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德建交30周年,首個以化學為主題的兒童互動實驗室——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借兩國政府的合作交流平臺,第一次走出德國來到北京。當時,“巴斯夫”在大多數中國人眼中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公司名字?!昂椭C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企業(yè)社會責任”等詞匯也尚未開始流行。如今,已連續(xù)舉辦9年的“小小化學家”所產生的“雪球效應”,把巴斯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輻射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激發(fā)更多的人投入到如何建設和諧未來的思考之中。
“堅持”是保證其傳播成功的第一個要素。從2003年起,巴斯夫開始與中國科技館、上??萍拣^進行合作。即便是在預算緊縮的經濟危機期間,“小小化學家”都沒有中斷過。這個項目在經過數年時間的積淀后已經深入人心,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時間的積累,單憑公關手段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是傳播目的的單純?!盎瘜W世界,歡樂無限”是這個活動始終不變的核心信息。簡而言之,就是讓這些小參觀者通過親手實驗,體味奇妙而無處不在的化學世界。在短短的40分鐘時間內,我們曾經試圖讓大學生志愿者(“小老師”)告知孩子們“巴斯夫”是個什么樣的公司,都生產什么產品,但孩子們只對實驗感興趣;我們曾經打算在新聞稿中加載更多的信息,諸如“創(chuàng)新是我們的生命線”,但記者們只對孩子們所做的實驗感興趣。新聞稿即使寫得再長,最終換來的就是一張圖片,加上一句簡單的說明。最終,我們意識到:這樣一個單純的公益活動不應該承載太多的信息。孩子們不會記住“巴斯夫”這個公司,但會記住當了“小小化學家”。對于企業(yè)社會責任項目來說,當目的變得單純了,就會專注于把事情做好。
“小小化學家”契合了社會發(fā)展的節(jié)拍,也契合了公司發(fā)展的需求?;厮莸?003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第一次在中國國內舉行,當時講的更多的是這個新鮮的概念。不久,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而近兩年則提出“節(jié)能減排”、“低碳經濟”……這些不是簡單的詞匯和口號,而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作為化工行業(yè)的領先公司,巴斯夫從2003年起就開始在中國進行大規(guī)模投資。面對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巴斯夫要和他們進行有效的對話。更為重要的是,“小小化學家”在不經意間幫助公司搭建了一個非常友好的平臺,使得與各方的對話都能順利地開展??梢哉f,“小小化學家”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無論是直接參與的孩子、“小老師”,還是間接參與的員工、客戶、政府、媒體、社區(qū),他們在這里找到的共識就是對未來、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在這個項目中,巴斯夫尤其注重員工的參與,不僅增加了員工家庭對公司的了解,也提高了員工的忠誠度。此外,我們還非常注重對“小老師”的培訓,因為他們比任何的公關工具和渠道都更有說服力。
“無私為大私”,這是任何企業(yè)社會責任項目的真諦。只有同歸傳播的本源,才會達到幸福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