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料。腌制醬茄一般于每年立夏至小暑進行,要求鮮茄色澤紫紅、籽少、皮薄、肉嫩、大小均勻,直徑為6~7厘米,每公斤12~15個,表皮無斑點、蟲傷及裂口。鮮茄摘回后,及時先用小刀從結(jié)帶處削去帶把、沖洗干凈,然后用針或竹簽在茄果上刺6~8個孔眼,以利吸收咸鹵。
二、雙腌。鮮茄處理好后,即人缸進行初腌。一般每50公斤鮮肺配細鹽3公斤,入缸時逐個抹上鹽粒,一層一層鋪好,鋪完后上而再撒一層鹽封頂,頂而鋪上竹簾,用石塊壓緊。這樣約腌24小時,其間12小時后翻缸1次。翻缸時將底部鹽粒和鹵水取出,再均勻倒入缸面,亦鋪上竹簾,壓上石塊。初腌完后,將茄坯取出,放入竹籮內(nèi),用重疊法壓鹵12小時,其間將竹籮上下互調(diào)1次,讓鹵水均勻壓出,壓鹵完畢,接著進行復腌約3天。復腌與初腌方法一樣,一般每50公斤腌坯冉加2~3公斤食鹽,依次層層鋪茄、撒鹽,缸滿后,加封缸鹽,并鋪上竹簾,壓上石塊。復腌足時后。再按以上方法壓鹵,力求壓去40%的鹵水。
三、雙醬。腌坯壓鹵后,進行醬制。先每lO公斤腌坯加面醬5公斤、醬油3公斤進行初醬,時間約7天,其間每天翻拌1次。定時取出瀝鹵。然后再按每10公斤醬坯、8公斤稀甜醬和適量糖精進行復醬,其間每天翻缸1次,一般經(jīng)35~45天,色香味俱佳的醬茄就制成了。
有些地方采用單醬法,即省去初醬一步,直接進入復醬法醬制也是可行的。經(jīng)精細腌制的醬茄,色澤棕紅油亮,醬香濃郁,質(zhì)地柔軟,味美脆甜。
(山東 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