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試前或考試中,許多考生常常出現(xiàn)緊張、煩躁、擔憂等心理現(xiàn)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考試焦慮”。所謂“考試焦慮”,就是在重大考試前,考生預料將出現(xiàn)不良考試結果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緊張、不安、憂慮、煩惱和懼怕,是這種情緒的主要表現(xiàn)。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對考生以后的人生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一人生重大事件和人生發(fā)展的轉折點面前,每個考生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考試焦慮,這是很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對于不可避免的考試焦慮,考生該怎么辦呢?是逃避還是面對?如果考生對考試焦慮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肯定能克服這種不良情緒。
按程度分,考試焦慮分為兩種:一種是弱焦慮,即適度焦慮;一種是強焦慮,即過度焦慮。按內容分,考試焦慮主要有三種:一種是自我缺失,一種是外部壓力,一種是目標過大。自我缺失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自信迷失,總懷疑自己的能力,總在心里自問:“我行嗎?”“我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怎么辦?”一種是缺乏自尊,一直擔心自己考不好,會在別人面前“丟臉”。外部壓力主要來自家庭,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牢牢地印在考生的心上。目標過大,是指目標與能力不相符。有些考生不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考慮問題,一味追求名牌大學,非北大、清華不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強烈而持續(xù)的考試焦慮會摧毀考生的意志,迫使考生選擇逃避。它不僅影響考生的學習和考試,甚至會造成身體的傷害。而輕度的考試焦慮,能夠召喚自信,激發(fā)斗志,引起警覺,提高效率。其實,考試焦慮并不可怕,只要考生定下心來,冷靜分析,學會控制,就會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
克服考試焦慮,有何具體策略呢?
第一,需要“勇氣”。由于高考的特殊性,每個考生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考試焦慮。許多考生可能為其所困,心志動搖,甚至陷進焦慮的深淵不能自拔,從而精神恍惚,上課無精打采,做作業(yè)時注意力集中不起來,整天昏昏沉沉。在高考面前,每個考生的意志力都會受到挑戰(zhàn),迎戰(zhàn)或躲避必然是一個嚴峻的抉擇。德國心理學家雅斯貝爾斯說得好:“我們需要‘焦慮的勇氣’?!备呖加惺裁纯膳碌??我們經歷了那么多考試,怕過嗎?盡管平時的考試不能與高考相比,但考試的經驗是相通的。只要好好總結,分析哪些是可以吸取的,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在備考復習期間多注意就行了。
第二,找回自尊。有些考生在進入高三時就憂心忡忡,緊張兮兮。高考失利、矮人一截的想法一直縈繞心頭。其實,高考并不可怕,失去自尊的潛在心理才是最可怕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為:“對于我們未曾想去嘗試的事情,就不可用成敗來衡量;既無失敗,何來羞辱?”現(xiàn)在考生只是在為高考做必要的準備,但還沒有進入高考。如果覺得自己技不如人,考試必敗,將沒有發(fā)生的事硬與自己扯在一起,將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非套在自己頭上,豈不是庸人自擾,自找麻煩嗎?考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滿意成績,就必須在與考試焦慮抗爭中喚醒自己,找回迷失的自我;在克服考試焦慮的同時增強自信心,提高自信力。
第三,提倡堅持。既定目標、遠大理想、當下現(xiàn)實、考試焦慮,這幾個都是考生繞不開的話題。如何將它們激活,使它們相互作用,產生積極影響呢?堅持,乃當務之急??忌裟軋猿?,就可戰(zhàn)勝考試焦慮,使自己受傷的心理得到撫慰;考生若能堅持,就更容易實現(xiàn)既定目標,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考生若能堅持,就能增強自己的實力,填平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鴻溝。
第四,調整期望。考生確定目標,必須依據自身的能力。不顧實際情況,把目標升級,拔高,是產生考試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排除這一威脅源,唯一的途徑是對自己的期望作適當的調整,按照自己的能力大小,重新確定目標。只有這樣,考生才能依據現(xiàn)實,達到目標。
克服考試焦慮,不是要徹底消除它,而是要采取措施抵御它,要將過度考試焦慮轉化為適度考試焦慮,從而讓它時時激發(fā)考生的斗志,提醒考生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提高,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地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