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癥(簡稱內異癥,EMs)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嚴重影響著越來越多婦女的健康和生活,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療EMs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問題。在現代醫(yī)學因其治療復發(fā)率高、副作用大而飽受質疑的同時,中醫(yī)卻憑借著可靠的療效和較小的副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肯定。為了進一步服務臨床,本文將近年來中醫(yī)在EMs方面的研究及治療情況做一綜述。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病因病機;中醫(y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11-0083-03
子宮內膜異位癥(EMa)是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出現在子宮被覆內膜及肌層以外部位而引發(fā)的一種常見婦科病,臨床表現為持續(xù)加重的盆腔疼痛、不孕等。臨床治療上西醫(yī)多采用激素及手術療法,但其明顯抑制性腺軸,且復發(fā)率高。而中醫(yī)在治療本病時通過辨證分析,扶正祛邪,卻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不但療效可靠而且副作用較小。為了更好發(fā)揮中醫(yī)在治療本病方面的優(yōu)勢,本文從中醫(yī)干預EMs的發(fā)病機制及癥狀處理兩方面入手,對近年來中醫(yī)關于EMs方面的研究及治療情況進行總結。
1EMs的發(fā)病機理及中醫(yī)藥治療干預機制
11內分泌及受體眾所周知,EMs是一種性激素依賴性疾病,其發(fā)生發(fā)展與體內雌激素(E)和孕激素(P)的水平密切相關。E、P通過與相應受體結合,分別對子宮內膜的生長起著促進和抑制的作用。而泌乳素(PRL)作為一種抗性腺激素,通過抑制垂體卵泡刺激素(FSH)的分泌,從而影響體內E、P水平。郝敏等[1]研究發(fā)現,異位內膜也可能產生PRL,從而使E、P水平紊亂,影響EMs的發(fā)生。EMs患者通常存在著下丘腦-垂體-卵巢生殖軸障礙,異位的子宮內膜,無論來源如何,其生長變化均與卵巢內分泌有關,雌激素能促進生長,孕激素能使其抑制。許多學者研究發(fā)現,中醫(yī)藥可以通過改善女性生殖軸功能來治療EMs。將內異方作用于異位模型鼠,結果顯示大鼠PRL和E2水平有所降低,同時發(fā)現異位內膜血管減少,病灶萎縮,猜測內異方可能從多個環(huán)節(jié)來調節(jié)生殖內分泌軸,改善卵巢功能,縮小異位病灶[2]。王燕等[3]用理氣膠囊、張慧琴等[4]用異位康沖劑等也得出相似的實驗結論,提示中醫(yī)藥確能通過調節(jié)人體內分泌水平而達到治療EMs的目的。
12免疫及細胞因子臨床研究表明EMs患者普遍存在著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及體液免疫應答增強的異常現象。免疫調節(jié)系統(tǒng)對內膜細胞異位種植的作用與影響,成為近幾年來研究內異癥發(fā)生機制的熱點。袁冬平等[5]用紫草素對人鼠嵌合型EMs模型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單核細胞對RANTES的趨化敏感性顯著降低,且異位內膜明顯萎縮,提示紫草素對控制腹腔炎癥、抑制異位內膜生長有一定療效。應用異位寧治療模型鼠,結果顯示大鼠血清TNF-α、IL-6、IL-8、MMP-2及COX-2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時大鼠炎癥反應及盆腔粘連均有所緩解,提示異位寧可從多方面改善模型鼠細胞免疫功能,抑制EMs的發(fā)展[6]。李卓恒等[7]用加味三棱丸得到相似的結論,提示中醫(yī)藥能通過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而發(fā)揮對EMs的治療作用。筆者也認為,EMs的中醫(yī)藥免疫調節(jié)治療在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方面均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發(fā)展空間。
13細胞凋亡與基因子宮內膜細胞的正常凋亡是內膜組織保持結構和功能穩(wěn)定的關鍵因素,其凋亡過程受基因、細胞因子等多方面因素的調控。Bcl-2、bax作為控制細胞凋亡的兩個重要基因,前者能夠抑制內膜細胞凋亡,后者則在內膜細胞凋亡的過程中起促進作用。楊鑒冰等[8]通過實驗發(fā)現祛異康可以抑制模型鼠的異位內膜生長,并能夠使異位內膜的體積明顯減小,并證明祛異康可雙向調節(jié)模型鼠bcl-2、bax的表達,通過促進異位內膜細胞的凋亡,達到治療EMs的目的。另外,在細胞的凋亡過程中Fas/Fas-L共同組成細胞凋亡信號的傳入系統(tǒng),二者可以通過相互結合而激活系列級聯反應,引起死亡信號的傳導,最終導致細胞凋亡。鄭輝等[9]也通過實驗證明,小柴胡湯可以上調模型大鼠異位內膜上皮細胞Fas及Caspase-3蛋白的表達,通過增強異位內膜細胞的自我凋亡,來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此外,近年來不少臨床研究表明EMs還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因此有部分學者猜測EMs可能是基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的一種遺傳性疾病,但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14血管新生EMs作為一種良性疾病,卻有著與惡性腫瘤相似的組織侵襲和血管新生。