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櫞”為芳香科常綠小喬木,主產(chǎn)于云南、四川、廣東等地,在海拔800~1200米的沙壤土中栽培長勢好,喜濕潤的環(huán)境。
香櫞果實秋季成熟,長圓形,縱徑可達10~25厘米、橫徑5~15厘米,橫切面邊緣略呈波狀。外果皮黃綠色或淺橙黃色,散有凹入的油點:中果皮厚1.5~3.5厘米,黃白色,較粗糙,有不規(guī)則的網(wǎng)狀突起。瓤11~16瓣,有時可見棕紅色皺縮的汁胞殘留,有種子1~2粒。質(zhì)柔韌,氣清香,味微甜而苦辛。果實含油率03%~0.7%,果皮含油率6.5%~9%。
香櫞具有抗炎、抗病毒、促進胃腸蠕動、健胃及祛痰的作用,經(jīng)常食用能改善因缺乏維生素C而出現(xiàn)的血管內(nèi)細胞凝集及毛細血管抵抗力降低等癥狀。
現(xiàn)在香櫞多以零星種植為主,品種也多為當?shù)氐陌胍吧N,667平方米(1畝)高產(chǎn)可達2000公斤,市場價格好,且供不應求。
(云南 許叁衛(wèi))
蘋果鮮食加工新品種“納春”
“納春”是從美國引進的蘋果鮮食加工新品種。果實長圓錐形,平均單果重246克,最大單果重可達386克;果實鮮紅色,果梗短;果肉黃白色或淺黃色,松脆,汁液多,有香味,風味酸甜,鮮食品質(zhì)上等;果實硬度8.86公斤/平方厘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糖含量、總酸含量、維生素c含量分別為15.16%、11.23%、0.62%,69.3毫克/公斤;出汁率81.5%,果汁淡黃色,有芳香味,果汁密度1068~1073克/升;在陜西渭北中北部,果實于9月中下旬成熟。該品種2010年1月通過了陜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陜西
袁景軍
趙政陽
高華 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