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課標指導下的教材編排注重了聽說訓練,英語教學由知識型教學轉變?yōu)槟芰π徒虒W。這一轉化使小學英語教師越來越關注語言的交際功能,對于語言的結構則強調讓學生通過大量操練去感悟,去“自然”習得,語言形式的對錯往往被忽略。教師不明確講,學生當然也不會去重視,大量“差不多”的用詞、語序、時態(tài)等語法錯誤,堆積成為學生英語學習上的“漏洞”,長此以往學生會因為缺乏必要的語法知識而阻礙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在外來語的學習中,僅僅依靠記憶一些語言素材,熟悉它們的讀音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缺乏語言環(huán)境,所學的知識得不到反饋,大量毫無章法的東西堆砌于大腦,是不可能達到掌握語言的目的。因此,在缺乏語言環(huán)境下學習英語,只有掌握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和語法結構,才能舉一反三,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準確性。
新課標要求淡化語法教學,并不是不講語法,而是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將語法知識有選擇、有重點、有方法地融入于教學中,將語法知識的傳授上升為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這個改變不是教不教的問題,而是怎樣教的問題。
1.深入淺出
雖然是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但語法知識的準確性仍然是重要的。英語教師作為語法知識的傳授者,必須對所授語法知識了如指掌。教師只有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在語法教學的設計上才能高屋建瓴,在語法內容的講解上才能得心應手。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其抽象思維能力差,持續(xù)注意時間短,教師還應根據小學生的心智發(fā)展狀況,將語法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以準確、簡單、幽默的語言將一堆堆抽象、枯燥的條條框框在短時間內講明白,讓學生能記住并應用于操練中。
2.注重語用
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僅僅以詞、短語、句子等靜態(tài)形式進行教學,通過操練讓學生死記硬背語法規(guī)則,只會形成一個短期記憶。但如果將這些抽象的語法規(guī)則轉化為具體的語言事實,在教學中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及其特點設計不同的語境,在相應的語境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感受和發(fā)現語法規(guī)則、認識某一語法規(guī)則的具體使用情況,進而形成良好的語用意識,語法教學就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3.形象思維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具體的形象比較敏感,對抽象的事物較難理解。在講解語法問題時也要根據兒童的這個特點進行教學設計。例如,英語中的名詞一般不能單獨存在,尤其是單數形式,前面一般要有不定冠詞a/an,而漢語表達時通常會省略“一個”,因此學生經常會丟掉這個a/an,出現This is book.之類的錯誤。于是,我把名詞賦予了“膽小”的特征,并編歌謠描述:“名詞真是很膽小,一般不能單獨呆。單數a/an放在前,復數s在末尾,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