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叩響古舊的門環(huán),尋找歷史失落的密符。山靈水秀的婺源,“以山為主體,以水為脈絡(luò),以古木修竹為點綴”(《經(jīng)典的村莊》),靜靜地躺在陳舊的底片上泛著青黃的光。經(jīng)過洪忠佩這位婺源之子的點染,剎那間昏暗中透出了色彩,于黛瓦白墻間溢出一縷唯屬于這方水土的恬靜氣息。
婺源,凝結(jié)著徽州記憶的厚重。厚重如徽墨,墨汁淋漓處萬載存真(《墨跡》),不知保有多少歷史的殘痕?厚重如祠堂——“村莊靈性與記憶的核心”(《洪村:時光深處的呼吸》)。洪忠佩,自喻為“被村莊感召的魚”,被婺源“微黃灰暗的沉穩(wěn)色調(diào)牽引著、誘惑著”(《被村莊感召的魚》),將太多的記憶沉淀在了婺源的大小祠堂中。作為車田村的洪氏后人,他留戀的不止是“黃荊墩上的古樟”,宗祠“大訓(xùn)堂”更讓他魂牽夢縈(《車田的地標(biāo)》),還有那豸峰的“成義堂”(《豸峰:褪去華美的背影》),黃村的“百柱宗祠”(《祠前祠后》),漳村的“思訓(xùn)祠”(《隱匿的漳村》)……連結(jié)著宗族血脈的祠堂帶給人無盡遐想,然而這些祠堂許多都年久失修,有的甚至已經(jīng)成為了任人憑吊的廢墟。斷壁殘垣間,昔日的雕梁畫棟依稀向人們訴說著過往的歲月。這些低微的絮語撥動著洪忠佩的心弦,使其落筆之處平添了幾分唏噓和惆悵。
婺源,蘊藏著江南水鄉(xiāng)的靈動。這兒“層巒疊嶂,山環(huán)水繞,溪澗幽深,處處都是樂山樂水的好地方”(《五龍源漂流記》)。這里有西施與范蠡入遷西沖的古老傳說(《西沖:西施隱遁的符號》),有“婺女星乘鳙魚上天”的美麗神話(《流動的靈光》),有飽蘸歲月深情的動人歌謠(《村莊的聲音》)……這里還有春日的絢爛,金黃的油菜花叢襯著薄霧彌漫的月亮灣(《春韻》),也有“迷醉后的寧靜”——悄聲無息的初雪讓時間永恒(《穿越雪花對時間的覆蓋》)。舞儺的村人,在冬春交接的時刻祈福迎祥,陣陣鼓點中涌動著“民間的本質(zhì)與生動”(《鬧春的儺舞》)。流轉(zhuǎn)的抬閣,“用鐵擎層層疊起祥瑞”,變幻的童子人面“閃現(xiàn)古樸的風(fēng)韻與表情”(《抬閣的風(fēng)韻》)。正月婺源花燈的長龍,在夜色中舞出一片流光溢彩(《花燈點燃的夜晚》),似真似幻中,耳畔回響起那古老的詞句——“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這一切,孕育了村莊的靈氣,造就了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生命的靈動穿透厚重的歷史,散發(fā)出道道光束。洪忠佩用文字唱出了一曲韻味綿長的牧歌,在山環(huán)水繞間飄蕩,歌聲載著他記憶的一葉扁舟。
婺源,也摻雜著人間煙火氣息。這煙火氣經(jīng)過朱熹儒學(xué)的陶冶,蕩滌了凡塵俗氣(《向上生長的山魂》);經(jīng)過綠茶的潤澤,糅入了疏淡明達的超然(《婺源的味道》)。人文氣息的濡染讓尋常的柴米油鹽摻入了生活的真諦,使人不經(jīng)意間從中悟出些許禪意,體味幾份詩情。于是,婺源蒸菜中品出了“清氣正味”(《真味·涼粉》);中秋家宴中品出了其樂融融的溫情(《春韭·秋宴》);閬山辣椒成了“具有儒家氣質(zhì)的綠林好漢”(《舌尖上的舞蹈》)。誰說詩情畫意只能停留于草木山水之間?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婺源人在洪忠佩的筆下純樸、真摯。沒有他們,再美的湖光山色終究是一抹虛空的幻影。他們駐守的一方天地,在旁人看來似乎有些狹小,但這并不妨礙婺源人用自己的方式丈量生命的歷程。村里的樂迷們用心底的歌唱點亮鄉(xiāng)野的每一個角落,抑揚頓挫間洋溢著幸福(《心底的歌唱》);金崗嶺村隊長在大煉鋼鐵的時代,拒絕砍樹燒炭,保住了村莊的紅豆杉群,讓村人們現(xiàn)在仍能在參天古木的蔭蔽下呼吸山林自然的氣息(《連著村莊的呼吸》);12歲的孩子王魁手六,救起差點被濁浪吞噬的同伴,自己的生命卻成為劃過天際的一道流星(《人物畫冊》)……散文集中的人物不多,但讓人在婺源百姓的悲喜劇中略嘗人生的酸甜苦辣,和他們一起感受歷史的變遷。
山色空蒙,泉水淙淙,婺源的一草一木、世態(tài)人情成為了洪忠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此梦淖制龀删窦毧痰耐づ_樓榭,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曲徑通幽的別致意境。沿著筆墨鋪成的羊腸小徑,踏過光影斑駁的竹林,趟過潺潺的小溪,隨手牽過一縷歷史的芳韻。前方等待你的不一定是一片豁然開朗,因為他的散文沒有“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的豪情萬丈,卻一定有“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平和自然?;蛟S,這本散文集中有些篇章對歷史的憑吊過于繁復(fù),對于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作家而言,對故鄉(xiāng)揮之不去的深情使他在不自覺間稍稍放縱了筆墨的韁繩。
洪忠佩對家鄉(xiāng)婺源“心懷感恩與敬畏”(《后記》),正是揣著這顆赤子之心,懷著對鄉(xiāng)土的一往情深,他撥開歷史深處蕪雜的荒草,挖掘出歷史殘存的記憶碎片。這些碎片經(jīng)過歲月的淘洗,顯得古舊而又迷離,但又如此真實,牽動著作家心中埋藏的婺源血脈。一部文集,幾張照片,紙墨間流淌著洪忠佩解不開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這些照片中,有的是面色沉靜的木匠,借著昏黃的燈光忙碌,時間似乎在那一刻定格;有的是光潔的青石板路兩旁高聳著黛瓦粉墻,隱隱透出“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寧靜幽遠……古雅流暢的文字所經(jīng)之處無不傳達著恬淡的意境?!队跋瘛び洃洝分械钠橛癫粌H解開了婺源歷史的幾段密碼,也讓我們隨作家一起體味到了婺源山水的一脈余韻,進行了一次江南水鄉(xiāng)的精神游歷。
(本文編輯:楊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