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多年前相比,大閘蟹的身價確實遞減,人的口味也越來越刁。常聽言“一蟹不如一蟹”,這句成語的出處為宋·蘇軾《艾子雜說》:“艾子行于海上,初見蝤蛑,繼見螃蟹及彭越,形皆相似而體愈小,因嘆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比喻一個不如一個。依我看,這種九斤老太式的感嘆實在是太悲觀。盡管如今科學(xué)養(yǎng)殖技術(shù)打破了蟹們的神秘感,但美食烹調(diào)技術(shù)在日益升級,擁有積極心態(tài),變著花樣吃蟹,也能一蟹勝一蟹。
過去上海人家用毛蟹炒年糕的,如今價格降下來,可改用大閘蟹炒;過去用小蟹腌漬醉蟹的,現(xiàn)在挑膏黃豐腴的中蟹,燒酒、生抽加冰糖,生姜、橘皮、香葉不可少,深深浸入其中,成就好味道;飯店里做蔥姜蟹以往只會用粗壯的肉蟹和膏蟹,蔥姜一爆,掩蓋它們的粗俗,咸蛋黃一抹,變成披金戴銀的佳人,而現(xiàn)在選用大閘蟹了,隨便用蔥姜爆爆,端上桌來,人們也見怪不怪,吃吃吃,拉動內(nèi)需。
我在家鄉(xiāng)烏鎮(zhèn)吃到咸肉蒸蟹,鄰座好幾位都吃過,就我大驚小怪覺得創(chuàng)意真好。選用膏黃豐美的大閘蟹,強行打開蓋子(有些殘忍),去掉腮和泥胃,中間攔腰一刀斬開,蓋一厚片咸肉,合上蟹蓋,上籠蒸,出鍋時撒一把香蔥。咸肉的咸鮮汁受熱滲出來,蟹蓋上的膏黃也趁勢瓦解,滴入蟹身,于是這半塊蟹便變得其味無窮,吮指難忘了。
蟹多了可以拆蟹粉做菜,蟹粉包括蟹黃和蟹身上的白肉,混雜一點蟹腳肉。大蟹鉗用剪刀剪開,小細腳兩頭關(guān)節(jié)剪去,用筷子一捅,更小的用蟹腳尖一挑。最關(guān)鍵是蟹身體部分,那里肉最多,必須橫絲路剪開后,像梳頭發(fā)似嘩嘩地將白肉梳出來。然后,豬油燒熱,蟹粉倒進去翻炒,放一點點鹽,收干水分,豬油變成了金黃色,天一冷就凍起來。這樣的豬油蟹粉即使不放冰箱,也可以保存幾個月不壞?,F(xiàn)在豬油少見,用烹調(diào)油炒蟹粉也沒關(guān)系,晾涼后裝盒放入冰箱冷藏,兩三周內(nèi)吃完最好。
河蝦和蟹黃是絕配,蟹粉炒蝦仁屬于精英聚會。蝦仁是清炒蝦仁的方法,同樣先沖洗,鹽捏,再沖洗,擠干水分,然后調(diào)味冰凍。蝦仁先用油飛一下,盛出,少許油炒蟹粉,加姜絲,調(diào)味,然后混入炒好的蝦仁,裝盤。黃色油汪汪,燙口的,香??!
普通一點,做個蟹粉豆腐,下一碗蟹粉餛飩,蒸一籠蟹粉小籠,下一盤蟹粉面。
蟹粉面就是在陽春面上面澆一調(diào)羹炒好的蟹粉,最好是豬油蟹粉,滾燙的面條上,“嘩”來一大勺,看豬油慢慢融化,蟹粉留在面上,然后拌一下,面條上、面湯里滿是蟹粉的鮮香味。
對于有些人來說,大閘蟹千好萬好,就是吃起來太麻煩,而且有季節(jié)性。而一年四季,飯店最不缺的肉蟹、膏蟹和花蟹吃起來相對容易多了。
以往像穿戴黃金甲似的燒法過時了,用太多咸蛋黃裹住蟹塊,口味是不錯,但膽固醇太高。最清淡的做法是:活的紅花蟹蒸熟后冰凍起來,然后切開成一塊塊,蘸米醋吃,不建議用香醋。廚師告訴我,米醋口感淳樸,不容易奪去食物的本味。我現(xiàn)在家里只備米醋,感覺酸味相當清爽、純正。凍花蟹在夏天吃,簡直是撥開暑熱的一味上上佳肴。
紅花蟹蟹蓋圖案漂亮,飯店里有利用它美化蒸蛋的:蟹肉拆出來,打散在雞蛋液中,放了京蔥等調(diào)味,上籠蒸。端上桌時,紅花蟹的蓋子扣在嫩黃色的雞蛋糕上面,兩只大蟹鉗還乖乖地伏在前端,漂亮有趣是當然的,蟹肉燉蛋更是味道鮮美、老少皆宜。
毛蟹炒年糕,吃起來比較麻煩,肉蟹炒年糕爽氣多了,牙齒好的人吃蟹,牙口差的,挑年糕吃。蟹黃流入羹湯中,使年糕格外美味,飯桌上各自都覺得自己揀到便宜,皆大歡喜。
我因看一篇寫陽澄湖大閘蟹的文章喜歡上一位美食作家,他寫到,一雙手因為吃過正宗的陽澄湖蟹而染上蟹黃色,蟹香味纏身,久久不肯褪去。因迷而信,每年我都要跑去陽澄湖吃蟹、買蟹,最享受的,是回來坐在家里慢慢剝吃,喝著用冰糖和黑棗浸的陳年花雕,看自己的十個手指被蟹油染黃,于是,塵世間的煩惱全部變成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