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地區(qū)引發(fā)的塑化劑風波,最初是臺灣衛(wèi)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一名普通的檢測員在給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檢測時,意外發(fā)現(xiàn)的一個異常訊號。這本不屬于她的職責范圍,因為此次檢測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減肥西藥或安非他命。但這位有著兩個孩子的細心母親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將這個異常訊號與各種物質的圖譜進行一一比對,竟然發(fā)現(xiàn)食品中含有大量塑化劑,含量超過臺灣人均每日攝入標準近600倍。
后來的事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大量企業(yè)和行業(yè)被曝光,但是第一功臣“楊女士”一直神秘如初,也許未來某天她會公開露面,也許她永遠都是“深喉”,但那無關緊要,我們只是為她的敬業(yè)精神和負責態(tài)度所折服。
吃什么竟被雌化了?
塑化劑事件一出,接著在其他飲料中也發(fā)現(xiàn)塑化劑(又叫增塑劑)的成分,后來涉及到果醬、濃糖果醬、益生菌粉等幾百項產品,事件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釀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機。有人稱是30年來臺灣地區(qū)最嚴重的食品摻毒事件。
此次風波問題不在起云劑,而是將塑化劑加入起云劑中。所謂的“起云劑”是復配食品添加劑的名稱,大多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植物油及多種食品添加劑混合而成,可使有些果汁、飲料等保持懸浮乳化狀態(tài),看起來更均勻,吃起來口感滑爽,“起云”很形象地描述了其作用。
塑化劑則是用于增大塑料的可塑性提高產品的強度,種類可達百余種。此次臺灣地區(qū)不法企業(yè)添加的是一類常見的塑化劑,它既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嚴禁違法添加到食品中。為什么要加呢?說穿了,無非是為了降低成本,非法牟利。塑化劑對人類的急性毒性較低,但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長期大量攝入將影響生殖和發(fā)育,可使女孩性早熟,男子精子減少等;懷孕的準媽媽大量攝入,生出的男嬰有可能生殖器官異常。
近年來,大量食品采用塑料包裝,如新鮮蔬菜、水果、肉與肉制品、油脂、膨化食品、食用油等。這些塑料包裝材料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往往需加入一些塑化劑以改善其性能。近些年來,塑化劑的產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