郎景和等人經相關的的生物學研究,總結出了內異癥形成的“三步曲”:黏附、侵襲、血管形成;并率先明確提出“在位內膜決定論”,即子宮內膜的發(fā)展是以不同“在位內膜”的生物學特性,甚至基因差異為基礎的[10]。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是維持新生血管存活的必需因子之一,并可介導新生血管的形成,其與FLK-1結合后誘導血管生成的能力更強。曹陽等[11]報道紅藤顆粒劑可抑制模型鼠異位內膜VEGF及FLk-1的表達,提示該方可通過阻止新血管的生成而抑制異位內膜的發(fā)展。張穎等[12]也通過實驗證實姜黃素對大鼠異位灶微血管表達和新血管生成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并由此推斷姜黃素有可能會發(fā)展成為治療內異癥的新藥。
2EMs的常見癥狀及中醫(yī)治療
21疼痛疼痛是EMs的常見癥狀,主要包括痛經和非經期盆腔痛?,F代醫(yī)學認為EMs疼痛與前列腺素PG的升高有關,過高的PG可刺激子宮、輸卵管平滑肌及血管,引起強烈收縮,產生疼痛。中醫(yī)通過辨證論治,同時結合活血化瘀,對緩解或消除疼痛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鄭艷等[13]用化瘀定痛湯治療50例EMs瘀滯型痛經患者,結果表明痛經的緩解率達到88%,明顯優(yōu)于使用達那唑的對照組(緩解率775%),且療效持久,治愈后復發(fā)低,毒副作用小,患者更容易接受。此外付金榮等[14]用內異系列方、蔡宇萍等[15]用香鹿消痛湯治療EMs所致的痛經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呂洪清等[16]用復方血竭貼膏敷貼模型鼠關元、腎俞穴,結果表明血漿中PGF2ɑ水平明顯降低;魏紹斌等[17]等用內異康復栓治療模型大鼠,結果顯示該藥可明顯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血球壓積、纖維蛋白等指標,減輕瘀血內阻的病理改變;另有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藥及其活性成分通常具有COX-2抑制、抗氧化、鎮(zhèn)靜等屬性[18]。這些都為中醫(yī)治療EMS疼痛提供了現代藥理學依據。
22不孕內異癥(EMs)是一種與不孕密切相關的婦科常見病,EMs患者合并不孕者占30%~40%[19]?,F代醫(yī)學認為其發(fā)病主要是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失調導致,同時也與盆腔粘連、輸卵管阻塞、卵巢排卵功能失調等因素有關。祖國醫(yī)學認為不孕主要是瘀血留結,損傷沖任,影響兩精相合所致,同時也夾有腎虛的因素。趙志梅等[20]通過補腎化瘀法對30例EMs相關不孕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陳玲等[21]對60例內異癥伴不孕的患者進行中西醫(yī)比較治療,結果發(fā)現補腎活血方能改善排卵期內膜發(fā)育,提高子宮內膜容受,提高受孕率,提示補腎活血法在治療EMs導致的不孕方面,有較好的療效。
3總結及展望
縱觀近幾年相關文獻報道,內異癥的治療已成熱點,相關的實驗研究也更趨微觀化。較之西醫(yī)西藥,中醫(yī)藥憑借其特有的整體性及多效性為眾多學者所關注,而其多靶點、多方位的機體調節(jié)能力也大大優(yōu)勝于西藥,故而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但至今EMs仍是世界醫(yī)學的一大難題,中醫(yī)對內異癥形成過程的干預機制及治療機理仍需進一步研究。同時近幾年中藥血清藥物化學不斷發(fā)展,以載藥血清來研究中藥有效成分的方法也日漸成熟。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中醫(yī)在治療內異癥方面,將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郝敏,石一復,周彩云異位子宮內膜間質細胞分泌催乳素的體外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0,35(9):527~529
?。?]王瑞霞,俞超芹,俞瑾,等內異方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生殖內分泌調節(jié)的實驗研究[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21(4):231~233
?。?]俞超芹,蔡在龍,劉玉環(huán),等內異方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大鼠細胞因子含量、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mRNA表達的影響[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21(6):36
?。?]王燕,李光榮理氣膠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5,12(9):29~31
[5]張慧琴,趙淑萍,劉玉健,等中藥異位康沖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小鼠的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9,9(15):2827~2830
