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壽,丹麥有一組著名的關于雙胞胎的研究數(shù)據(jù):在左右長壽與否的要素里,基因遺傳只占25%,剩下的則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那么,世界上的百歲老人們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在世界長壽地圖里,人口學者把長壽人群聚居地用藍顏色標記出來,稱為“Blue Zone(藍色地帶)”。全美暢銷書《Blue Zone》的作者丹·彼得納是一位著名的長壽研究者,他對世界上百歲老人聚居的每個“Blue Zone”進行了科學考察,發(fā)現(xiàn)這些地區(qū)雖然氣候和文化各不相同,但是生活習慣上人們卻遵守著相似的規(guī)則。
每天吃堅果
在吃的方面,百歲老人普遍喜好植物性食物,對加工食品和快餐敬而遠之。同時,他們食用豆類以及谷物來代替肉類攝取需要的營養(yǎng)。美國平均壽命最高的羅馬林達地區(qū)(音譯)是基督教某個教派的聚居區(qū)。這里的人們嚴守戒律,每天食用堅果。雖然堅果給人一種吃了以后容易發(fā)胖的印象,但是實際上與動物性脂肪不同,它所富含的是不飽和脂肪酸。它不但能預防動脈硬化,還能調節(jié)和改善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當然,每天吃堅果的量也不能過多,張開手掌,讓堅果在你手掌上攤平一層,這就是每天合適的量。否則就會導致發(fā)胖了。
喝“硬水”
所謂“硬水”是指水中所溶的礦物質成分多,尤其是鈣和鎂。在飲食上,長壽地區(qū)之一的尼科佳島(音譯,位于哥斯達黎加)的居民們除了經常食用玉米面以外,似乎沒有什么別的規(guī)律。然而,他們的長壽秘訣在于尼科佳島上的水。這里的水與該國其他地區(qū)不同,富含鈣和鎂。鈣除了可以強化骨骼之外,還可以強化心臟肌肉。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也指出,以“硬水”為生的人群患心臟疾病的概率比以軟水為生的人群低25%。
晚飯時喝一杯葡萄酒
百歲老人們幾乎都喜歡吃低卡路里的粗糧,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忘記了“品味”。薩魯代尼亞(地名,音譯)的人們總是喜歡在用餐時喝一杯當?shù)仄咸丫啤F咸丫坪幸环N多酚,可以間接活化遺傳因子中負責長壽的部分,對于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使用容量小的餐具
“Blue Zone”的人們基本都在實踐著“只吃八分飽”的道理。研究者發(fā)現(xiàn),長壽者們吃飯的時候用的器皿容量都很小,而且細嚼慢咽。畢竟,不論多么健康的食物,吃得太多的話,也就失去了意義。
每天曬太陽
丹·彼特納在考察沖繩時,對那里的人們酷愛日光浴印象深刻。長壽研究者指出,日光浴可以促成體內生成維他命D,而維他命D不足的話會導致高血壓和心臟疾病。每周曬兩次日光浴,每次10-15分鐘最為合適。
不使用電動機器
百歲老人們幾乎不使用現(xiàn)代化的設備,靠自己雙手去完成一切勞動。雖然抗拒這些機器可能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但他們卻得到了健康。
每天進行30分鐘的冥想
壓力是引起老化和幾乎所有疾病的原因。冥想是在任何場合可以隨時實施的減壓方法。在30分鐘里,你告別了外界工作和生活的紛擾,恢復自己的元氣。
保有性伙伴
研究者發(fā)現(xiàn),尼科佳島居民的長壽與性愛有著某種關聯(lián)。在拉丁美洲文化中,雖然有著重視婚姻的傳統(tǒng),但這一地區(qū)的男性在性觀念上比較解放。他們不介意和任何人成為性伙伴。性愛活動可以提高免疫力,同時減少患心臟病和前列腺疾病的風險。
把家人放在第一位
丹·彼特納表示,在他對百歲老人的采訪中,不止一次聽那些老人們說他們這一生非常幸福。他們中有很多人在老伴兒去世之后,還和子孫們在一起生活。因為“家族”才是生活的軸心。某個“Blue Zone”里,有95%的百歲老人在接受著兒女和孫輩們的照料。
家族聚居的生活延長了這些人的壽命,增進了他們的人生幸福感。與之相比,日本社會日漸萎縮的家族生活,立馬就相形見絀了。
[譯自日本《朝日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