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三藏法師口中“沃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草茂”的“西天”勝景,如今徒留斷壁殘垣供后人懷想。
“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說的是中國的象征萬里長城非去不可。在巴基斯坦住了3年多,我又加上了后半句“不來塔克西拉終生遺憾”。這是因為塔克西拉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歷史古城和犍陀羅藝術(shù)發(fā)源地,早在1980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尋找唐僧的豆腐坊
塔克西拉是《西游記》中“西天”的原型。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對西游取經(jīng)的最后一站如是寫道:“地稱沃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草茂。氣序和暢風俗輕勇,崇敬三寶?!边@座古城曾經(jīng)歷波斯文明、希臘文明和佛教文明三種文明沖刷與洗禮,如今雖早已剩下斷壁殘垣,但置身其中依然可以聽到歷史的訴說。
初到伊斯蘭堡,就從朋友口中聽到了唐僧曾在此地講經(jīng)說法、進修佛學,甚至還在此磨豆腐、做豆?jié){的故事,一直心生向往。但苦于工作所困,一直未能成行。
直到一個初春的上午,終于與友人相約同行,從而開始了我和塔克西拉的親密接觸。由于年代和歷史的原因,這里的雕像大多殘缺不全,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佛學院也早已是斷壁殘垣,不過,兩千多年的文化積淀在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變遷。從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徜徉于此,至今難以忘懷。
據(jù)史料記載,玄奘在7世紀上半葉曾來到當時的印度取經(jīng),后來在塔克西拉停留2年多,講經(jīng)說法、弘揚慈悲,吸引了當時南亞大陸的眾多佛教人士前來交流。所以塔克西拉遺址中與中國有關的因素都源于玄奘。事實上,早在玄奘到這里之前200多年,近代高僧法顯就于公元405年來過此地,并且停留甚久。只是可惜的是,當年的存在早已蕩然無存、堙沒于塵埃之中。
塔克西拉的焦里安遺址原是一座曾聞名于世的佛學院,玄奘停留期間曾在此與各地來的高僧大德辯論佛經(jīng),弘揚佛法。如今雖已殘破,但是講經(jīng)堂的輪廓依稀可見。講經(jīng)堂分為兩層,均為泥土夯實而成。整個建筑中央是寬大平整的天井,可供聽講者席地而坐,四周圍繞以數(shù)間小房間,可做小范圍討論和授課之用。
講堂的二層基本已難覓其蹤,只是一些小房間內(nèi)尚留有通往二層的樓梯。沿著早已沒有任何遮擋的樓梯,我攀爬到二層。放眼望去,周圍綠蔭環(huán)繞,一條小河從山腳下流過,好一個世外桃源的景象。遙想當年聽講者濟濟一堂、香煙繚繞的盛況,心中不免生出對往昔繁華景象的向往。
在講經(jīng)堂的隔壁,是不大的飯廳和廚房。當年僧人們就圍著石桌子席地而坐,分享著簡單的飯食,這是一種多么簡單的生活。在廚房的廢墟里,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扇不大的磨盤,當?shù)嘏笥奄Z維德介紹說,這就是當年唐僧磨豆腐用的磨,至今附近一些村民仍留有磨豆腐食豆?jié){的傳統(tǒng)。原來,聞名于世的“唐僧豆腐坊”就藏身于這小廚房之中。
“石雕之城”塔克西拉