?。?]袁冬平,史穎莉,顧林,等紫草素抑制單核細胞募集及其對人鼠嵌合內異癥模型的影響[J].生殖與避孕,2010,30(5):290~293
?。?]FANQU,JUEZHOU,BAOZHANGMATheEffectofChineseHerbsontheCytokinesofRatswithEndometriosis[J].TheJournal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2005,11(4):627~630
?。?]FanQU,JueZHOU,Bao-ZhangMAEffectsofYiweiningRecipeonexpressionsofmetalloproteinase-2andcyclooxygenase-2mRNAsinectopicendometriumofratswithendometriosis[J].JournalofChineseIntegrativeMedicine2006,4(6):634~638
?。?]李卓恒,李傲,陳剛,等加味三棱丸對子宮內膜異位癥黏附分子ICAM-1,CD44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10):1285~1289
?。?0]楊鑒冰,任潔寧,高雅祛異康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模型大鼠bax及bcl-2細胞凋亡因子表達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37(3):563~564
?。?1]鄭輝,左連東小柴胡湯沖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作用機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5,16(2):90~92
?。?2]郎景和子宮內膜異位癥研究的新里程[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3~4
?。?3]郎景和關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再認識及其意義[J].中國工程科學,2009,11(10):137~141
?。?4]曹陽,張婷婷,謝淑武,等紅藤顆粒劑對大鼠異位子宮內膜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胎肝激酶一1表達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09,7(4):360~365
[15]張穎,曹洪,張昌軍姜黃素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癥微血管密度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8):1978~1981
[16]鄭艷,洪筱萍,楊聲,等化瘀定痛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50例[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20(1):49~50
?。?7]付金榮,詹如紋,張俊潔,等內異系列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的臨床療效觀察[J].專家論壇,2010,17(29):4~6
?。?8]蔡宇萍,陳穎異,余曉曉,等香鹿消痛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39例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0,45(3):193
[19]呂洪清,刑建偉,汪慧敏復方血竭貼膏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實驗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07,26(5):41~43
[20]魏紹斌,楊心弦,郭蓉曉,等內異康復栓直腸給藥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模型大鼠血液流變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刊,2006,24(2):242~243
?。?1]FritzWieser,MishaCohen,AndrewGaeddertEvolutionofmedicaltreatmentforendometriosis:backtotheroots[J].HumanReproductionUpdate,2007,13(5):487~499
?。?2]林雯雯扶正消異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不孕癥24例[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8):969~970
[23]潘榮,趙志梅補腎化瘀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不孕30例[J].福建中醫(yī)藥,2009,40(2):1~3
?。?4]具春花,陳玲補腎活血方對內異癥伴不孕患者子宮內膜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8,35(5):722~723
?。ㄊ崭迦掌冢?01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