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點新鮮事做嗎?不想當普通人了吧?來體驗一下當《星球大戰(zhàn)》主角的感覺吧,帶觸角的藍紫色怪物哦!所有這些你都能在中國感受到。老外社區(qū)期待您的光臨!”有時我們會看到這樣的“世界觀之旅”廣告,人們旅游的目的不在于觀賞那些古老而殘損破敗的建筑,而是體驗一種別樣的生活。實際上,現(xiàn)代娛樂業(yè)幾乎一應(yīng)俱全,只是在“角色扮演”類型上稍遜一籌。那就來中國體驗一把“外星來客”吧。當你搭出租離開機場時,就能感受到長長的觸角發(fā)出的吱吱聲了。
在漢語中“老”是表示尊敬的前置詞,“外”意為“國外的,異國的”。老外有兩個含義:第一,外國人;第二,說話人覺得交談對象完全不懂一些最基礎(chǔ)的內(nèi)容,如這樣的話:“你怎么這么無知,太老外了吧。”
如今,“無知的人”在中國越來越多。2006年,在上海工作的外國人已達5.1萬人。他們來自日本、美國、韓國、新加坡、德國、法國、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其中99%任外企駐上海辦事處或分公司領(lǐng)導(dǎo)職務(wù)。
人們因為不同的原因來到中國。留學生不是我們要談?wù)摰膶ο螅麄兪翘厥獾娜后w,有獨特的故事。那些帶著相機穿梭于皇家園林之中的游客,他們行程忙碌,像處在發(fā)情期的蝴蝶,漫無目的地飛舞。這些經(jīng)歷對他們來說只是短暫的過程,我們也不將其列入名單之內(nèi)。我們要說的是那些不同等級的經(jīng)理,各種崗位上的領(lǐng)導(dǎo)人員、程序員,簡而言之——“白領(lǐng)”。他們來到中國或是為了職務(wù)升遷,或是為了更高的薪水,或是因為公司業(yè)務(wù)擴展等等。這些人在中國一呆就是幾年,嘗遍人間冷暖,異域風情。除了每天朝九晚五地上下班,他們要么同妻子煲電話粥,要么在當?shù)貙ふ遗?,偶爾也會停下來思考一下人生。他們的生活四平八穩(wěn),如同領(lǐng)到的工資薪水那樣。他們的民族感、文化觀、自我定位都很恰當,他們知道自己在這里做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我們要說的另一類人是比較特殊的,他們是漂泊的人,出于種種原因他們沒能在本國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來到中國尋找自己的歸宿。一般來說,他們來到這里,生活要從零開始,心中只有對新生活的憧憬。他們知道外國人的身份是可以用來兌換金錢的,更清楚在哪里可以找到合適的價格。如果他們的國籍在中國的市場不夠大,那就換一個更能賺錢的國籍。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身份賺錢:大眼睛、白皮膚、卷頭發(fā)——生意興隆。歐洲人的相貌很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在俱樂部開業(yè)典禮上請個老外捧場,更是一種品位的象征。很多人喜歡這樣的工作:輕輕松松,荷包滿滿,就因為是外國人,基本的出場價——200元每小時。
還有一條途徑就是教授英語:中國人對這門語言的熱情可謂空前絕后,上至45歲的經(jīng)理人,下至5歲的小孩子,全民都沉浸在對英語的向往中。母語是英語的人當然是最受歡迎的外教,然而隨著英語大潮的襲來,俄羅斯人、葡萄牙人、羅馬尼亞人都變成了英語母語使用者。當被問到“你從哪里來”的時候,只要自信地答道“美國”,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一般來說,民族歸屬感是一個特殊的問題。老外都喜歡組成一個小群體。一個背影,一個微笑,老外與老外在地鐵里相識,“嘿嘿,他也是個長觸角的”。在上海有很多外國人社區(qū):每個月,這些阿根廷探戈愛好者、時尚人士、英語老師、牛津劍橋的畢業(yè)生(哈佛畢業(yè)生有自己的社團)或是牌友們都會聚在一起,共度時光。按照國籍劃分的小組同樣令人愉快。美國人、英國人、澳大利亞人、加拿大人、意大利人、哥倫比亞人、猶太人、丹麥人、瑞典人、芬蘭人、瑞士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人、俄羅斯人,所有民族的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團體。一般來說,大家都是真正的僑胞,彼此都很熟悉。在這里大家可以互發(fā)短信,恭祝節(jié)日,可以討教怎樣在中國做硬面煎餅,烤復(fù)活節(jié)面包,大家很樂于幫助彼此。因此,“自己人”的范圍從未這樣寬廣過。俄羅斯人認為所有獨聯(lián)體人都是“俄羅斯人”;葡萄牙人興高采烈地和巴西人摟在一起;全拉美人稱兄弟拜把子;法國黑人白人對于巴黎近郊的種族沖突事件不屑一顧,在一起喝咖啡、泡妞;德國人和奧地利人早忘了關(guān)于希特勒民族血統(tǒng)的爭論,手挽手地奔向維亞納咖啡館慶祝復(fù)活節(jié)。
自從2004年上海開始了接收外國公民申請永久居住手續(xù)后,已有224名外國公民獲得城市“綠卡”。2004-2006年申請“綠卡”的外籍公民超過400人。然而,無論外國人如何努力融入中國環(huán)境,他們依舊是“外星人”。難怪有個俄國名漢學家畫了個牌子,上面標著“我不是老外”幾個大字。
老外這個概念是無解的。就算是在中國生活30年,比中國人還了解中國,娶中國女人為妻,生5個孩子,能用孔子引經(jīng)據(jù)典,同王蒙稱兄道弟,精通中國內(nèi)外政治,走在大街上還是會被人們有意無意地關(guān)注。賣水果的小販贊嘆著,夸獎你的漢語水平爐火純青,震驚的中國人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你,甚至從自行車上掉下來。而我們老外呢,當你一天之內(nèi)把第5個從自行車上掉下來的中國人扶起來后,你會恨不得趕緊給眼睛做個手術(shù),把頭發(fā)拉直、染上黑色,急匆匆地消失在城市背景之中。
外國人在亞洲的生活、自我認知都處在矛盾之中。此地的歐洲人不可避免地認為,自己長著異族的身體,覺得自己是天底下的異物,億萬生物中的白烏鴉。無論是買菜、理發(fā)、看病、上班,還是讓座,老外總是眾人關(guān)注的焦點,一種異樣之感不絕于心?!拔沂且粋€外國人,一個合法的外國人”——斯汀這樣唱道。想扮演一把“外星來客”嗎?那就來中國吧。
[譯自俄羅斯《消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