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中的女子令人想到香港作家亦舒的一部小說——她比煙花寂寞。女主人公的生命意識以及性別意識隨著似水流年慢慢覺醒、沉淀,她無比眷戀逝去的時光和愛情,卻無力改變現實的困頓,渴望燃燒的欲望最后歸于寂滅。那寂寞掩蓋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深埋于她的內心,外在的世界愈是繁華絢爛,就愈是照亮她心里的空空蕩蕩。
《煙花》是典型的女性小說,它聚焦在女性的內心世界,關注女性的生存和情感狀態(tài),文字細膩、溫婉、抒情,但骨子里卻有倔強與不肯妥協(xié)的韌勁。女主人公已經為人妻為人母,在一家小公司上班,生活并不如意,丈夫酗酒,難以溝通,婚姻陷入乏味的僵局。她與公司的經理倒有共同語言,小說寫他們在公司的聚會后,有一次交談,是關于煙花與人生的。女子說,一切女人,皆如煙花,都是絢爛一時,卻轉瞬云煙。又說一切繁華,也是皆如云煙。經理說,煙花雖則短暫,畢竟繁華。女子說:“繁華又有什么用?三千年尚如走馬,何況人生,何況一朵煙花?”經理說:“有過煙花的夜空,畢竟好于沒有。就像曾經擁有的人生,強如一無所有的人生?!币粋€因為看到歸于寂滅的結果而拒絕開始,一個則即便如此也要享受過程,這是兩種對于煙花的領悟,也是二人對世事人生的態(tài)度。對于男女間這些微妙的暗示或慫恿,小說寫得唯美惆悵,并不見一般言情小說的輕佻意味。這是他們人生的第一次交集,盡管他們老早就在一個公司上班,但只是在這一刻之后,他們才以性別的視角打量彼此。
發(fā)乎情止乎禮,是這對已婚男女的選擇,甚至于那情感也只是點到為止。他們依然還是回到各自的家庭中,忍受粗糙的日常生活。小說結尾,寫女主人公和家人去看煙花表演,卻意外發(fā)現經理和妻兒也在看煙花的人群中,當眾人都仰頭觀望煙花時,他們卻隔著人群彼此注視。一個含蓄的現代情感故事,其內蘊是古典詩詞式的,愛得淡雅,似有似無,卻又分外凄美。
諸般煩惱,皆源于不愿意與現實妥協(xié),源于他們內心深處不能熄滅的對于愛和美的憧憬。他們渴望綻放,尤其是在青春就要凋萎的時刻,但這種飛蛾撲火式的投入最終必是兩敗俱傷。既然愛情總不可避免地在絢爛后凋萎,乃至灰飛煙滅,那么又何必重蹈覆轍?現代人在悖論式的精神困頓中,不能安穩(wěn)。小說結尾男女主人公那凝望的距離,或許是一種恰當的審美的距離,一種讓他們彼此欣賞、懷念同時又不厭倦的距離。這距離是作者給出的答案,它充溢著東方式的美與智性,禪意繚繞。
小說重細節(jié)描寫,從開頭經理的一個手勢,到文中瑣碎的日常生活,一個又一個禁不起反思的庸常日子,在作者筆下生動地展開。這種細致描繪的手法,對一個剛起步的作者來說是寶貴的,它不僅是對自己基本功的錘煉,也是小說寫作繞不開的積累過程。在此之上,則是如何更好地謀篇布局,如何跳躍與變形,如何深入表象之下,開掘深意。而這也正是作者要面對的另一次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