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發(fā)表在國際權威學術雜志《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首次對導致心臟病發(fā)作的“最后一根稻草”做了排名。
第一位:在鬧市騎車。無論開車、騎車或步行上班,只要經過車輛密集的路段,都會增加心臟病發(fā)作危險,主要原因是空氣污染。其中騎車上班者危險最大,因為這些人吸入的尾氣最多、“受污染”最嚴重。因此,雖然騎車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但穿行在污染嚴重的馬路上,弊大于利。
第二位:用力解大便。解干大便、搬桶裝水這些突發(fā)動作,讓人從靜態(tài)中突然發(fā)力,瞬間內血壓迅速升高,心臟承受的壓力也會隨之劇增。
第三位:大量喝酒或咖啡。國內外很多研究證實,適量的酒精和咖啡能產生抗氧化物質,保護心臟。但過量飲用弊大于利。因為酒精和咖啡能讓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扣動心臟病發(fā)作的扳機。
第四位:心情抑郁。壞情緒是心臟大敵,而抑郁首當其沖。
第五位:暴飲暴食。人在過量進餐后,胃腸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腦血管的血液大大減少,對于血管本來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頓飽餐很容易就誘發(fā)心梗、腦梗。
第六位:縱欲過度。適度、愉悅的性生活會讓人心情舒暢,但放縱的性欲會讓心臟衰竭。
第七位:吸食毒品。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是常人的23倍。
第八位:吸煙或被動吸煙。雖然很少有人因為抽一根煙突然心臟猝死,但吸煙對于心臟的損害是長期且頑固的。吸煙的人發(fā)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
第九位:吃得太咸、太甜。吃鹽多不僅可以升高血壓,同時還能使血漿膽固醇升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第十位:久坐不動。久坐會導致人體內新陳代謝的改變,影響脂肪代謝,減弱酶的活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