塔克西拉的遺址共有十余處,游客們經(jīng)常參觀的是焦里安、摩亨佐達羅、錫爾凱普等較大的遺址。其中,焦里安因其與中國割舍不斷的聯(lián)系成為中國游客的最愛。塔克西拉博物館就位于遺址區(qū)的中心地帶,每次我們都要先到博物館里流連一番,然后再去不同的幾處遺址參觀。
看到是中國來的朋友,看護遺址的老大爺還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玄奘以佛法感化世人的段子。他說,當年玄奘在此此間,一次化緣到一位以吝嗇聞名的農(nóng)夫家里。農(nóng)夫撒謊說:“我糧袋子里裝的都是石頭?!毙庶c頭說:“是石頭”。農(nóng)夫心里偷笑,回家發(fā)現(xiàn)糧食真地變成了石頭,追悔莫及。他趕忙追上玄奘賠禮說:“本來是糧食的,我不該欺騙您?!毙市α艘恍φf:“是糧食”。袋子里的石頭隨即又變回了糧食。農(nóng)夫受了大師教誨,一心向善,終成信徒。
而今,這個段子的真實性我們已無法驗證。但是,兩國的文化交流由來已久卻可以從中得到實證。
考古學家曾在此發(fā)掘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陶器,因此可以推斷塔克西拉是南亞地區(qū)最早的人類聚居地之一。塔克西拉原名為“塔克西哈拉”,梵語里就是“石雕之城”的意思。早在公元前7世紀,塔克西拉已是犍陀羅國的都城,是車水馬龍、賓客如潮的繁華地區(qū)。
波斯大流士帝國、亞歷山大大帝和阿育王先后于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4世紀和公元前3世紀占領此地,所以這里也就有了希臘、印度乃至波斯文明的多重沖刷和洗禮。
后來,由于阿育王信仰佛教,塔克西拉才逐漸成為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和學者云集的哲學宗教藝術(shù)中心;法顯和玄奘的到來更是將給這里增添了中華文明的特色。
殘缺美的無奈
由于歷史的洗禮和一些人為的破壞,塔克西拉那些帶有著希臘特征的雕像多已凋敝殘破。在這里,不僅昔日的經(jīng)學院、繁華都城成為斷壁殘垣、歷史的見證,就連那些佛陀的雕像也大多體無完膚,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不見了頭顱。
塔克西拉遺址最初的發(fā)掘工作是由英國人進行的,英國人為了將方便搬運佛像,就將很多佛頭敲下移入博物館中。由于當?shù)卣栌诳垂?,加之佛教在當?shù)夭⒉皇⑿?,很多雕像慘遭“殺身之禍”。時至今日,仍有人對佛像心懷不軌,即使管理人員荷槍實彈巡邏,也有不法之徒要以身試法。
我第二次塔克西拉之行就聽到了一個消息:有一伙外國游客騙管理員打開了遺址內(nèi)的保護門,進入遺址內(nèi)部參觀,卻趁亂盜走了一顆佛頭。那名管理員那后來因為看管不力被管理當局開除,并且追究了法律責任,而丟失的佛頭卻沒有被追回,從此音信皆無。
在塔克西拉有一座殘缺不全的藥師佛像非常有名。當?shù)厝藗髡f,生病的信徒將手指插入佛像的肚臍并且虔誠祈禱,就消災祛病。日積月累下來,佛像的肚臍不僅被捅出了一個碩大的圓洞,而且洞口周圍變得非常的光滑。讓人想起似乎在哪里見過類似的情景,對,就像是我們國內(nèi)那些被摸得黃燦燦的青銅雕像。
塔克西拉博物館門前綠樹成蔭,芳草萋萋?;▓@里種滿了菩提、琵琶、橘樹和黃檀樹的花園。邁進博物館的大門,宛如開啟了時空之門。迎接我們的是上千年歷史的雕像和文物。
我仔細端詳著那些僥幸存留下來的佛頭。它們一個個眉清目秀、栩栩如生,卷曲的發(fā)絲、低垂的耳朵、濃厚的眉毛,讓人驚嘆不已。即使少有的幾尊品相較完整的佛像,也無一不是缺了手臂、斷了腳趾的。
這種缺憾美留給人們的不僅僅是遺憾,更有內(nèi)心的震撼與不安,即使是21世紀的今天,我們依然無法避免類似悲劇的發(fā)生。某些人為了一己私利,對歷史和文化卻造成了如此的破壞,實在是人世的一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