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場景或許早已為人熟知,但每每重溫依然讓人震撼。那么,是什么樣的力量,讓這些共產黨人赴湯蹈火,視死如歸?毫無疑問,是信仰的力量。
我們無法知道,1949年11月27日的那個冬日,一個三拒家人營救的年輕人,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大義凜然地走向刑場。我們只知道,那時山城之外已是炮聲隆隆,曙光正在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勝利已變得觸手可及。只要做出哪怕一點妥協(xié),他就能看到山城的新生,人民的歡騰。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慨然就義。他來不及品嘗勝利的果實,甚至來不及看一眼親人心碎的淚光,用鮮血和生命守護自己的信仰。3天后,重慶解放;此前的10月1日,一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已宣告成立。
這位年輕人叫劉國鋕,小說《紅巖》劉思揚的原型,一個普通的中共重慶地下黨學運特支書記,一個大資本家少爺,一個西南聯(lián)大經濟系的高材生。
每當讀到6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故事,心里最柔軟的部分一次次被這位年輕人舍生取義的精神所沖撞。它帶著歷史的印跡,蕩滌著我的靈魂,像劃過夜空中的一顆流星,悲愴而灼痛。
1948年,由于叛徒的出賣,劉國鋕被捕入獄。重慶特務頭目徐遠舉本以為這個大資本家出身的公子少爺,參加共產黨不過是“青年人愛新鮮,喜歡趕時髦”,要制伏他是很容易的事??墒?,當劉國鋕用一連串的“不知道”回答他時,徐遠舉才發(fā)現(xiàn)自己估計錯了。家人知道劉國鋕被捕入獄后,展開了三次大營救。第一次,徐遠舉開出的條件是:“只要他交出組織,就立即釋放他?!倍鴦k的回答是:“交組織的事永遠辦不到!只要有組織存在,我死了等于沒死;出賣了組織,活著又有什么用呢?”第二次,徐遠舉開出的條件是:“只要他登報脫離共產黨,就立即釋放他?!倍鴦k的回答是:“不行,要我脫離共產黨,辦不到?!钡谌?,劉國鋕的五哥專程從香港回重慶開展營救,他通過種種關系見到了徐遠舉,向其贈送金條、金表、金筆等貴重財物,甚至拿出銀行空白支票給徐遠舉,讓其“隨意填寫金額”,要求釋放劉國鋕,徐遠舉收下禮物,但他開出的條件是:“現(xiàn)在不要他登報了。只要他簽個字脫離共產黨,我就釋放他?!倍鴦k的回答是:“我有我的信念,這是誰也動搖不了的。”
這就是劉國鋕三次拒絕家人營救的故事。這些場景或許早已為人熟知,但每每重溫依然讓人震撼。那么,是什么樣的力量,讓這位年青的共產黨人赴湯蹈火,視死如歸?毫無疑問,是信仰的力量。對許多人而言,這確實是種難以置信的力量。
從哲學的概念理解,信仰是一個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持有。對信仰的不同選擇,體現(xiàn)了一個人生命的寬度和厚度。就政黨的本質來說,信仰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是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對于信仰的不同選擇,決定了一個政黨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品格。共產主義是人類最理想的社會制度,也就決定了共產黨人信仰的先進性和崇高性。而就中國的國情來說,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是“為人民而奮斗”。
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講過:“能夠激發(fā)一顆靈魂的高貴、偉大的,只有虔誠。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是虔誠支撐著我們;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也是虔誠幫助我們獲得勝利?!倍@種虔誠,我的理解就是信仰。
“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這是革命烈士方志敏就義前的錚錚誓言。只因堅信“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達于真理”,李大釗、瞿秋白、方志敏、劉仁堪、趙一曼、劉國鋕……這些共產黨人可以堅貞不屈、從容赴死;正因為有著如此崇高的信仰,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生命筑造起共和國的巍然大廈。
90年后,追尋這段歷史軌跡的人堅信,最終的答案源自最初的理想,是信仰的旗幟造就了理想的傳奇。
歷史穿越時光的隧道,光照著新時期社會前行的方向。而那些歷史的魂魄,它傳遞出的情感價值,溫潤著一代又一代人,它傳達出的信仰力量,將釋放不竭的能量和新的光輝,并薪火相傳、脈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