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炒作和票房的結(jié)果如何,去年上映的《非誠匆擾2》在我眼里差強人意。唯一記住的笑點是,葛優(yōu)對廖凡扮演的角色說,你怎么把自己整容整得跟廖凡似的。這顯然不是馮氏喜劇的風格。但算得上一次小革命。以前,直接開演員的玩笑在大陸血統(tǒng)的影片中不可想象,怎么能讓鞏俐對男演員說,“你長得真像姜文”。
這革命當然不是原創(chuàng),是抄襲港產(chǎn)片多年的傳統(tǒng),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1981年,爾東升編劇,姜大衛(wèi)、曾志偉聯(lián)合導演的《貓頭鷹》中。小李飛刀大發(fā)感慨道:“吉龍把我搞得又吃毒藥,又吃解藥,又中毒,又解毒,你以為我是鐵打的呀?!?br/> 在《大丈夫日記》里,周潤發(fā)扮演的角色在廣播中聽到周潤發(fā)得獎,大叫道:“有沒有搞錯,次次都是周潤發(fā),你們內(nèi)定的呀?!蓖徊侩娪袄铮軡櫚l(fā)還猜測電視劇《上海灘》的大結(jié)局,并模仿自己扮演的許文強。
在《滿漢全席》里,張國榮問鐘鎮(zhèn)濤在放誰的歌,鐘答道:“黎明,不是張國榮?!?br/> 在最經(jīng)典的《大話西游》里,紫霞的姐姐青霞姓林,至尊寶(周星馳)便順口說道:“我叫秦祥林?!?br/> 觀眾自然會笑,在前仰后合中卻完全忘掉了一個合理的疑問:電影怎么可以這樣拍,這不是跑題、出戲、甚至穿幫了嗎?如果這疑問真發(fā)了出來,回答的就不止是香港電影人,而是香港這座城市?;卮鹗欠磫枺弘娪盀槭裁床豢梢赃@樣拍,為什么不可以跑題、出戲、穿幫,為什么不能不成體統(tǒng)?
香港電影的條條框框不需要打破,因為本來就不存在。香港電影人真正的框框是必須讓人喜歡看,出戲和穿幫帶來的笑聲。證明了一個事實——這當然也是戲。
既然是戲,就有做得更細致的。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wèi)使出了為下部電影做預告的招數(shù),梁朝偉與張曼玉約會的房間牌號儼然是“2046”。
在《英雄本色》里,周潤發(fā)飾演的小馬哥說:“我不想一輩子被人踩在腳下!你以為我是臭要飯的?我倒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要證明我比別人威風,只是想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在當年的知情人看來,這表白直接發(fā)自導演吳宇森和周潤發(fā)本人。當時吳宇森正在走背字,周潤發(fā)也處于事業(yè)瓶頸,因為碰到徐克,才有機會拍了此片,長出一口窩囊氣。
在《金雞》中,劉德華直接扮演他本人,身份是香港的形象代言人,教誨妓女阿金如何招攬客人,說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客人叫床都要投入。到了《金雞2》,劉德華當上了香港特首,表明他才是香港最貼切的象征。是的,香港正像劉德華,不是天才,卻最勤勉;不算最帥,卻有辦法讓人家覺得他帥。
在《東方不敗》里,林青霞扮演的東方不敗對著千戶喝道:“我偏要你說造反有理!”千戶忙應道:“是是,選擇有理,造反有理。”東方不敗又長吟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如果看不懂這完全不合情理的臺詞在指涉什么,就不是中國人。
將順手牽羊般的出戲演繹到極致的,是周星馳,在《大內(nèi)密探零零發(fā)》里,一場對壞人的惡斗結(jié)束后,突然來了一段模仿電影頒獎禮的橋段。由劉嘉玲、羅家英等片中角色分別發(fā)表獲獎感言,周星馳更是扭捏作態(tài),百般譏諷。譏諷的目標是備類電影獎,當時星爺?shù)钠狈亢涂诒缛罩刑欤褪堑貌坏綄I(yè)獎項的肯定。
也有不搞笑而讓人落淚的出戲。在《阮玲玉》中,張曼玉扮演的阮玲玉和梁家輝扮演的蔡楚生哭泣著,以演員的本名稱呼對方,那一刻,他們既是角色也是本人。也許直接出戲是一流演員的巔峰體驗,我不是演員卻也理解,人生如戲,戲即人