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歲的陳先生最近老覺得反酸、燒心,吃東西的時候老覺得喉嚨好像被什么東西堵住。上周,陳先生抽空去醫(yī)院看病,經過一系列檢查,醫(yī)生說他有胃食管反流的毛病,診斷為巴雷特(Barrett)食管。由于門診病人多,醫(yī)生來不及向陳先生詳細講解他的病。于是,陳先生回家就在百度上輸入了“巴雷特食管”幾個字。這一搜可把陳先生嚇了一跳,因為網絡上很多關于巴雷特食管的介紹都會跟著幾個字——食管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那是不是就意味著離癌癥不遠了?”陳先生為此吃不下、睡不著,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癌前病變不是癌
一提到癌前病變,可能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為這就是癌癥的前期,將會逐漸發(fā)展成癌癥,為此憂心忡忡、寢食難安。
其實,癌前病變并不是癌,也不是癌的初期,它們與癌有本質的區(qū)別。在人們慣常的概念里,“癌”是不可逆的,但是癌前病變卻是可逆的,且其中的大多數不會演變成癌癥。
癌前病變是一種病理學診斷名稱,它是由良性病變向惡性病變過度的移行階段。由于誤解,癌癥前病變已被擴大化,許多不屬于癌前病變的病變也被當作癌前病變了,如一般的皮膚痣、疣,普通的消化性潰瘍和慢性胃炎等,都不能籠統地列為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也可轉危為安
那么,癌前病變是如何產生的呢?人體內正常細胞在不同致癌因素的長期作用下,首先表現為細胞數量增加,但此時細胞形態(tài)尚未發(fā)生改變,病理上稱之為“單純性增生”;隨后,在數量增加的同時,細胞形態(tài)與起源組織的細胞形態(tài)差異會逐漸加重,進入到癌癥的前驅階段,也就是癌前病變。
相同的致病因素只導致非常少數的病人患癌,而且可能發(fā)生在不同器官。也就是說,癌前病變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才可能轉變?yōu)榘?。不同的腫瘤,這一幾率也有高有低。而且,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有癌前病變階段,如果能及時發(fā)現并進行治療,大部分癌前病變會“懸崖勒馬”并轉危為安,只有相當小的一部分癌前病變會繼續(xù)發(fā)展,演變?yōu)榘?br/>
常見8大癌前病變
大部分癌前病變都得借助檢查才能發(fā)現,而最常見的癌前病變有8種:
一是黏膜白斑,主要是口腔、消化道、陰道等組織黏膜的白斑;
二是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
三是重度宮頸糜爛;
四是乳腺囊性增生;
五是老年日光性角化??;
六是色素性干皮??;
七是胃腸道息肉,特別是家族性的、多發(fā)性的息肉;
八是某些良性腫瘤。
癌癥的致病機制復雜,往往是多種因素,以及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鞍┣安∽儭卑l(fā)展成侵襲性癌一般需要10年的時間,僅僅發(fā)現癌前病變,不要驚惶失措,應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如需要手術治療,就應積極手術;如需要定期復查,就應主動定期復查。切不可憂心忡忡,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長期的精神緊張,會降低機體免疫力,甚至會促使機體內正常的細胞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