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我來到北京市海淀區(qū)第一零一中學,進行生物學科的研修學習。被稱為人文之海、藝術之淀的海淀教育水平之發(fā)達,可謂全國有名。我要去學什么,我要用雙眼去觀察、用身體去感受、用心去感悟海淀發(fā)達的教育水平,一零一中學教師的過人之處。
我的導師是市級生物學科骨干教師,校教研室主任——平亞茹老師。隨著幾個月時間的接觸,我對平老師的教學風格,人格魅力有了一定的感知,今天與大家共同分享。
語言激活,躍躍欲試
從教17年的我最需要什么?“你不用像年輕人那樣隨時追隨我,先上好診斷課,診斷后逐步幫你確定自己的教學風格,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積累,形成幾篇高質(zhì)量的教學論文?!逼嚼蠋熀唵蔚膸拙湓捈せ盍宋业乃季S,激發(fā)了我的斗志,讓我躍躍欲試,我仿佛有千言萬語要與導師交流。我也知道,自己的“點思維”需要平老師指點串成“線思維”,形成“面思維”。我對平老師的敬意由然而生。
聽完我的診斷課,平老師評價:“你的實驗功底深厚,對課堂的調(diào)控能力、組織教學能力、課堂應變能力較強,你敢于提問、敢于挑戰(zhàn)學生思維,有幾個問題追問的比較好!這就是你的風格,這個學期要在追問上下工夫,收集案例,記下心得體會,查閱資料,豐富自己已有的認識?!彪S后幾句話幫我確立了文章題目和文章骨架:
文章題目:淺談課堂追問的藝術
文章框架:追問的目的。
追問的形式。在回答內(nèi)容中追問,在學生提問中追問,在實驗錯誤中、回答錯誤中追問。
追問的原則。應該注意的問題,保護性原則;認真?zhèn)湔n,形成預案的原則;課堂應變隨時積累的原則;靈動——盡顯生物學科價值原則。
一席談話、一番評價、一篇文章骨架,盡顯平老師深遠的教育學、心理學修養(yǎng),以及學科教學理論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蘊。能追隨這樣的導師學習是我一生的榮幸。
問題引領,逐步探究,辨證思維,提升能力
語言是師生課堂交流的主要工具,我的課堂語言生硬刻板,缺乏生命力。但我第一次聽平老師講常態(tài)課,感受到平老師的語言趣味化、人文化。在提問的同時,逐步引導學生科學思維,系統(tǒng)探究。
案例1
課題《人的有性生殖》,平老師所提問題:
人類的新生命是從何時開始的?
精子和卵細胞約會的地方是?
描述受精的過程?→只有一枚幸運的精子完成受精,它必須具備那些條件?→符合怎樣的生物學觀點?
受精卵如何發(fā)育成小生命?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胚泡植入的部位,這一過程稱為什么?
胎兒為何能夠生活在羊水中?
胎兒與母體通過什么器官獲取營養(yǎng)物質(zhì),排泄廢物?
描述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主要說明胚泡、胚胎、胎兒的變化情況。
以上這些問題的提出,表面看似平鋪直敘,毫無新意。但字里行間滲透著平老師在備課中對教材的研讀和探究、獨到的理解和把握,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和掌控。
提問是每一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然應用的教學手段,但平老師所提問題,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語言幽默,攝人心魄,有如抽絲剝繭,扣學生之心弦。平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追擊提問,有的放矢,直指學生思維的節(jié)點。她不是用自己頭腦中系統(tǒng)生物科學知識去傳道,而是將自己的系統(tǒng)知識粉碎,去碰撞學生頭腦中對生物學科的興奮點。根據(jù)學生的切身感受,恰當質(zhì)疑,引領學生科學探究,隨后是應用科學方法實驗,分析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同時還通過進一步追問引導學生進行全面思考。在平老師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精心引導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運用科學的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習慣,逐步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辨證、積極、靈活、全面、嚴密的思維模式,進而幫助學生構建生物科學的系統(tǒng)知識,同時科學知識在探究過程中逐漸滲透、應用和強化。在質(zhì)疑、釋疑、探究、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多元智能,如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理智能,自智——自醒智能,交往——交流智能,逐步得到鍛煉和提高。在多元智能不斷提高的同時,知識自然生成,而且學會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兩年下來,學生的思維能力,智能水平突飛猛進。
思維碰撞,智慧火花
隨著與平老師接觸的增多,又聽了平老師的常態(tài)課,我對平老師的敬意與日俱增。
案例2
《測定花生種子中的能量》實驗
實驗中,同學們所測得的和計算出的數(shù)值與理論數(shù)據(jù)相去甚遠,有一定的差距。
“我們測算的數(shù)據(jù)為什么小于理論數(shù)據(jù),你認為原因是什么?一分鐘討論,談談你的看法?”(師說)
一分鐘過后,同學們的回答并不是太積極。
甲同學笑呵呵地說:“理論值是猜uxmG0FhgarxuT1iGX3J4gQ==想出的,是推測出的,所以我們得到的值較小?!?br/> “一個奇怪的問題,他難道一點科學常識都沒有嗎?看著他樂呵呵的樣子,我有些憤憤!”(我想)
平老師卻與我的態(tài)度想法截然相反。馬上要求課代表如實記錄這一問題,并問同學們是否同意他的觀點?一看自己的回答得到老師的關注這位同學更來勁了,收起了嬉笑的表情,態(tài)度也隨之嚴肅起來。同時,其他同學的熱情也隨之而來。
“理論值是多次實驗且經(jīng)驗證才得出的結(jié)果,不是猜想的……”(乙同學說)
而且持這一觀點的同學占絕大多數(shù)。平老師微笑著給予認可!而后再一次追問到:“我們測得的數(shù)值比理論值小的多?你認為與什么有關?”
