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年輕打工者孫志剛在廣州一個收容人員救治站被毆打致死,這一新聞被一些門戶網站轉載,成為許多論壇與聊天室的熱點,網民就“是否該廢除收容遣送制度和暫住證制度”展開熱烈討論,并提出建議。
部分由于網絡傳播的作用,孫志剛事件產生了巨大反響,受到有關部門重視,最終促成在中國實施20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的廢除和《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的出臺。
從2003年至今,網絡搜索結果77.9萬條的佘祥林冤案,推動了中國死刑案件的審判程序改革;網絡搜索結果1020萬條的三鹿奶粉事件,加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出臺的步伐;網絡搜索結果140萬條的“開胸驗肺”事件,成為衛(wèi)生部新版《塵肺病診斷標準》的發(fā)布與實施的重要動力之一……
2009年5月發(fā)生在浙江杭州的一起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案,因警方稱肇事車輛速度僅為“每小時70碼左右”而引起網絡輿論關注。這也促使全國政協(xié)委員施杰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在刑法中增設“危險駕駛罪”的提案。
11個月后,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中正式規(guī)定“危險駕駛罪”這個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