界47%,銅占40%,中國需要進口這些產品,會給拉美國家創(chuàng)造巨大利益。據(jù)21世紀經濟報導,2004年中國溫州商人盧偉光投資一億元購買1500畝擁有永久砍伐權的巴西森林——實際上包括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動植物已被他買下。按巴西法律,這位地板制造商每砍伐一顆樹,都必須栽種一棵新的樹苗。2007年中國浙江商人朱張金在巴西的南大河州買了一個20萬畝地的農場,至今已投入3000萬美元,養(yǎng)了3700頭牛,還有大片良田美地可以使用開發(fā)。巴西是資源大國,可耕地1525億公頃,是中國的三倍,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陽光,充足的水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有英雄用武之地?,F(xiàn)在,朱張金又與黑龍江農墾總局合作,計劃三年內在巴西購買土地種植面積30萬畝,爭取五年以后達到150萬畝。中、美、拉三方貿易平衡發(fā)展,經濟上的互補性強,已成為三方關系持續(xù)升溫的動力。三方貿易、投資、商務活動會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1] 朱鴻博《中、美、拉三邊關系互動與中國的拉美政策》,載《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8月第32卷第4期
[2] 哈維爾、桑蒂索主編《中國在拉美有型之手》,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出版
[3]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通訊》,2010年6月,第三期
[4] 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發(fā)展中心主編《2010年拉丁美洲經濟展望》,當代世界出版社,201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