“瓶子散熱,更確切地說是小錐形瓶散失了一部分熱量!”(丙同學說)
“快,課代表,把這一問題記錄下來,并記下他的名字?!保◣熣f)
又一個同學的回答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和記錄,并記下他的名字。其他同學也不甘落后,而且回答水平有所提高,回答得更加嚴密了,態(tài)度也更加謹慎,回答的角度也多元化了!這堂課,我們共記錄了10多個不同角度的答案。這一實驗看似已達到教學目標,但平老師并未結(jié)束,而是加以歸類。
課堂是師生思維碰撞的戰(zhàn)場,學生思維活躍,不同角度思維的靈感,被平老師一一激活,并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課堂,于師是一種享受和升華;于生是一種鍛煉和成長。尤其當某一位學生的回答精彩時,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記錄。所有同學的熱情隨之高漲,回答得更加嚴密,并引起更深層次的思考,表達得更加準確,也更加科學合理。這種做法不僅僅是對一位同學的積極性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其他同學心理的積極暗示,思維的喚醒,智慧的激活。及時的記錄、收集素材為課后反思提供了鮮活而有生命力的素材。教學是一項復雜充滿挑戰(zhàn)的智力活動。教學過程中臨時性生成的問題是很難遇見的,可平老師在談笑間,預案已生成。處理起來收放自如,得心應手,水道渠成。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適當?shù)狞c撥、引導歸納,又提升到生物科學的核心概念、學科價值和研究方法這一層面。
走進平老師的生物課堂,你才會真正體會到所提問題的價值,在學生身上產(chǎn)生的價值。平老師的課堂教學過程有兩條主線:一是思維活動主線。這一主線是以教師的問題為引領,引導學生有效思維。在思維過程中注重問題間的邏輯順序、因果關系,著重在于引導學生科學探究,嚴密推理,分析歸納,解決問題。二是知識體系主線。知識體系是每一個有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必備的學科基礎,對于一堂課來講,可以簡單概括為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彼此聯(lián)系。普通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在于口耳相傳,灌輸,填壓這些知識,課堂是以知識體系線為主,這樣的課堂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缺乏生機和活力。而平老師的課堂,是以學生思維活動為主線,知識體系為輔線,課堂上有深度的置疑;有恰當有效、入木三分的追問;有現(xiàn)場切身的感受和體驗;有鮮活的數(shù)據(jù)和嚴密的推理;有事實的證明、靈感的迸發(fā)、頓悟的喜悅,這樣的課堂,學生思維處于高速運轉(zhuǎn)和亢奮狀態(tài),在科學方法的引領下,在切實體驗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科能力得到提升與拓展,同時學科知識得到鞏固、積累與強化,同時還伴隨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激活與生成。這樣的教學設計思路,從學生的認知實際、思維現(xiàn)狀出發(fā),沿著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感性到理性,在分析、思考、探究、推理、證明的體驗中獲得對生物學科本質(zhì)的認識。這是一個促進學生思維成長的漸進過程。這樣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平老師的常態(tài)教學過程精彩紛呈,令我回味無窮。她的教學風格、教學亮點,讓我耳目一新,為之一振。重新審視自己,也認識到城鄉(xiāng)教育的差別,關鍵是人的差別,思維方式的差別、思維習慣的差別。愿我盡快改變自己原有的慣性思維方式,追隨平老師,為學、為師、為人,求實、求新、求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編輯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