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把不愛休假、不會游泳、痛恨海灘的工作狂桑盛姆·桑赫拉邀請到世界上最誘人的度假海灘——紅海最熱門的圣地赫爾格達。對于桑盛姆來說,這是改變他看法的美妙旅程,還是一趟噩夢之旅呢?
實際上,去年秋天在埃及度過的那一周并不是我的第一次海灘度假。記得8歲時我曾跟隨家人去濱海的威斯頓旅行。可當其他游人都在沙灘上享受陽光海浪時,我母親不顧旁人的驚異眼光,硬是在海灘上整出了5道菜的印度大餐,把日光浴變成了野炊,讓我羞愧難當!
成年后的我對海灘度假仍然避而遠之,在我看來,海灘度假意味著:花3英鎊只能買到一份4天前的報紙;容忍色迷迷的服務生盡享你女朋友的曼妙身材;忍受數(shù)小時人權遭到侵害的廉價飛行;旅行回家后還得接到一份高額電話漫游費賬單……
從某個角度來講,這次紅海之旅還是不錯的。我們住的酒店非常豪華,服務也很周到:第一次晚餐時我提到某個菜很好吃,于是此后的每一餐中都有這道菜。
話雖如此,但我還是不會再去海灘度假了,理由如下:
惱人的“沙灘”
新聞報道中常聽到的海洋污水、浮油等問題,讓我對呆在海邊總感覺不舒服。在海邊呆了7天之后,這種不爽更強烈了,具體原因是沙子。想想沙子的用途吧:制磚原料、破壞汽車引擎、用于去污和拋光的磨蝕劑。別說在上面坐上幾周,就是幾天也好受不到哪兒去。沙子之于敏感的人類皮膚就如同口吃的人參加演講,簡直是災難。
得不償失的“日光浴”
當然,我明白,除非你是7歲小孩否則沙灘并不是旅行重點,重點是度假歸來讓人們看到你健康性感的皮膚。但難道我花了7天時間曬日光浴,并且曬出了黝黑的肌膚就為了回去后聽到人們問我:“去度假了?”盡管有許多人說我看起來棒極了,但也不足以抵消度假之前繁雜的準備工作。此外,如果上帝真的希望人們曬日光浴,就不會有皮膚癌和空調。
本末倒置的提前健身計劃
我從來沒在公共場合赤裸過上身,我的朋友也都是西裝革履,我真的有點無法忍受為了跑到那么遠的地方度假,在離開前的幾個星期還要提前健身。顯然,我的這種焦慮很普遍,每年春夏之交的所有時尚雜志中至少有61%的篇幅都在討論對于在海灘展示完美身材的渴望。不過,為了度假而去健身實在有點本末倒置的感覺,就好像為了做按摩要先跑個馬拉松。
我知道有些熱衷于海灘度假的人會在這一點上進行反駁,他們會說,一旦你完成準備工作,啟程出發(fā),逐漸習慣在眾目睽睽下半裸著身體,海灘假期會讓你非常放松。不過,我可不這么想。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主任米哈利就表示,其實人們在閑暇時獲得的樂趣并沒有在工作中獲得的多。他提到,假期在西方社會被視為能夠滿足個人想法和意愿的惟一機會,但假期只不過是用一種壓力,比如家庭問題、無所事事、疲勞等,來替換另一種由截止期限、難相處的同事和多功能自動售貨機造成的壓力。
疲憊不堪的度假生活
海灘度假是最讓人疲勞的度假方式,看看普遍的海灘作息時間你就知道了:
早6點:經(jīng)過一晚質量不高的睡眠,一覺醒來感覺口干舌燥。經(jīng)歷了晨泳、觀日出、在炎熱的戶外用完早餐后,除了疲倦還是疲倦,回到床上繼續(xù)睡覺。
早10點:睡眠依然不好,起床喝一點早餐時剩下的咖啡。想在泳池邊看看書,結果在太陽下昏睡過去。
中午:起床在戶外午餐,飲酒過度,對同伴熱情不足,晃到海邊后迷迷糊糊睡去。
下午3點:起床,到海里游泳,上岸后再喝上三五杯雞尾酒,十分暢快,接著睡覺,醒來時身上嚴重曬傷。
下午6點:醒來吃晚餐,身體僵硬地坐在桌邊,好不容易清醒后開始夜間的狂歡,結果飲酒過度,直到半夜昏昏睡去,睡眠質量仍舊不高。
如此往復,睡得越多越想睡,事情做得越少,能做的也就越少。到了第五天,想自己動手把日曬椅搬到陰涼處似乎都變得和解碼人類基因一樣困難。
不知自己身在何處的荒唐旅行
如果只是身體上的疲勞,而不是同時飽受精神衰弱的折磨,我想我還是能應付的。但在海邊呆了一個星期后,我發(fā)現(xiàn)我變得越來越笨了,思考能力嚴重倒退。例如我總是將“氣墊”(英語中為lilo)一詞和“海濱浴場”(英語中為lido)相混淆;整個午飯時間都在思考紅海名稱的由來(“因為珊瑚?”);花一個下午研究“什么是珊瑚?”“是石頭?植物?還是一種魚類?”到了度假的第三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
我拍拍同伴的肩膀,想讓她給我個答案,她回答說:“我們在埃及,紅海上?!?br/> “我知道,但是我們在埃及紅海的什么位置?”
“沙姆沙伊赫?”
我打開手機的地圖軟件拿給她看,“事實上,我們不在你說的地方。我們在埃及度假勝地赫爾格達?!?br/> 之后,我明白了這種地理上的錯覺才是海灘度假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好比坐在一家星巴克或者麥當勞里,你可以是在任何地方,這才是關鍵。去海邊度假不是為了當?shù)氐奈幕菫榱梭w驗“陽光”。如果上述理由還只是讓海灘度假成為一個不大明智的選擇的話,讓我對其感到深深警惕的正是大海。
恐怖的大海!
我在海水浴場的泳池學習游泳的時候把水花濺得到處都是。在攝影師的要求下,我穿著衣服走到海里,賦予“潛水衣”一個新含義。我試探性地問呆在海里是否安全,最近有沒有鯊魚襲擊人類的事件,攝影師哈哈大笑。
而在我回去以后卻聽說在離我們待過的地方不遠處有3個俄羅斯人和1個烏克蘭人被鯊魚襲擊了,還有一個70歲的德國老婦人在沙姆沙伊赫的納馬灣海域被咬死,我的擔心不無道理。今年夏天即使還要度假的話,我也會選擇在陰雨連綿的天氣里待在英國的內陸地區(qū),而且不脫衣服。
?。圩g自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